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 6.1.2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件1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 6.1.2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件16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6 14:0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
石墨
C60
(第二课时)
用碳笔画的古画
两幅明清时代祖先的古画(见上图)。
古画高2米,宽1米,用天然碳素粉墨画成,线条勾勒清晰。
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同类古画保存比较好的两幅.
?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
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的缘故。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例如把木制的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其表面烧焦,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电线杆不易腐烂,可以保存久一些。
可是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怎么可以说它化学性质稳定呢?
是什么决定碳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
而在高温下性质活泼呢?
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原子结构
中哪部分关系最为密切?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决定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的稳定性;
高温下的活泼性。
燃烧
条件
化学方程式
结论
启示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O2充足)
碳具有可燃性,条件不同,燃烧产物也不相同。
书写方程式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冬天用煤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风。
燃烧不充分
2C
+
O2
2CO(O2不充足)
点燃
点燃
碳和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C
+
2
CuO
2
Cu
+
CO2
高温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现象:
----有铜生成
----有二氧化碳生成
观察这个方程式,看看有什么特点?
C
+
2
CuO
2
Cu
+
CO2


象这种,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就叫做:还原反应。
例如: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单质,
我们就说它被还原了。
是碳使氧化铜变成单质铜的,
我们则说碳具有还原性。
C
+
2
CuO
2
Cu
+
CO2
高温
利用碳的还原性可以做什么用途呢?
冶炼金属——把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
例如:
2Fe2O3
+
3C
 4Fe
+
3CO2
2WO3+ 3C
2W

3CO2




高温
①可燃性
2CuO
+
C
2Cu
+
CO2↑
②还原性:
C
+
O2
CO2
(O2充足)
2C
+
O2
2CO
(O2不充足)
点燃
点燃
2Fe2O3
+
3C
4Fe
+
3CO2
2WO3+3C
2W

3CO2




碳的化学性质
1、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达标检测
A
.
可燃性     B
.
还原性
C
.
稳定性     D
.
吸附性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也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B、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
、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吸热反应
D、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说明氧化铜具有还原性
               
                
B
3、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
D.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A
4、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
A
、3:4
B、3:8
C

2:1
D、
1:2
5、有关C+2CuO
2Cu+CO2↑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D、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C
A
6、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1)反应开始后,盛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反应中有
生成,被加热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完成后,把被加热的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有
色的铜,这是由于

(3)实验中在酒精灯上加一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4)实验结束时,应先
,再撤

变浑浊
CO2

C+2CuO
2Cu+CO2↑
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单质
增加火焰温度
导管
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