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高新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高新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6 21: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新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王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2.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
A.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B.分封制
C.实行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根据材料可知周代( )
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 B.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
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 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4.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史学家研究,我国在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家谱的产生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密切( )
A.皇位世袭制 B.科举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5.《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有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军功爵制 D.中央集权制
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法律制度 B.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奴隶制和封建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7.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度量衡
9.据《两汉书·地理志》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平定江南地,在今嘉兴市南湖区置长水县属会稽郡。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可以世袭 B.郡守是会稽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会稽郡长官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长水县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10.《朱子语类》云:“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中央监察机制完备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1.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1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13.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14.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宰相权力的下降  B.礼仪制度的变迁  
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皇权不断地加强
15.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政体三分法:一人主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主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主治的民主政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B.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C.清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D.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16.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17.“(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18.斯巴达面积达8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时约20~30万;古希腊有很多人口不过一两万人的小邦。以上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B.无等级差别,无贵贱之分
C.范围只局限在城市 D.实行联邦制
19.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
A.主权在民 B.分权制衡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轮番而治
2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
A.妇女地位低下,隶属于家庭,无权参政
B.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城邦的安全
D.全体男性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21.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其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表现在( )
①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扩大民主社会的基础 ②确立了以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
③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④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22.“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古希腊改革中的( )
A.按财产赋予政治权力 B.成立陪审法庭
C.废除债务奴隶 D.发放观剧津贴
23.古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 )
A.五百人议事会 B.民众法庭
C.陶片放逐法 D.平民保民官
24.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25.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26.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帝国为解决这个问题( )
A.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 B.将成文法调整为公民法
C.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
27.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曾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形成……恰恰应当归功于一定的历史要求,这种要求从外部对法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所说的外部推动指的是( )
A.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 B.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
C.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D.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
28.《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 )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障平民利益
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护法律尊严
29.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30.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正确的是( )
①它适用于罗马帝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巩固政权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②近代欧洲许多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
③它毕竟是一部维护与巩固奴隶制的法典,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的利益。
④广大奴隶、平民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财富和权利,在统治后期导致帝国危机并走向灭亡。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请回答:——《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3分)
(2)基于“于事稳便”的考虑,唐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2分)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2分)
(4)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材料二 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材料三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五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安徽文化网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指出周至秦朝与寿县相关的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1分)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1分)结果如何?(1分)
(2)材料四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3分)材料三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2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总趋势。(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在评价古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显著而突出。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代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
——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罗马法历史作用的认识。(2分)
黄陵中学高新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答案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B
B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D
A
D
A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C
B
C
C
A
D
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1)神化皇权;皇位世袭;三公分权,互相牵制。(3分)
(2)三省六部制。(2分)作用: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提高办事效能;分工明确,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分)
(3) 宋: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2分)
明:废丞相,皇权空前强化。(2分)
(4)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不断强化。(2分)
32. (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4分)
(2)措施: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或制钱谷)(3分)
作者看法: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分)
(3)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分)
33. (1)特点:公民集体的民主。(2分)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里克利使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3分)
(2)评价: 积极性: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局限性:仅限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4分)
(3)组成部分:公民法、万民法。(2分)历史作用: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发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其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