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课件1(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课件1(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6 21:0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
*
古 典 的 乡 愁
——《诗经》
《诗经》
练习: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
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薇: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 回不去)。 靡:无。
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不遑:没有功夫。遑:暇。
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


该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情感的诗句是哪几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你如何看待这几句诗?
古人对这几句诗的评价: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清·王夫之
(薇菜刚刚绽出芽尖)
(薇菜叶片肥嫩)

(叶茎将老而粗硬)
——春 天
——夏 天

——秋 天
乡愁日深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古 典 的 乡 愁
——《诗经》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练习: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
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薇: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 回不去)。 靡:无。
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不遑:没有功夫。遑:暇。
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
“风雅颂”“赋比兴”,
曰“六义”,集《诗经》。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柔:柔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载:又。 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候。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无人慰问我。来:慰劳,劝勉。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帮助表判断。 常:常棣。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译文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⑤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ǐ):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译文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歌艺术特色
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细节展现生活图景。
情景交融。
王夫之《薑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采薇》



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采 薇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于是称为“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周朝王畿之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总集,史首屈;
三零五,春秋期;
十五“国风”四十“颂”,
大雅小雅一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