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纳西流域的治理公开课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田纳西流域的治理公开课讲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18 22:2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
河流————人类的摇篮
印度河-恒河
黄河-长江
两河流域
尼罗河
有人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称为“大河文明”,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大河文明
(1)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
(2)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
(3)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
(4)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
原因大致有:
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
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水文特征
矿产资源的蕴藏
决定
河流的利用方式
流域的开发方向
3、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
田纳西河流域地理位置:
30°N
40°N
美国东南部
墨西哥湾
中低纬度
田纳西河
36
发源地: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
是密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田纳西河流域气候及其特征:
30°N
40°N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
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
2、自然背景
(2)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
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
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思考
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2. 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第一问从灌溉不足、资源浪费、农业减产等方面思考;第二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等方面考虑。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 /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山地丘陵
丘陵
冲积平原
多山,地形起伏大
3.地形:
目录

板开关
治理前的
田纳西河流域
田纳西河流域的
综合治理与开发
今天的
田纳西河流域
探究学习
田纳西河流域
治理与开发经验
知识点导航
位置 发源 注入 所经地形 气候 水系 水文状况 矿产
美国东南部
阿巴拉契亚山地
俄亥俄河
山地为主
亚热带湿润气候
发达,支流众多
水量不稳定,夏秋少,冬春多
煤、、铜、磷、铅锌、云母
水能丰富
影响航运、农业
水量和落差
因 素
知识点小结
流域19世纪后期的开发及其后果
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土地退化
老棉花带衰落
扩大耕地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植被坡坏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SO2,形成酸雨
环境污染
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原因
问题
后果
3、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构想
流域开发的核心:
田纳西河的开发核心:
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河流的梯级开发
(TVA)
开发治理措施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
利用廉价水电发展高耗能工业
把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如何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于农业,梯级开发为其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提供了水源、消除了洪涝灾害;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场所;
对于工业,水电使其污染下降,成本降低;
对于第三产业,梯级开发提供了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另外,三大产业还相互影响。比如:森林得到恢复,为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提供了原料。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旅游业的基础。方便的水运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运输。
三、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
知识回顾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河流的利用方式
流域的开发方向
流域的地形
流域的气候
流域水系特征
流域的矿产资源
开发核心
河流的梯级开发
产生的效益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成功案例: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
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1、归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
2、探讨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分析流域的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人文地理条件:
(流域位置、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等)
(人口、经济发展
基础等)
2、进一步分析流域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探寻发展方向和综合治理对策
四、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案例拓展延伸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探究: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地形 气候 水系 矿产资源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
湖口
宜昌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湖 南
湖 北
重庆
云 南
四 川
西藏自治区
青 海
上海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 11个省市注入东海(太平洋)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荆江河段
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增加,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
青藏高原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峡
(1) 地貌 :
千姿百态
青 藏 高 原
云 贵 高 原
四川盆地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地形:
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
气候:
季风气候,降水丰沛
中游
(3)水文
上游
下游
30°N
流量最大,河道最长,河湖众多
(4)流域:
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
资源分布







二滩
龚嘴
丹江口
五强溪
三峡
隔河岩
葛洲坝
长江流域主要水电站分布

安康

铜街子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安康、丹江口(汉江)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1)地貌 :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千姿百态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水文:流量最大,河道最长,河湖众多,
(4)流域: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
小结① :
2、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小结②:
现在我们来对号入座,说说上,中,下游各自的资源优势。
全流域
中游
上游
上游
全流域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地理位置优越,水热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城市密布,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社会协作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2.城市化水平高(总体)
但中下游地区城市密度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差异性)
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干流横贯东西 ,直通海洋;
支流沟通南北,
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
沿岸港口众多。
3:航运
黄金水道
长江流域
自然概况
社会经济概况
上中下游优势的开发
存在问题的治理
可持续发展之路
扬长
避短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重点开发任务:水能
注意: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____!
防洪
三峡工程
综合效益














南水
北调
改善中下游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改善了上游川江段的航运
当然:三峡工程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P81)
泥沙淤积、水环境问题、地质灾害
主要在库区
地形复杂,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措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两方面)
中游地区:
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商品农业基地
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制造业基地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
长江中游地区
荆江河段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阅读图4-1-14 长江荆江段
(2)防洪的重点河段 原因:
河道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
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
河堤,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崩
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农业、
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3)荆江治理措施:
修建荆江分洪工程
进行几处裁弯取直工程
加固荆江大堤
大面积_________后的洞庭湖
围湖造田
阅读图4-1-15 日益萎缩的洞庭湖
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围湖造田;泥沙沉积,湖床抬高;
工农业用水量增多,使湖水减少等。
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
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长江洪灾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
a.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b.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
而无法排入长江。
②人为原因
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
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治理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
d.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和____的质量普遍下降。特另是以______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太湖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水体
大气
拓展延伸——长江流域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1、长江上游:
2、长江中游: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梯级开发 水能 建三峡大坝以防洪 为主
重点治理的河段是荆江河段
重点治理的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
3、长江下游:
疏通河道、加固大堤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综合思考: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治理对策:
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2、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
3、加固江防大堤
4、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措施
延伸:对于其他不同流域来说,可以借鉴的防洪措施有哪些?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专门做了一期“建坝与拆坝”专题,“在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呢?”为什么有的国家建坝热火朝天,而有的国家正在悄悄地拆坝呢?
一.尼罗河
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① 为定期泛滥的河水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②为中下游两岸带来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1. 阿斯旺大坝从哪些方面提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益?
2. 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
二.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灾、发电、养殖、航运等利用效益。
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
1. 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利影响?
三.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
①对土地(土壤)的影响,肥力下降,加重盐渍化;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沙丁鱼数量减少;
③对海岸地形的影响,海岸遭到侵蚀后退。
主要由下游及入海口处水沙减少所致,输水输沙之所以变化就是因为阿斯旺大坝修建。
四.深入思考
1.比较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阿斯旺高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为埃及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高坝在带给埃及人民各种益处的同时,还存在不得不正视的弊端。近年来,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把阿斯旺高坝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点。阿斯旺大坝的修建还是利大于弊。
2.阿斯旺大坝的利和弊对于其他大坝具有普遍性吗?
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阿斯旺大坝的利和弊对于其他大坝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大坝所处的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流域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不同,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就不同。
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既有利也有弊。前期规划和论证充足了、科学了,在工程完工后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会降低到最小。若论证不充分、不严密,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TAV是专门为开发田纳西河而设立的一个具有政府职能和个体企业活力双重身份的管理机构。据此完成10-15题:
1、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A.干流 B.一级支流 C.二级支流 D.三级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
A.煤、铜、铁、磷、锌、石油、
B.云母、铜、铁、磷、锌、石油
C.煤、云母、铜、铁、锌、有色金属
D.煤、云母、铜、铁、磷、锌
4、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D.动力指向型工业
D
D
7、对河流进行开发,除了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需要考虑:
A.河流沿岸的经济 B.河流所在的区位
C.流域的整体特征 D.流域的资源状况
5、田纳西河流域工业的分布特点为:
A.沿公路线分布 B.沿铁路线分布
C.沿河流分布 D.靠近资源地分布
6、综合开发后,有关田纳西河航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坝修建后,河流径流量变得稳定
B.修建了大量的大坝船闸,使通航里程增加了
C.航道加深,通航能力加强
D.水运通航成本已经和陆路成本相差不多了
C
D
C
读塔里木盆地图,完成19-21题:
季节河
塔 里 木 盆 地
河流
塔 里 木 河
孔雀河
1.该区域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汛期分别是:
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2.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 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3.图示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花基地,它不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的: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C
C
A
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
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填出字母表示的地理名称:
A 河;B 山脉;C (大洋)。
(2)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3)田纳西河流域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限制其发展的条件是: ; 。
(4)TVA将河流的 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 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
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
梯级开发
资源条件(自然资源)
水运(河运、内河、航运)
5)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 、 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6)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 。
炼铝、化学
因为水电在河流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或核电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时,又可用水电代替供电。三者相互补充,形成统一稳定的供电系统。
读尼罗河流域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海; B 海;
C 国家; D 大坝。
(2)尼罗河流域上游属于 气候,受这种气候的影响,会产生 现象,这种现象对C国的种植业会带来什么影响?
(3)尼罗河中下游主要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利弊?
一方面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阴雨天气少,光照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能量的积累;另一方面,降水稀少,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必需依赖灌溉水源。
定期泛滥
热带草原气候
一方面,洪水泛滥,会淹没农田村舍,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另一方面,洪水也带来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
热带沙漠气候
谢谢!
读右图分析:
图中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河流开发治理的措施?
这种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教学目标: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4、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大分水岭
达令河
墨累河
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结果:
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合理利用河流水资源,避免中、上游过多引水灌溉
流域的综合开发
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会导致其它五个方面的哪些变化?
参考: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工农业及其他行业,促进当地经济,从而推动旅游业发展;由于土地利用的扩大,植被的减少,其他生产规模的扩大,污染源的增多,势必造成河流水质下降;植被减少后水土流失加剧,河道被淤浅,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多,会使航运条件下降;河道的淤积,致使泄洪能力减弱,水库的淤积则使库容降低,从而使防洪的难度提高;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发电没有造成影响。
(6)土地利用:
自然保护区
建立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稳定河湖线,恢复采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