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07 14:59: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环形跑道——相遇问题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在环形跑道上背向而行,两人(物)可以多次相遇
(2)探索发现在同一地点出发时,等量关系的规律
(3)能根据题意,建立相应的等量关系式,正确列方程解答相应的行程问题。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题意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题意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小明和爷爷在学校环形跑道上晨练,环形跑道的周长是400米,小明的速度是300米/分钟,爷爷的速度是200米/分钟。
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起跑,当小明第三次与爷爷相遇时,小明笑着对爷爷说:爷爷,我们已经相遇三次了,爷爷笑着说:我知道我们已经跑了多长时间了!聪明的你,知道从起跑的时候算起,到小明第三次与爷爷相遇时,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吗?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复习(把口算改成:)
1、根据题意,说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
甲、乙两人在300米长的林荫小道(如图)练习跑步。甲平均每秒钟跑3米;乙平均每秒钟跑2米。若两人从两端同时相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2125980243840
根据学生口述,出示相应的等量关系式及方程
师:两个物体在一定距离作相向而行运动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策略
2、揭示课题:
师:今天继续学习行程问题中的另一类型
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追及问题 )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
在400米的环形林荫小道上,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平均每秒钟跑3米;乙平均每秒钟跑2米。若两人同时从A处背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默读题意,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这一题与上一题的区别在哪里?什么是环形跑道?
题中有几个物体在运动?以怎样的速度运动?
运动的方向与结果各是怎样的?
题中从何看出轿车一定能追上客车?
(2)教师根据学生口述逐一出示线段图 (图略)
客车与轿车行驶的路程分层出示
(3)找一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能否看了线段图,用我们已经所掌握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解决?
此题的等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板书: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跑道的周长)
(4)列方程解答:
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x+3x=400,
5x=400,
X=400÷5,
X=80.
答:经过80秒甲乙在途中相遇。
进行验证:甲的路程=3x=240(千米)
乙的路程=2x=160(千米)
师: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相遇了。如果两人继续以相同的方式跑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再次相遇)如果两人不觉得累,能相遇?(很多次)。那么现在看看你们自己的答案,80秒,有问题吗?(有,这是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在问句里添上“第一次”三个字。
探究二:在400米的环形林荫小道上,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平均每秒钟跑3米;乙平均每秒钟跑2米。若两人同时从A处背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
(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找等量关系
(3)列方程解答
甲行的路程+ 乙的路程=跑道周长的2倍
设经过x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x+3x=400×2,
5x=800,
X=800÷5,
X=160.
答:经过160秒甲乙在途中第二次相遇。
师:在甲、乙在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甲快,乙慢),当甲与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同跑了一圈。因此我们有
甲的总路程+乙的总路程=跑道的周长
同样,我们可以把他们相遇的地点作为起点来看,第二次相遇的时候,甲乙共同又跑了一圈,甲和乙共同跑了两圈,有:
甲的总路程+乙的总路程=跑道的周长×2
……从而我们可以发现,每相遇一次,甲乙就共同多跑了一圈,因此,相遇的次数就等于共同跑的圈数。
师:现在,开头的那道“考考你”,你能解决了吗?(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变式1
在400米的环形林荫小道上,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平均每秒钟跑3米;乙平均每秒钟跑2米。若甲、乙两人从同一处背向出发,且乙先跑了60秒。问经过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变式2
在400米的环形林荫小道上,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平均每秒钟跑3米;乙平均每秒钟跑2米。若甲、乙两人从同一处背向出发,若甲先跑60秒钟。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3、提高题 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上一点A背向同时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五次相遇,已知每分钟甲比乙多走6米。
(1)甲乙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2)两人第五次相遇的地点与点A沿跑道上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获得了什么知识?
小结:在环形跑道上,背向而行,会出现多次相遇的情形。相遇几次,两人(物)就共同跑了几圈,我们可以根据题意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式。
《环形跑道-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章《简易方程(二)》中的一部分内容,该章节主要不仅讨论了“和倍”、“差倍”、“倍差”;也讨论了行程问题中“相遇”和“追及”问题以及“盈亏问题”。该章节是小学阶段对方程解应用题的总结和升华。其中,在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是一种特殊情形,是一种多次相遇的问题。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会和非封闭线路上的相遇问题相混淆或不知如何解决。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探究课。
首先,我以一道小胖和爷爷在环形跑道上相遇三次,爷爷能快速算出两人一共跑了多长时间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究这一类问题的兴趣。
接着,我从非封闭线路的相遇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做好铺垫,从而与新知做出对比。
然后,我设计了如果把跑道修成封闭的情形,如何求出他们的相遇时间。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速度很快,因为大部分同学是照搬上一题的思路和解法,根本没有深入思考。在学生们都解好后,我问:“谁能解释背向而行是什么含义?”学生能正确答出,找两位同学演示背向而行。接着,我问“在这样一个环形跑道上,两人背向而行,会出现什么情形?”师生画示意图,有生答:“如果他们继续跑下去,能相遇很多次”,再问:“是这样吗?”大部分同学理解在这位同学的演示下理解这一情形。我又问:“现在看一下你的答案,你觉得有问题吗”学生们恍然大悟,“这只是他们第一次相遇花费的时间”,通过这一设计,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在环形跑道上多次相遇这一情形。
其次,我适时地提出,他们第二次相遇共花费多长时间?引导学生先写出等量关系式,进而发现在环形跑道上背向而行,其实就是相遇问题,而且相遇几次,两人就共同跑了几圈这一规律。这样,上课时的第一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我设计了两道变式题,甲乙两人先后跑的问题;还有一道思考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
本节课的优点:
1、问题的提出很有吸引力,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关首次相遇和第二次相遇的问题,设计的较好,能与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碰撞,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3、时间分配较为合理。
4、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性,兼顾全体学生,能让全体得到各自发展。
缺点:
1、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过渡语的设计有待提高
2、提问时,要兼顾全体学生,范围要大一些
3、变式问题的设计单一,不但要有先后跑的时间问题,也可以设计先跑一段路程或甲乙之间原本就有一段距离的题型
4、题型要丰富一些,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
5、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多下功夫,对难点进行有效的分解,为题的设置有阶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