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
瓜分中国狂潮
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
1、______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_______,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________。
2、1894年9月黄海大战, _________率领二百余名战士英勇抵抗,最后壮烈牺牲。
3、日本海陆两军进攻________,占领了________,疯狂屠杀当地居民。
4、日军夹击________,它是北洋舰队的基地,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________年4月,________和首相__________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_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允许日本在中国 _______,增辟_____等。
自主学习:
①岛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②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采用什么手段?
?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少
生产发展受到阻碍
对外侵略扩张
日本的国情
材料一: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宸翰》(御笔信)
材料二:国家独立自卫之道,一个捍卫主权线,二个防护利益线。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同我国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
——1890年12月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日本第一届国会上的“施政演说”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根本原因:
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征服世界的目标。
大陆政策
材料三:1870年,日本兵部省制定了……海军发展计划。1885年,日本开始实施海军十年扩军方案。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海军扩军计划……已建立起一支……海军,超过了清朝的北洋海军。
材料四: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日本乘机也派兵入朝。
材料五: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蓄谋已久
战争契机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日本也趁机出兵。在起义平定后,日本不但拒绝撤兵,反而大量增兵;并且囚禁了朝鲜的国王,并以保护侨民的名义,驱逐清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突袭中国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9.15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清军
日军
1895.1
1894.7.25
1894.10.24
左宝贵
回族
平壤战役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1894年黄海海战
北洋海军
邓世昌(牺牲)
徐邦道
旅顺战役牺牲
旅顺大屠杀
屠城四日三夜,死难者约两万人
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从令海战”,更不愿“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因而命令北洋海军聚泊于威海卫军港,实行所谓“保船制敌”的防御方针。后日军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威海卫之战
丁汝昌威海卫战役自杀殉国
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军舰吉野号
中国:大国,约3亿人口,军队95万,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小国,约4000万人口,军队29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且后方遥远,供应不便。
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可是,清政府战败了……
清政府为何会战败?
材料七: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3000万两白银。
材料六: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撙节内宫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宫廷储金中拿出30万元,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材料八:日本岁添巨舰。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以后,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战舰相比,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年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反思:
内因:
1、制度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2、国力贫弱:清朝综合国力弱于日本;
3、投降思想的影响:慈禧太后主和,李鸿章避战自保。
外因:
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马关著名河豚料理店春帆楼
《马关条约》日文本
李鸿章、李经方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内 容
影 响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赎辽费3000万两)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马关条约》内文
《时局图》
谢瓒[zàn]泰
1、“三国干涉还辽”
2、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均等贸易
汕头
香港岛
辽澎台及附属岛屿
2100万银元
二亿两白银
五口通商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它
协定关税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内地
加深程度
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割台消息传出当天,台湾各界鸣锣罢市,强烈抗议清政府把土地奉送仇敌,表示“与其生为降俘,不如死为义民”,决心抗击日寇侵略。
春愁南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仓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