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尔的发展模式可以复制吗
小岛国的发展困境
问题1 小岛国的自然条件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思维线索]
―→―→
[答案] 均为大洋中的岛屿国家,远离大陆,陆地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
问题2 小岛国的发展受到自身哪些条件的制约?这些制约是固定不变的吗?
[思维线索]
主要从资源的角度分析。
[答案] 小岛国的发展会因陆地国土面积小,受到天然矿产与可用耕地少及海洋气象灾害频繁等制约。这些因素中,国土面积小、海洋气象灾害频繁是自身发展改变不了的,但自然资源匮乏却可通过区域关联性而改变。
塞舌尔的成功逆袭
问题 在位置、交通等方面,塞舌尔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思维线索]
主要从其岛国的经纬度位置方面分析。
[答案] 从位置上看,优势是纬度较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良好,气候适宜,森林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热带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劣势是远离周围大陆,经济联系受阻。从交通上看,位于印度洋国际航道上,交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因远离周围大陆交通不便,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水运和空运为主。
塞舌尔旅游业的发展
问题1 塞舌尔的经济发展有何特色?
[思维线索]
抓住经济结构、经济支柱分析。
[答案] 工农业并不发达,经济以旅游、渔业和少量手工业为主,旅游业为塞舌尔的第一大经济支柱。
问题2 分析塞舌尔旅游资源的优势。
[思维线索]
主要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独特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 主要为自然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景观独特、环境优美。
问题3 塞舌尔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政策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思维线索]
细读材料归纳即可。
[答案] 划定了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了齐备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实行开放的旅游政策等。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边界
②自然特征
③空间单元
④较高
⑤区域景观
⑥人文要素
⑦自然条件
⑧因地制宜
[学思心得]
区域的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1.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的通达度与速度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2.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
a.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b.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c.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d.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e.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等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区域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1.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2)“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B (2)D [第(1)题,受降水和气温条件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第(2)题,影响陕西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风沙较大。]
2.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于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①________②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度在120°E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在30°N以北,南北约跨3°;乙为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经度在10°E附近,东西约跨20°,纬度在50°N附近,南北约跨15°。第(2)题,两地区都濒临海洋,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稠密。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量平稳。第(3)题,甲、乙两地区相比较,两地区都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但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技术更发达。
[答案] (1)乙 乙所跨经纬度大
(2)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都濒临海洋
濒临太平洋
濒临大西洋
地形
均以平原为主
地处长江三角洲
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
气候
均为湿润的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
河网稠密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径流量平稳
(3)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①交通便利②市场广阔
劳动力充足
资源丰富、技术发达
7/7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如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1~3题。
1.“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场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
2.青藏高原多数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日照条件差
B.热量条件差
C.干旱多风沙
D.地形起伏大
3.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物产差异
B.饮食习惯不同
C.气候差异
D.食用盐的种类不同
1.B 2.B 3.C [第1题,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藏袍宽大,穿脱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中午炎热时甚至褪下袖子缠于腰间;早晚温度低,则两个袖子都穿上。第2题,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条件好。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多数地区的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第3题,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也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北物产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
我国南、北方自然特征存在差异,导致建筑物景观明显不同。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B.北方民居的墙体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C.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南方的大
D.北方民居的屋檐较南方的窄
5.地理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北方建筑物特点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平原地形
B.墙体严实厚重(保温御寒)——冬季寒冷漫长
C.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量大
D.房屋进深和高度大(利于通风、纳凉)——夏季湿热
4.C 5.B [南方和北方民居建筑风格的差异深刻反映了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上的差异,南方湿热、北方干冷。第4题,北方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比南方小。第5题,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与南方相比墙体严实厚重,利于保温御寒。]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6~8题。
6.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7.对甲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8.四幅图片所在经济区中工业经济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A 7.A 8.B [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大豆种植较少。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震较少,工业发达。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热量不足。长城沿线以北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较轻,荒漠化严重。]
读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
10.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9.C 10.B [第9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比重南方大于北方,耕地面积北方多于南方;估算可知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北方水资源比重远小于耕地资源比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第10题,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与南方差异大,主要是降水偏少引起的。]
11.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下面右图是“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江苏南北经济存在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中地区包括长江沿线的扬州、泰州和南通三市,与苏北相比经济发展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是________。
(3)苏北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简要评价苏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苏南经济总量多于苏中、苏北;苏南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于苏中和苏北。第(2)题,由苏中地区的范围可知:与苏北相比,苏中滨江、靠近苏南和上海等发达地区,苏南和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第(3)题,评价类题目应注意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因素。苏北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
[答案] (1)苏南经济总量多于苏中、苏北;苏南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于苏中和苏北
(2)滨江、靠近苏南和上海发达地区
(3)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水源充足,但水旱灾害多
读甲、乙两岛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甲、乙两岛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岛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乙岛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乙岛河流径流量比甲岛河流大
C.甲岛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乙岛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
D.甲、乙两岛自然带差异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3.影响乙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交通
C.地形和交通
D.交通和资源
12.D 13.C [第12题,乙岛纬度高,终年分布着积雪冰川,南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河流主要依靠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甲岛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河流年径流量比乙岛河流大;乙岛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第13题,由图可知,乙岛为冰岛,岛上河流由中间向四周流入海洋,可以推断沿海地区有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分布,且冰岛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的环状交通线上,故地形和交通是冰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局部农业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省区(最)可能是( )
A.辽宁
B.山东
C.上海
D.广东
15.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条件变化是导致图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B.甲、乙两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C.各城市地区专业化生产日趋明显
D.甲、乙两城市的农业逐渐衰落
14.D 15.C [第14题,图示第一阶段该地区农作物中有甘蔗和水稻,水稻和甘蔗是南方的农作物,再根据甘蔗在我国的集中分布地可选出广东。第15题,图中显示,甲、乙城市的农业类型减少,单一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说明出现了农业的专业化,更利于机械化操作,使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6.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25°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的特点。
(2)简述图乙中所示国家的地形特征。
(3)填表完成图中①②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汛期差异。
补给类型
汛期差异比较
①河流
②河流
(4)说出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比较二者在农业分类中的共同点。
[解析] 第(1)题,考查等温线的判读,可从数值和疏密两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经纬度与轮廓判断该国家为法国,其地形特征的判断主要依据河流的流向。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甲位于亚洲东北部地区,①河流域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一年有两个汛期;②河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无明显汛期。第(4)题,A地位于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B位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不宜发展种植业,经济发达,是世界重要的乳畜业分布区。
[答案] (1)东部等温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西部由南向北递减;东部沿海较为稠密,西部内陆较为稀疏。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盆地为主。
(3)
补给类型
汛期差异比较
①河流
以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春汛和夏汛
②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
无明显汛期
(4)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
共同点:商品农业、现代农业、密集农业。
4/7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1.了解区域的含义,举例说明其主要特征。(综合思维)2.实例分析,掌握不同类型区域的划分标准与方法。(区域认知)3.举例说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间的关系。(综合思维)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3.区域的类型
(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
①按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②按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2)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
①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②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如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等。
③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
④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
(3)客观存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等。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1)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
(2)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3.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特别提醒] 区域的空间尺度不等同于区域的面积大小,同时也体现区域的层级。一般来说空间尺度较大的区域层级较高,面积相对较大,而同一尺度的区域,层级相同,但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
(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是非常明确的。
(×)
(2)华北平原区域内部的地形特征相对一致。
(√)
(3)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
(×)
(4)甘肃省与江苏省同为省级行政区,发展条件相似。
(×)
(5)将下列区域与其对应的划分类型正确连线。
区域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山东等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明确,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119.98平方公里,涵盖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山东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
济南片区:共37.99平方公里
重点产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青岛片区:共52平方公里
重点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助力青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烟台片区:共29.99平方公里
重点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
问题1 (区域认知)山东自贸试验区属于哪种类型的区域?其设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山东自贸试验区属于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其划定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问题2 (区域认知)烟台市与青岛市地域相邻,两个区域之间的界线有何特点?
提示: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的界线是非常明确的。
问题3 (综合思维)从区域层级来看,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这三个片区的层级是相同的,都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组成部分。
问题4 (综合思维)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上,青岛与济南两个片区的发展条件和方向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不相同。两个片区尽管为同一层级的区域,但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其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也不同。
[归纳提升]
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区域是人们划定的地理空间单元,是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
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具有一定界线
是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
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是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依据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影响的依据
2.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区域及特点
区域类型
典例
特点
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
按自然特征划分
黄土高原区、东部季风区
体现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按人文特征划分
汉语北方方言区、住宅区
体现显著的人类活动及现象
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
中国主体功能区
既反映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又充分反映人文活动特点
为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
行政区、自然保护区
主要体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
客观存在、经人类长期实践认知的区域
中国野生稻分布区
为人类研究、认知、开发自然提供依据
3.正确认识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特点
(1)理清区域的层级高低
一个大的区域可以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域,因此层级较高的区域往往空间尺度较大,数量相应较少,而层级较低的区域,往往空间尺度较小,数量相对较多。
(2)把握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发展特点
①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②同一尺度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的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具有层次性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1)B (2)C (3)C [第(1)题,该图没有表达出区域的面积和形状,仅表示了干湿地区的边界,在每个干湿地区的内部其降水量即干湿度是相对一致的。第(2)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沙尘暴,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第(3)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题组1 不同类型的区域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1.C 2.A [第1题,图中①、②、③、④区域分别表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明显表明这四大区域是根据干湿状况划分的。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第2题,由于降水量和蒸发量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过渡性质,因此图中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选项A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区域内部在干湿状况角度具有相似性,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干湿状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四大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存在相互交换、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选项B、C、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题组2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核心腹地,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区域的空间尺度较小的是( )
A.河北省
B.北京市
C.天津市
D.雄安新区
4.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
A.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B.开发建设白洋淀地区
C.承接天津市的产业转移
D.建设河北省的经济中心
5.下列四个区域的发展中,建成世界文化交流中心是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的是( )
A.河北省
B.北京市
C.天津市
D.雄安新区
3.D 4.A 5.B [第3题,四个区域中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为省级行政区,空间尺度相同;而雄安新区则是低一级的较小空间尺度的区域。第4题,雄安新区的建设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第5题,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
教材P3~4活动
提示:1.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地域分布最广,主要包括我国的北方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海省、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大部及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
2.基于地方方言而形成的地方戏曲、地名等都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丰富地方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增长人们的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享受,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等。
3.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不同地域的人们语言交流不畅,因此必须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更好地发挥汉语的交际作用。提高语言的规范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P5~6活动
提示:1.把国家细分为州,这样国家的治理可以有两个尺度:国家和州。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各州可以方便交易,互通有无。
2.九州之间的界线基本都是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要素,因此九州之间有自然地理界线。
3.豫州:涉及今河南、山东
徐州:涉及今山东、江苏、安徽
冀州: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兖州:涉及今河北、河南、山东
青州:涉及今河北、山东半岛
扬州:涉及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
荆州:涉及今湖北、湖南
梁州:涉及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
雍州:涉及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8/8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举例说明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思维)2.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综合思维)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差异性,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区域认知)4.结合区域要素的流动实例,掌握区域间的关联性及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1)分类
①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②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2)表现: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2.区域整体性表现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主要表现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特别提醒] 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环境特征的整体变化。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表现
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3.区域关联的影响
4.区域的发展要求
5.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看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性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贫乏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农业生产特点
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的特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大豆、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4)工业生产特点——两区域受区域关联性影响明显
②—→
(5)两区域的发展变化
①松嫩平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②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特别提醒] 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形成了区域的关联性特征。区域的关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1)江南水乡民居直观地反映了所在区域的地形要素。
( )
(2)产业转移是区域关联性的一种表现。
( )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区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 )
(4)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
(5)下列地理现象反映区域关联性的是( )
A.江南人家尽枕河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南水北调泽四方
D.春来江水绿如蓝
提示:(1)× 江南水乡民居多沿河而建,直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的水文、气候要素。
(2)√ 产业转移是指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是区域关联性的一种体现。
(3)× 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松嫩平原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
(4)× 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了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C [南水北调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体现了区域的关联性特征。]
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
浙江乌镇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形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连接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
问题1 (区域认知)水乡古镇——乌镇的“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景观,直观地反映出了该区域的哪个自然要素?此种景观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直观反映出了该区域的水文要素。乌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因此聚落多临水而建。
问题2 (区域认知)来乌镇旅游的北方游客发现当地人都是以米饭为主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方多以水田为主,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米饭就成了当地人的主食。
问题3 (综合思维)浙江乌镇如今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给当地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是什么?
提示: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归纳提升]
1.认识区域整体性
区域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为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如下列关联示意图就体现了青藏地区的整体性特征。
2.理清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个方面入手。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1.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1)D (2)B (3)D [第(1)题,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特征是“小桥流水和小船,砖瓦房临水而建,垂柳拂水面”,说明该地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D正确。第(2)题,传统民居的形成主要受区域地形及气候特征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民居分布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河网密布,民居多临河而建,前街后河,用水方便;水流平稳,传统出行工具为船;土地面积有限,房屋紧凑;气候炎热潮湿,民居以防潮、通风、散热为主。“沟壑纵横,降水集中”反映的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征,故A错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征,故B正确,排除C、D。第(3)题,根据地方剧种的名称较容易判断出正确答案。川剧是四川省剧种,故A错误;豫剧是河南省剧种,故B错误;粤剧为广东省剧种,故C错误;越剧起源于浙江,浙江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故D正确。]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下面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对比分析两图,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1 (综合思维)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高低,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提示:年平均气温的高低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有关,纬度、海拔、光照时间长短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纬度差异显著,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均温高;松嫩平原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年均温低。
问题2 (综合思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因为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因为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
问题3 (综合思维)从区域关联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可以为松嫩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哪些帮助?
提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可以为松嫩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归纳提升]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2.读图,回答(1)~(3)题。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2)沪宁杭工业基地( )
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A (2)B (3)A [第(1)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对;位于中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C错;矿产资源缺乏,尤其能源短缺,D错。第(2)题,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错;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对;是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错;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发达,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D错。第(3)题,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①对;著名的侨乡,②对;国家政策支持,③对;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
人地协调观——山东威海荣成的海草房
山东省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区,有一种奇特的海草房。这种房屋的屋顶由海草搭建而成,它不需要任何黏合、捆绑材料加以固定。一座海草房可以屹立百年不腐不倒,甚至很少需要修补维护。
建造海草房所需要的原料在这里的海边随处可见,便宜耐用,且易于获取,充足的建筑原料为海草房的修建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搭建房屋的海草一种是生活在水深5至10米海域中的野生大叶海苔草,它的颜色翠绿鲜嫩,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是建造海草房的绝佳选择。另一种是生长在浅海水域中礁石上的虾形藻,也是大叶海草科属的一种。由于它本身纤维含量高,所以韧性十足,耐用性更好。在生长的过程中,细长的叶片上又附着了大量的硅藻,这些硅藻具有耐腐蚀性。两者的结合使得海草能够更好地预防虫蛀,不易霉烂、不易燃烧、结实耐用。
海草房作为胶东地区特色的建筑形式,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结果。这里的人民,将大自然所赋予的宝贵财富合理地利用起来,用花岗岩打底,海草叶覆顶,打捞鱼虾贝类为食,他们仰仗着这片富饶的海域,世代繁衍,谱写着大自然的赞歌。
“海草房”零星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自然村中,屋顶用海草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屋顶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海草主要是用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晒干后制成,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据此完成(1)~(3)题。
(1)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 )
A.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
B.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整齐美观
C.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蚊虫
D.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其原因可能是( )
A.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
B.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
C.海草房知名度高,需要保护
D.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
(3)针对现存海草房,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
A.保留海草房现状
B.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C.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
D.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
(1)D (2)A (3)B [第(1)题,从环保方面看,海草这种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不但容易降解,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与破坏,但不属于建筑工艺的主要作用,A项错误;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屋顶的坡度大是为了便于排水,而不是为了整齐美观,B项错误;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不仅可以防蚊虫,而且可以防霉烂,不易点燃,更重要的是取材方便,C项错误;渔民们把破旧的渔网罩在屋顶上,可以起到防风、防鸟、防盗的作用,D项正确。第(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第(3)题,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原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等特点,保护好特色民居海草房,就是记住乡愁,留住记忆,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素养立意] 本题组借助胶东海草房这一独特民居形式为背景,系统考查了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及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要求。海草房是胶东渔民充分利用当地的海草资源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而形成的传统民居。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海草房已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会极大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题组1 区域整体性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安徽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2.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1.D 2.C [第1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第2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
题组2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4.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5.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3.C 4.C 5.A [第3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最大。第4题,与①区相比,③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③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第5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化,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
教材P7思考
提示:1.图中可以看到地貌、水文、生物、聚落、交通线等区域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聚落位置、房屋样式、朝向等区域要素有关。
教材P12活动
提示: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向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14/14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C 2.C [第1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A正确;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B正确;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C错误;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正确。第2题,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为实线,表示有明确界线。与A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行政区、政治文化区,①②对。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属于自然地理界线,没有明确界线,是过渡性界线,③④⑤错。山东省和青岛市是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⑥对。C对,A、B、D错。]
3.下列区域是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柴达木盆地
C.古村落集中分布区
D.珠江流域
C [古村落集中分布区反映的是聚落的分布状况,是按人文特征划分的。]
4.下列区域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是( )
A.主体功能区
B.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C.水稻种植区
D.天津滨海新区
B [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是人们在长期的研究观察中逐渐认知的。]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6.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5.D 6.C [第5题,图示区域中的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应该是明确的。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第6题,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7~8题。
7.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8.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7.A 8.D [第7题,由材料“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可知,根据热量和降水由多到少,将广东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宜荔枝种植,北部地区水热条件差,不适宜荔枝种植,所以划分指标为气候,故选A。第8题,由材料可知,对荔枝生产最大的影响因素为气温。Ⅰ区位于广东北部山区,海拔高,且易受寒潮影响,冬季气温低,低温冻害影响荔枝生产,故选D。]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又是新兴起来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之一。读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分布图及生长周期表,完成9~10题。
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
9.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C.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D.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10.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大豆生长期比巴西短
B.两国大豆灌浆期长度一样
C.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
D.都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
9.C 10.D [第9题,两国大豆产区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C对;读图可以看到,两国大豆生产分布区都不是沿海地区,A错;巴西大豆生产区分布在巴西高原上,B错;巴西高原人口密度小,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大豆分布区地广人稀,D错。第10题,根据大豆生长周期表,两国大豆生长周期美国是5~11月,巴西是11月到次年5月,长短差不多,A错;巴西大豆灌浆期时间较长,B错;两国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不能比较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C错;两国均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D对。]
11.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018年2月28日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若干措施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共31条具体措施。
材料二
(1)图中,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__气候,Ⅱ为____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受__________影响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____,降水丰沛。
(2)台湾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双选)( )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3)结合相关知识,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方面谈谈台湾的发展特点。
[解析] 第(1)题,台湾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以南是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向南弯曲,是因为台湾中部是台湾山脉,地势高,热量较少。台湾岛四面临海,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气温年较差小。第(2)题,台湾制造业发达,在对外贸易中比重较高的是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工业产品。两岸合作中,大陆的优势是市场和劳动力,台湾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第(3)题,台湾应处于区域再生发展阶段。
[答案] (1)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地形 小
(2)电子信息工业 AB
(3)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合理;城市众多,形成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区域空间结构复杂。
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饮食文化,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景观一致
C.无具体自然标志
D.圈内地理差异显著
13.国界外的虚线表示( )
A.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
B.现实中无该圈饮食文化地域
C.形成与该圈不同的饮食文化
D.饮食文化传播受政区的限制
12.C 13.A [第12题,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是依据不同地方人的口味划分,有划分指标依据,A错;是由于地域、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与自然景观不一致,B错;饮食文化圈划分属于人文因素指标,无具体自然标志,C对;圈内地理差异不明显,D错。第13题,国界外的虚线表示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该文化圈不仅分布在国内,A对;现实中相邻国家有该圈饮食文化地域,B错;形成与该圈相同的饮食文化,C错;饮食文化传播不受政区的限制,D错。]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4.C 15.D [第14题,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
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故选C。第15题,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D。]
16.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城市1968年、2015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幅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从上述两图分析,城市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3)2015年和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
[解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形态的改变和城市交通线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工业区的形成及区位变化,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及相伴而生的交通线的发展。城郊农业布局的变化要比较两幅图,作出分析和描述。
[答案]
(1)形成专门的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扩大,郊区新建绿化带和副食品基地,修建高速公路等。
(2)进一步完善交通网和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实现郊区城市化。
(3)荒山绿化成果园,新建乳牛场和花卉基地,利用低洼易涝地创建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