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970012446000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考试范围:选修四;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 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1∶2
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产物C来表示是0.2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不同的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反应的焓变小于零,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盐酸溶液的pH为3.52
C.草木灰(K2CO3)是钾肥,硫酸铵是氮肥,二者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反应物的性质 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反应物的浓度
4.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
A.HNO2 B.H2SO3 C.HClO3 D.HClO4
5.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Zn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
D.石灰石分解制备氧化钙
6.用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
28575660400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
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 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的原电池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C.为了保护装置③中的钢闸门,可将其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丝几乎没被腐蚀
8.已知:2CO(g)+O2(g)=2CO2(g);ΔH=-566 kJ·mol-1
N2(g)+O2(g)=2NO(g);ΔH=+180 kJ·mol-1
则2CO(g)+2NO(g)=N2(g)+2CO2(g)的ΔH是( )
A.-386 kJ·mol-1 B.+386 kJ·mol-1
C.-746 kJ·mol-1 D.+746 kJ·mol-1
9.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反应过程中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4762522225
是
A.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C%将增大
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方程式中n>p+q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0.反应:A(g)+3B(g)false2C(g)[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1.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Cl2+H2OfalseHCl+HClO,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漂白性增强
B.ZnS + Cu2+falseCuS + Zn2+,闪锌矿(ZnS)遇CuSO4溶液转化为铜蓝(CuS)
C.2NO2falseN2O4 ΔH<0,将装有NO2的玻璃球浸入热水中,红棕色变浅
D.Cr2O72-(橙色)+H2Ofalse2CrO42-(黄色) +2H+,K2Cr2O7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橙色加深
1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大力生产铅蓄电池、汞锌锰干电池,满足消费需求
C.工业生产中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
D.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应用原电池原理防止金属腐蚀
填空题(每空2分,方程式3分,共38分)
4114800226060
13.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每空2分,共10分)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 增加到 。
(2)常温下,将pH=10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然后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pH=7,则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 。
(3)在某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为0.74 g,其饱和溶液密度设为1 g/mL,Ca(OH)2的离子积为 。
(4)25℃时,在等体积的① 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0290754318014.能量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如何充分利用能量、开发新能源,为人类服务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每空2分,方程式每个3分,共18分)
(1)如图所示,组成一个原电池.
①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
Cu电极是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
②当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时:
Cu电极是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 。
(2)请写出电解硫酸铜溶液的总化学方程式 。
(3)燃烧氢气时耗氧量小,放出热量多。已知4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571.6kJ,试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请根据下面所给出的5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④的反应热ΔH4是________。
①NH3(g)+HCl(g)===NH4Cl(s) ΔH1=-176 kJ·mol-1
②NH3(g)+H2O(l)===NH3·H2O(aq) ΔH2=-35.1 kJ·mol-1
③HCl(g)+H2O(l)===HCl(aq) ΔH3=-72.3 kJ·mol-1
④NH4Cl(s)+H2O(l)===NH4Cl(aq) ΔH4=?
⑤NH3·H2O(aq)+HCl(aq)===NH4Cl(aq)+H2O(l) ΔH5=-52.3 kJ·mol-1
15.(每空2分,共10分)
(1)向0.1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的NaCl和0.1 mol/L的NaBr混合液,生成的沉淀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现向含AgBr的饱和溶液中:
①加入固体AgNO3,则c(Ag+)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②加入更多的AgBr固体,则c(Ag+)________;
③加入AgCl固体,则c(Ag+)________;
④加入Na2S固体,则c(Ag+)________。
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16.某学生用0.1mol/L 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每空2分,共14分)
-19050368935(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2)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________________。
②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
③在加入酸、碱反应液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还要分别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溶液________________2~3遍。
④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________________处。
⑤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并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准确读取并记录初始_______________。
⑥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⑦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HCl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3)读取盛装0.1000mol/L KOH溶液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________mL.
计算题(共12分)
17.在一密闭的2 L容器中装有6 mol SO2和3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2 min末测得容器中有1.6 mol SO2,请计算:(每小题6分,共12分)
(1)2 min末SO3的浓度;
(2)2 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物A为固体,不能用A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
B.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v(D)=3:2:1,故B错误;
C.?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故C错误;
D.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3:2,所以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不同的,故D正确;
答案选D。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不能只根据焓变判断,应根据△G=△H-T?△S<0判断,故A错误;
B.pH试纸精确到1,无法测得pH=3.52,使用前不能润湿,故B错误;
C.碳酸钾水解显碱性,硫酸铵水解显酸性,二者混合,水解相互促进,降低肥效,故C错误;
D.原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答案选A。
4.D
【解析】
【分析】
在含氧酸的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越多,则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详解】
A. HNO2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1;
B. H2SO3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2;
C. HClO3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2;
D. HClO4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3;
综上所述,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最多的是HClO4,所以HClO4的酸性最强,故选D.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制取CO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不选;
B.金属置换酸中氢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选;
C.铵盐和强碱的复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不选;
D.石灰水高温条件分解,为吸热反应,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后,必须再用标准液盐酸润洗滴定管,避免滴定管内的水分将标准液稀释了,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大,A项错误;
B. 用蒸馏水洗后的锥形瓶,不能再用待测液润洗,避免润洗后待测液物质的量增加,测定结果偏大,B项错误;
C. 锥形瓶内多些蒸馏水不影响滴定结果,因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测定结果不会受到影响,C项正确;
D. 当溶液由红色刚变无色时,不能立即读数,必须等到溶液颜色半分钟不再变化,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D项错误;
答案选C。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装置①中a电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b是阴极;粗铜精炼时,粗铜是阳极,纯铜是阴极,故A正确;
B.装置②是原电池,铁的金属性强于铜的,所以铁是负极,失去电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铁离子得到电子,原电池总反应是:2Fe3++Fe=3Fe2+,故B错误;
C.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被保护,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铁保存干燥,且不构成原电池,则铁钉几乎没被腐蚀,故D正确;
答案选B。
8.C
【解析】
【详解】
已知:① 2CO(g)+O2(g)═2CO2(g)△H=﹣566kJ?mol﹣1
②N2(g)+O2(g)═2NO(g)△H=+180kJ?mol﹣1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2CO(g)+2NO(g)═N2(g)+2CO2(g)的△H=-746kJ/mol,答案选C。
9.B
【解析】
【详解】
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象(1)可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2)可知P2>P1,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n
A.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 由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B正确;
C. 由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n
D.?A为固体,浓度为定值,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B。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又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外因影响的效果不同,学生要加以区分与理解。
11.C
【解析】
【详解】
A. 氯水中加入碳酸钙,HCl与碳酸钙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则HClO浓度增大,漂白性增强,A项正确;
B. 发生ZnS+Cu2+?CuS+Zn2+,溶解度大的物质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溶解度ZnS>CuS,则闪锌矿(ZnS)遇CuSO4溶液转化为铜蓝(CuS),B项正确;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红棕色变深,C项错误;
D. 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橙色加深,D项正确;
答案选C。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而不是对污染进行治理,故A错误;
B.加大铅酸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废旧电池含有的铅、汞、锌、锰污染和废旧蓄电池电解液污染,会造成污染,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B错误;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焓变,故C错误;
D.在原电池中,正极被保护,负极被腐蚀,故可以用牺牲负极(阳极)的方法来保护正极(阴极),故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应用的是原电池原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
二、填空题
13.(1)10-14 ;10-12
(2)2:9
(3)410-3
(4) 1:10:1010:109
【解析】
(1)25℃时纯水中c(H+)=c(OH-)=10-7 mol/L,Kw=c(H+).c(OH-)=10-14 ,当温度升高到100℃,纯水中c(H+)=c(OH-)=10-6 mol/L,Kw=c(H+).c(OH-)=10-12 ;故答案为10-14,10-12;(2)常温下,将pH=10的Ba(OH)2溶液中c(OH-)=10-4 mol/L,pH=5的稀盐酸中c(H+)=10-5 mol/L,设氢氧化钡的体积为x,盐酸的体积为y,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pH=7,溶液呈碱性,c(OH-)==10-5 mol/L,c(OH-)==10-5 mol/L,解得 x:y=2:9;(3) 设Ca(oH)2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则其饱和溶液的体积为100mL=0.1L,其中Ca(OH)2的质量为0.74g,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n(Ca2+)=0.01mol,n(OH-)=0.02mol,得到c(Ca2+)=0.1mol/L,c(OH-)=0.2mol/L,离子积为c(Ca2+)c2(OH-)=410-3;(4)设溶液的体积为1L,①中pH=0的H2SO4中c(H+)=1.0 mol?L-1,c(OH-)=1.0×10-14mol?L-1,水电离的物质的量为1.0×10-14mol;②中c(OH-)=0.1 mol?L-1,c(H+)=1.0×10-13mol?L-1,水电离的物质的量为1.0×10-13mol;③中c(OH-)=1.0×10-4mol?L-1,水的电离的物质的量为1.0×10-4mol;④中c(H+)=1.0×10-5mol?L-1,水的电离的物质的量为1.0×10-5mol;故①②③④中水的电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0-14mol:1.0×10-13mol:1.0×10-4mol1:1.0×10-5mol=1:10:1010:109。
14.(1)①正极, 2H++2e-=H2↑;
②负极, Cu-2e-=Cu2+;
(2)2CuSO4+2H2O2Cu+O2↑+2H2SO4;
(3)H2(g)+falseO2(g)═H2O(l)△H=-285.6 kJ?mol-1;
(4)2CO2+O2+4e-=2CO32-;
(5)+16.3 kJ·mol-1。
【解析】
(1)①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铁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放电,Cu电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H2↑;②当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时,铁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铜易失电子作负极,负极上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2)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电池反应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3)4g H2的物质的量是2mol,4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571.6kJ,则1mol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285.8kJ,则氢气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H2(g)+falseO2(g)═H2O(l)△H=-285.6 kJ?mol-1;(4)碳酸盐燃料电池中通氧气的电极一定为正极,通入燃料的电极一定为负极,氧气在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答案为2CO2+O2+4e-=2CO32-;(5)已知①NH3(g)+HCl(g)=NH4Cl(s) ΔH1=-176 kJ·mol-1;②NH3(g)+H2O(l)===NH3·H2O(aq) ΔH2=-35.1 kJ·mol-1;③HCl(g)+H2O(l)=HCl(aq) ΔH3=-72.3 kJ·mol-1;⑤NH3·H2O(aq)+HCl(aq)=NH4Cl(aq)+H2O(l) ΔH5=-52.3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⑤-①+②+③得反应④NH4Cl(s)+H2O(l)=NH4Cl(aq) ΔH4=-52.3 kJ·mol-1-(-176 kJ·mol-1)+(-35.1 kJ·mol-1)+(-72.3 kJ·mol-1)=+16.3 kJ·mol-1。
15.(1)AgBr (2)①变大 ②不变 ③变小 变大 ④变大 变小
【解析】(1)AgNO3不足,先生成溶解度更小的AgBr。(2)①向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AgNO3,AgNO3易溶,c(Ag+)增大。②加入AgBr固体,对溶解平衡无影响,c(Ag+)不变。③因AgCl溶解度大于AgBr,加入AgCl固体时c(Ag+)增大,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Br-)变小。④因Ag2S溶解度小于AgBr,加入Na2S固体时生成Ag2S,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Br-)增大,但c(Ag+)减小。
16.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漏水 润洗 2-3cm 读数 0.60
【解析】
【分析】
(1)根据滴定管的结构进行判断;
(2)根据滴定操作流程进行解答。
【详解】
(1)有玻璃旋塞的为酸式滴定管,有一小段橡胶管的为碱式滴定管;所以A为酸式滴定管;B为碱式滴定管;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2)①根据滴定操作可知,滴定管在使用前要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③在加入酸、碱反应液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还要分别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溶液润洗滴定管2~3遍,以所盛装的溶液被稀释;④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⑤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并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准确读取并记录初始读数;⑥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⑦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HCl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漏水;润洗; 2-3cm; 读数 0.60。
17.(1)2.2 mol/L(2) 1.1mol/(L·min)
【解析】
【分析】
(1)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生成的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false计算;
(2)根据v=false计算。
【详解】
(1)2min末测得容器中有1.6mol SO2,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6mol-1.6mol=2.4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4.4mol,三氧化硫的浓度为false=2.2mol/L;
(2)根据v=false可知,v(SO2)=false=1.1mol/(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