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1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1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6 09: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
一、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其作为“动物的主要类群”的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脊椎动物亚门五个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之间的进化关系,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各动物类群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促使他们对脊椎动物有所了解,同时帮助他们在不同类群动物的学习中,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但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通过角色扮演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虽对脊椎动物有所了解,但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
3.教学流程:
课始,播放《动物世界》视频,激起学生兴趣,切入新课。
首先角色扮演,每个学生手中一个不同的动物资料。根据已有经验选择对应的类别坐下。然后通过教师引导,以五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有一位代表发表观点,但每次都要派不同的代表,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通过归纳得出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课件展示五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边展示边讲解,学生互相交流完成表格:
类群 生活环境 体表 运动 呼吸 生殖发育 体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最后学生根据板书完成本课小结。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认识动物的特征与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列举、归纳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类群的对比学习,增强生物进化的观点,体会动物的多样性,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类群的特征。
四、教学策略
(一)教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观察法、合作学习法、比较法
五、教学准备
五大脊椎动物的各五个例子介绍、蚯蚓和蜗牛例子介绍、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点评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播放《动物世界》视频。
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动物,有哪些?

回忆动物种类,进行展示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生活环境
体表
运动
呼吸
生殖发育
体温 【媒体展示】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观察这些动物,可以用哪些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资料分析】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份动物资料,我们就试着更科学更系统得观察谁和谁是一类,又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手中的资料。好的,先请大家安静得看看自己手中的动物。
现在请一位同学介绍她的动物。介绍的同学先不说动物名字,介绍特点,其他同学仔细听,觉得有相似的,是一类的就先举手。
【教师引导】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是一类?
因为在生活坏境,体表特征,繁殖方式和生长(运动)方式上相似的动物,很有可能是同一类。
今天老师就以五种动物为代表,分别是家兔,百林鸟,蛇,鲫鱼,青蛙。把它们分别放在五张桌上,(放名牌)。
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看得出来对动物分类都有了最初的判断,现在名牌不动,其他同学觉得和他是一类的就带上资料悄悄做到他的一边去。
【提示】我们从刚才大家归纳出的六方面来找找同类的相似之处(生活坏境、体表、运动、呼吸、生殖发育、体温)老师相信通过资料和你们聪明的脑袋,一定会更详实得认识五类生物。
【媒体展示】展示五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图,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手里的一个动物得资料,分析,自己所在组的这类动物生活坏境如何。
【小结】鲫鱼组:水中;青蛙组:幼体水中,成体水陆两栖;蛇组:陆地;白林鸟组:陆地;家兔组:陆地
【思考】从进化角度分析,五大类脊椎动物生活环境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游戏】自己组内的这类动物在体表上有什么特征,在白纸上画出自己手中的动物资料的体表,然后和组内对比一下有什么类似。
【小结】鲫鱼组:鳞片,粘液;青蛙组:裸露湿润;蛇组:角质鳞片或甲;白林鸟组:羽毛;家兔组:有毛
【思考】鲫鱼组和蛇组的鳞片有什么不同?
【媒体展示】五类动物分别是通过什么器官和运动方式完成的呢?小组讨论
【小结】鲫鱼组:鳍,游泳;青蛙组:幼体:鳍,游泳 成体:四肢,游泳、跳跃、爬行;蛇组:四肢短小或无,爬行;白林鸟组:飞行;家兔组:四肢或鳍状肢
【思考】五类动物的运动器官如何与环境相适应?
【媒体展示】五类动物分别是通过什么器官进行呼吸的呢?小组讨论
【小结】鲫鱼组:鳃;青蛙组:幼体:鳃 成体:肺皮肤辅助;蛇组:肺;白林鸟组:肺;家兔组:肺
【媒体展示】五类动物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生殖的呢?小组讨论
【小结】鲫鱼组:卵生;青蛙组:卵生;蛇组:卵生;白林鸟组:卵生;家兔组:胎生
【思考】哪类动物的后代更容易存活下来?
【小结】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优势,下一代存活下来的几率更高,哺乳动物也是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媒体展示】到了冬天就基本看不到青蛙和蛇了,这和什么有关呢?
五类动物的体温是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小组讨论
【小结】鲫鱼组:变温;青蛙组:变温;蛇组:变温;白林鸟组:恒温;家兔组:恒温
【媒体展示】脊柱动物的五大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小组总结自己所在组的动物们是属于哪一类的。
如果有同学发现自己的动物不属于这组,就去找对的组。
【媒体展示】表格是科学学习中的一个好工具,通常在对比特征时用到,下面我们就从六个方面对这五类动物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低等到高等对五类动物进行排列。
【延生】我们认为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开始,为什么不是两栖类呢?小组讨论
【引导】两栖动物有何结构特点使之能在陆地生活?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吗?
【小结】两栖类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生殖发育不能离开水环境。
【过渡】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认识了这五类动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对大部分动物进行分类。
但是老师发现有两位同学没有找到合适的组。我们在认识一下这两种动物:(蚯蚓,蜗牛),资料展示。其实动物还有许多其他类别,可谓是种类繁多。(动物种类打印出来,吸铁石置于黑板)
脊椎和无脊椎动物
【提问】看来大家现在都是分类的能手,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中几种动物,(正常图,再骨骼图)从身体内部结构考虑,谁和谁一类?你是怎么判断的?
【概念】身体中具有脊椎骨的动物叫为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为无脊椎动物。
【动手分类】请几位同学上来移动黑板上的纸,将脊椎动物移到一类,无脊椎动物一类。
今天我们学习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无脊椎动物在我们下节课会更加系统的去认识。

【思考与讨论】学生自己确定标准来进行分类,两个组展示
学生读,其他举手
【思考与讨论】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资料分析,得出在生活坏境,体表特征,繁殖方式和生长(运动)方式上相似的动物,很有可能是同一类。
学生入座
【思考与讨论】学生在自己组内讨论出此类动物的生活坏境,并与其他组交流本组动物得生活环境
【思考与讨论】组内画出此类动物的体表,然后五个小组相互交流五类动物的体表特征
通过对鲫鱼组和蛇组的鳞片有什么不同的思考深刻认识到生物的体表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思考与讨论】组内讨论此类动物的运动器官或方式,然后五个小组相互交流
【思考与讨论】组内讨论此类动物的呼吸器官,然后五个小组相互交流
【思考与讨论】组内讨论此类动物的生殖方式,然后五个小组相互交流
【思考与讨论】组内讨论此类动物的体温变化,然后五个小组相互交流
【学生回答】请其他组的同学回答非本组动物的六个方面的特征,再请本类动物组的组员改进回答,最后教师补充
小组讨论,通过所学内容综合分析
学生观看图片,找出共同特点,得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在黑板上动手分类
先演示同类动物在哪些方面相似,然后学生自己坐到相应的那类动物组中,培养分析能力
每组代表一类动物,组内寻找相似点进行归纳,五组动物即五类脊椎动物,再进行交流。敞开思维,勇于表达。
结合动物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这一思路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对比时表格的应用,让学生学习归纳的方法
两位同学即蚯蚓和蜗牛找不到对应的组,从而延生出无脊椎动物,为下节课铺垫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学习了脊椎动物的五大类,并且从六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你们对生物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渴望,最后我们以一段动物世界的视屏结尾,相信大家对生物的探究也绝对不会止步于课堂。 结合板书和多媒体,由学生总结五类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教师补充并纠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知识能得到内化。
新知应用 【填一填】
1、脊椎动物的各个类群中由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一选】
2.下列不属于鱼的共同特征的是 ( )
A.终生生活在水里
B.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C.身体表面有鳞片
D.用乳汁哺育后代
3.下列特征中不属于两栖动物所具有的是 ( )
A.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B.幼体用鳃呼吸,经变态后上陆 C.成体能远离水而长期生活
D.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

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知识深化培养实际应运知识的能力。
将科学与文学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板书设计
第1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低等高等
水生陆生
简单复杂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一课时:脊椎动物。本课主要讲一、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学生通过分析自己手中的动物,先进行初步的分类,选择对应的组坐下,然后教师引导从生活坏境、体表、运动、呼吸、生殖发育、体温这六个方面对五类动物进一步认识,组内分析组员手中的动物,寻找共同点,归纳此类动物的特征,再和其他组进行交流,对五类脊椎动物油更加深刻的认识。二、认识动物的特征与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在每个方面分析时,教师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把握动物的特征与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这一主要思想。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是教学重点,结合每个学生手中的动物资料,引起学生兴趣,通过组内和组间互动,推进学生的认识,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认识不同类动物的特征,是一个难点,如果平铺直叙的讲述,学生缺乏兴趣,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我采用这种方法解决这个难点:
1.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动物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一个组代表一类动物,组内可以归纳组内动物的共有特征,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其他组在聆听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补充。
3.通过表格形式,让不同组总结回忆其他组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的主体。
附录:
该类动物包括的成员 生活环境 体表 运动 呼吸 生殖方式 体温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