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上 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上 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07 07: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顾整理——时间、分数、统计》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29页,回顾整理——总复习时间、分数、统计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时间、分数、统计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时间、分数、统计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对时间、分数、统计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回顾整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回顾整理,复习时间、分数、统计。
【设计意图:以谈话引入,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回顾整理
(一)复习时间
1、复习对“时、分、秒”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当做一件事用的时间很长,我们一般用谁做时间单位?较长呢?非常短呢?
同学们,你能准确运用这些时间单位吗?(学生练习,填写时间单位)
大家看,这是小马虎写的一段日记,这段话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数量,他的时间单位用的对吗?找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看谁眼睛亮!
你能从中找出错误并给他改正过来吗?(学生纠错)
同学们对时间单位的认识非常好,那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知道吗?
生:1时=60分
生:1分=60秒
那么你知道3时是多少分吗?
(出示练习题①单位换算②小学生跑步时间比较)
2.复习读、写时刻及时间的简单计算
同学们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掌握的非常好,相信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会表现得更出色。大家看,这是我们每天早晨上课的时刻,你能准确的读、写出来吗?
你是怎样得出这个时刻的?
生活中钟面上的时刻我们经常这样说——差5分8时,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吗?
小明同学步行得25分钟到校,那么他最晚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
生说方法(数出来的、列算式计算得出)
为什么这样算?(求出发时刻应该用上课时刻减经过时间。)
大家看这是我们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小明同学步行25分钟才能回到家,如果放学后他直接回家,最早什么时刻能到家?
为什么这样算?(求回到家的时刻应该用放学时刻加经过时间。)
通过平日里和大家聊天,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放学回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大家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每天什么时刻播出?
你知道这部动画片播放多长时间吗?(生说计算方法)
为什么这样算?(求播放时间应该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师小结:动画片虽然好看,大家也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有节制地看。让我们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设计意图:由时间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对“时间”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从“时、分、秒”的填写——“时、分、秒”的换算——时刻的读、写——开始、结束、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从知识回到生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思考”的价值。借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发他们自主观察、思考,充分展现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学习时间的必要性。】
(二)分数
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1秒虽短,积少成多60秒就成1分。如果把1分平均分成60份,1秒是它的几分之几?
生:
这是一个什么数?(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我们第十单元学习的知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112页—121页的红点、绿点,边看边想我们都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然后将你手里的这个表格填写完整。
谁来展示一下你所填写的表格?(学生展示)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方面的知识:首先我们认识了分数,能说几个分数吗?(生说)
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按什么顺序写?(师板书)这个分数它表示什么?
师总结:在分数中,平均分的份数做分母,取出的份数做分子,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大家看这几幅图片,哪种分法可以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课件出示图片)
师:为什么?(都是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只有平均分,涂色部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你能说出红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比一比,进一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突出本环节的重点】
2.比较分数大小
这一单元我们除了认识了分数,还学习了什么?
生: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
现在咱们看这5个分数。假如这5个分数都表示同一个图形的的涂色部分,你能比较他们其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1/2 1/4 2/3 1/3 2/4
生任选2个分数作比较。(选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比较)
你们是怎样比出这些分数的大小的?(生说理由)板书:分子相同,分母大,分数小;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大。
你还能比较3个分数的大小吗?
生比较。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准确的比较出3个分数的大小。大家看这两组分数,已经比较出了大小,你知道正方形里藏着哪些数字吗?(出示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选择、比较分数的大小,归纳总结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对已经比较出大小的两个分数,让学生把分子、分母补充完整,让学生逆向思维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练习设计多样,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分数加减法
这一单元最后,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分数加减法?
我们加减的分数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
观察很仔细,认真观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你能准确计算这几道题吗?
(课件出示4道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练习题)
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书: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同学们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分数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大括号把他们连接起来。
看,这样能清楚地看出分数这部分知识包含三方面内容,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叫做大括号法。把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用大括号连接起来,就能更清楚地看出知识点包含几方面内容。你学会了吗?
同学们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要慢慢学会自己梳理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其实整理知识呈现的方式还有很多,像同学们之前填写的表格,就是用表格法来整理知识。这个表格我们还可以更具体些:把整理的知识点填写在第一列,然后再把我们整理的具体内容把填写在相应的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我们不明白的问题。
大家再看,我们整理的时间这部分知识,这种整理知识的呈现方式从外形上看像一棵大树,我们就叫它树形图。(课件出示树形图)
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有这么多,希望大家以后复习时能运用喜欢的方法来回顾整理。
好了同学们,对于分数这部分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敢于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出示课件练习题:小男孩吃了一个西瓜的3/8. 小女孩吃了这个西瓜的2/8,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没吃?
生用2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后提问:这里的“1”指什么?在计算时我们把“1”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设计意图:由图形分法——比较分数大小,学生已经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地理解,简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方法,从知识回到生活,从抽象到具体,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思考”的价值。】
(三)统计
大家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方法①的同学请举手。方法②的让大家看一下。刚才我们统计出了每种方法的人数,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统计过程。如果要把刚才的数据表示出来,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画表格、画条形图)
请大家看,这是光明小学三年级36名同学为希望小学捐献图书的情况,大家看这位同学采用了哪种方法来统计捐书情况。(统计表)左侧把捐图书的情况分几类进行统计?右侧呢?(用“正”字表示数据)
你能根据这些统计数据把统计表用数字填写完整吗?(集体填写)
要更清楚的看出捐书情况,我们应该怎样整理?(用条形统计图)
请大家用涂方格的方法把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出来。(涂条形图)
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全班总结。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
师小结:与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相比,通过条形图的高矮一下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数据的多与少。(板书)
条形图不但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多少,他还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大家看,小明家开了一家冷饮店,主要经营矿泉水、雪糕、果汁和酸奶,这是冷饮店8月份第二个星期卖出冷饮情况的条形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生答)
现在小明家又要去进货了,你有什么建议?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由统计表、条形图两种统计方法的比较,让学生充分体会为什么有了统计表还要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统计能帮助人们从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的信息,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本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取数据本身、数据间和数据整理透露的信息,引导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回顾总结
好了同学们,就要下课了,大家回想一下,本节课我们回顾整理了哪些内容?怎样复习的?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收获园
知识:时间、分数 统计
方法:大括号法、表格法、树形图
同学们们温故而知新。看,在复习中不但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还能有新的收获,希望大家以后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相信大家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设计意图:整合全课的学习内容,梳理、提升收获的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应用相应的方法学习知识,体会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回 顾 整 理
——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