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中学晨测练习(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在下列四幅运动图象中,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一辆汽车在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m/s,末速度为12m/s,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
?????
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m/s
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
D.
汽车的位移为32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若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就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就做匀加速运动
C.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是恒定的
D.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B.
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物体c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
D.
在0~5?s内,当t=5?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
一物体在A、B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设t=4s内不会超越A、B),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设向A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在偏近A的某点且速度为零
B.
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在偏近B的某点且速度为零
C.
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在原位置速度为零
D.
一直向A运动,4秒末在偏近A的某点且速度为零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
t的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1
s和0.5
m/s,由此可知
?
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0.5
m/s
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2
D.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0.5
m/s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某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后到达B点,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2,方向与a1方向相反,又经时间t物体回到了A点。设物体在B点和回到A点时的速率分别为v1、v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v1∶v2=1∶2
B.
v1∶v2=1∶3
C.
a1∶a2=1∶2
D.
a1∶a2=1∶3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6+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A.
第1s内的位移是10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C.
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
D.
第2s末的速度是1m/s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一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90
km/h,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求:
(1)汽车刹车开始后10
s内滑行的距离x0;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
m时所经历的时间t;
(3)汽车静止前1
s内滑行的距离x′.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位移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平行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分别分析物体的性质,再进行选择。
对于运动图象,首先要能从形状能直接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可根据各种运动的特点进行理解。
【解答】
A、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从而得出汽车每秒内速度的变化量;根据平均速度推论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结合平均速度求出汽车的位移。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以及位移时间关系,能够利用平均速度计算位移。
【解析】
A.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故A正确;
B.因为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则汽车每秒内速度的变化量为△v=a△t=2m/s,故B正确;
C.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汽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汽车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判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无关,是指速度的变化率不变。
【解答】
A
.任意时间内增加的位移相等,不代表是连续均匀增加的,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的位移相等,也不代表是连续均匀增加的,不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率是恒定的,与速度变化量大小无关,故C错误;
D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率是恒定的,故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恒定的,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AB、位移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看出斜率看出,a、b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不同,故AB错误。
C、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0t+at2,可见,x-t图象是抛物线,所以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t=0时刻a、b从同一位置出发开始运动,a物体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则当t=5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故D正确。
故选:D。
位移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分析在0~5s内a、b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本题是位移-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并能根据图象的信息读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体加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注意加速度方向,速度不立即反向。?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
【解答】
在0~1s内,物体向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末速度为零,方向未改变,以后又重复之前的运动。知物体一直向A运动,4s末在偏近A某点速度为零,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
表示瞬时速度,此题实质是v-t图象,其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象的形状可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直接读出初速度。
本题关键要知道,根据
v-t图象的物理意义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答】
由图得:,由得:,解得:,,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AD
【解析】
【分析】
质点在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据此根据运动学位移公式得出加速度大小之比;从B返回A的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求出两点的速度之比。
本题关键要抓住两个位移关系,熟练掌握运动学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和公式的矢量性,利用位移时间关系进行解答是关键。
【解答】
取匀加速运动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对于匀加速过程有:v1=a1t?
①
?②
对于匀减速过程(可返回)有:?③
由题有:s1=-s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可解得:a1:a2=1:3?
⑤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v2=v1+(-a2)t?
⑥
联立①⑤⑥得,v1:v2=1:2,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8.【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位移表达式求出第1s内和前2s内的位移,从而求出前2s内的平均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求出加速度和初速度,再由速度和时间公式求出第2s末的速度。
本题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对加速度的理解能力,常见题型。
【解答】
A.t=0时刻的位移为6m,将t=1s代入x=6+5t-t2得到第1s内的位移4m,故A错误;
B.前2s内的位移x2=5×2-4m=6m,则前2s内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C.根据知,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故C错误;
D.根据知,初速度为5m/s,由v=v0+at得到第2s末的速度是1m/s,故D正确。
故选BD。
9.【答案】解:(1)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则汽车刹车后10s内的位移
即汽车刹车开始后10s内滑行的距离为31.25m;
(2)根据得,30=25t-5t2,
解得t1=2s,t2=3s>2.5s(舍去)
即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2s;
(3)通过逆向思维,?
即汽车静止前1s内滑行的距离为5m。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难度适中。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刹车后10s内的位移;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经历的时间;
(3)根据逆向思维,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静止前1s内滑行的距离。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