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和武陵春

文档属性

名称 望江南和武陵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9 05:14:4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温庭筠:
晚唐诗人、词人。原名歧,字飞卿。 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丽、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望 江 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梳洗罢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独倚望江楼。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
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人影,能不肠断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写作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1135年,李清照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感情。
1、这首词和《望江南》有没有相类似的描写?
2、思考一下,她为何 “日晚倦梳头” 呢?
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日晚倦梳头。”
都写了女子梳头
3、文中有句隐含了她哀愁的原因,是哪一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丈夫去世),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4、如此愁苦,她想过用什么办法排遣吗?可结果呢?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她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绪本是抽象,但作者却用船都载不动,让我们感觉到了她哀愁的心思有多重,真是想象新奇啊。
想一想,这首词和《望江南》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这种词属于婉约派。
总结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丑奴儿》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知识拓展
唱唱武陵春(共11张PPT)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五十弦:本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八百里:指牛;语出《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
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国时代刘备所乘马就叫的卢马。
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阙写出了哪些雄壮的场面?
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等雄壮场面。
2、词的上阙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 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秋”,写出了肃杀和作战时的季节。
战争场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崇高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词的下阙哪些句子写了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 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5、这首词的末句是怎样与首句照应的?
末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这一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而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
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
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
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景都极其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醉态——
词的结构
梦境——
现实——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