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1课《演唱 茉莉花(江苏民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1课《演唱 茉莉花(江苏民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1-07 21: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唱<茉莉花>
研修主题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又指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听赏不同地方色彩的《茉莉花》,知道民族民间音乐的流传与当地的文化、环境、语言是密切相关的,以扩大音乐视野。
2、通过欣赏,能够对民歌产生兴趣,并乐于参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以“茉莉花”为主题的不同艺术作品的感受、比较、分析上。把难点定为: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流传与当地文化、环境、语言的密切联系对音乐作品共性与个性的把握与区别。
三、学情分析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 结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茉莉花”为主线,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音乐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
四、教学内容分析
《茉莉花》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学情上看,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以“茉莉花”为主题,增加了河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扬州的《茉莉花》等。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五、教学方法设计
【说教法】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又曰“教必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运用得当,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的掌握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陶冶美的情操。运用多媒体,强化音乐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综合运用启发教学、情境教学、比较、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本节课的学习我采用小组合作、情境练习、讨论创作、比较归纳等方法,多以“欣赏——讨论——小结”的方式参与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2004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
欣赏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
让学生被这动听的音乐和情境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了解《茉莉花》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和地位。
进入新课,教师介绍茉莉花的形状,气味,象征。
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了解茉莉花并感受、理解音乐,增强对茉莉花的亲切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学唱歌曲,播放录音:歌剧《图兰多特》选曲《东边升起月亮》。
欣赏不同题材的《茉莉花》。
通过欣赏歌剧《图兰朵》,让学生了解这部歌剧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宋祖英的演唱,提高学生对《茉莉花》在世界音乐舞台地位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茉莉花》这一主题展开,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不同形式的茉莉花,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以外的更多的茉莉花的音乐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突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注重了学生的审美培养与个性发展。
八、形成性练习题
创造性表现,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自由组合,用舞蹈,器乐,歌唱,朗诵等形式表现茉莉花。
九、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歌剧《图兰多特》,让学生了解这部歌剧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宋祖英的演唱,提高学生对《茉莉花》在世界音乐舞台地位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这个过程是用心的,我们要真诚地检视自己,反思自己。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光有经验的总结而不做深入的反思是不行的,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反思将自始自终伴随我的教育生涯
十、教学改进
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演唱形式、不同演奏
形式的《茉莉花》进行对比评价,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