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修5第四章第三节蛋白质核酸(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面是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其中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某种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当它完全水解时,可得到的产物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与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裂化、裂解的产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棉花、木材、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
D.变质的油脂具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4.下列蛋白质溶液处理过程中,可逆的是(
)
A.高温蒸煮
B.加入HgCl2
C.(NH4)2SO4
D.加入浓硫酸
5.“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泪”是油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生活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未成熟的苹果肉遇碘酒变蓝色,因为果肉中含有淀粉
B.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有酯类物质生成
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蚕丝和人造丝,因为人造丝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粘有油脂的器皿效果好,原因是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7.白居易在《秦中吟·重赋》中说“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其中“麻”属于
A.淀粉
B.纤维素
C.蛋白质
D.油脂
8.对下列各项事实的判断错误的是
A.近年热议的“抗糖”一词中的“糖”,指的是六大营养物质之一的糖类。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荣获诺贝尔奖。青蒿素是可以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自热火锅”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自热包的主要成分为CaO。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加热“火锅”
D.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平均直径约0.1微米。用滤纸做的“口罩”无法隔离新型冠状病毒
9.下列有关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选
项
A
B
C
D
名称
分类
高分子化合物
强电解质
有机物
多糖
A.A
B.B
C.C
D.D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下列营养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油脂
B.蛋白质
C.蔗糖
D.葡萄糖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使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医用口罩无纺布的原材料成分之一是聚丙烯,其结构简式为
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
12.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nm,怕酒精,不耐高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
C.医用酒精能用于消毒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
D.高温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1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A.滴加浓盐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
14.现有
①石油的分馏
②石油的裂化
③油脂的硬化
④蛋白质的盐析
⑤蛋白质的变性⑥橡胶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
C.③④⑥
D.③⑥.
15.1997年,英国的“克隆羊”备受世界关注。“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D.酶只有在强酸或强碱性条件下才能起作用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尔马林是35%-40%的乙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
B.乙酸乙酯的碱性水解属于取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C.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都属于二糖,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
D.若2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同
1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烷、三氯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均可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聚乙烯、乙醇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氨基酸、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有3种同分异构体(不含立体异构)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的皮肤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将会失去生理活性 ②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⑤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全部
19.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B
某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混合共热。气体导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说明生成了不饱和烃
C
FeCl3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
红色溶液
用于检验Fe2+
D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热并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生成C、SO2和CO2等
20.下列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稀HNO3反应,还能够水解的是
①Al2O3;②对羟基苯甲酸钠;③酶;④纤维素;⑤甘氨酸;⑥KHSO3;⑦Al(OH)3;⑧NH4I;⑨硬脂酸钠;⑩(NH4)2CO3
A.②③⑥⑧⑩
B.①③⑤⑥⑦⑩
C.①②③⑤⑦⑨⑩
D.全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均衡的膳食结构可以保障身体健康。
(1)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这主要是由于摄取_________(填“蛋白质”、“脂肪”或“糖类”)不足引起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该物质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菠菜
b.花生油
c.瘦肉
d.西瓜
(2)鉴别真假羊毛衫的方法是先取样,再_______。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_____)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22.我国古代人民学会了利用含淀粉丰富的谷类物质发酵酿酒的方法,其过程可粗略表示如下:
过程Ⅰ:(C6H10O5)n+nH2OnC6H12O6
过程Ⅱ:C6H12O62C2H5OH+2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6H12O6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为检验过程Ⅰ是否反应完全,可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______,观察溶液是否变______。
(3)“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窖藏过程中生成的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结果。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酶是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B.温度为30~50℃时,酶的活性最强
C.上述过程Ⅰ可以用蛋白酶作催化剂
D.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23.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缺少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C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分子式可表示为
C6(H2O)6,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
B.糖尿病病人尿糖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C.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木糖醇
[CH2OH(CHOH)
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病人食用后不会升高血糖。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
(不用写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糖尿病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蔬菜中富含纤维素,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都不溶于水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
C.人体内不含纤维素水解酶,人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人没有用处
D.紫外线、医用酒精能杀菌消毒,是因为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
(4)香蕉属于高糖水果,糖尿病人不宜食用。乙烯是香蕉的催熟剂,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4.A是某天然蛋白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得到的产物之一。经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200,其中氧元素所占质量分数约为26.5%;等物质的量的A分别与NaOH、Na充分反应,消耗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经仪器分析A分子中含有苯环,不含“—CH2—”和“—CH3”基团。
(1)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仪器是________,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A分子间发生反应生成聚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是二取代苯,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②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分子中氨基与羧基的位置关系,与A分子氨基与羧基的位置关系不同。
三、推断题
25.化合物F可通过如下路线合成得到:
(1)F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D→E的反应类型为___。
(2)写出D的结构简式:___。
(3)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
①含苯环,既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是一种α-氨基酸,分子中含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已知:苯胺()有弱碱性、易被氧化。写出以和CH3CH2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由肽键(-CO-NH-)连接形成的,蛋白质水解时肽键断裂,图中属于肽键的化学键是③;
故答案选C。
2.C
【解析】
酯基、肽键均能发生水解,据此进行分析。
水解后可以得到CH3COOH、、、CH3CH2COOH四种物质,因此选项是C;
故答案选C。
3.B
【解析】
A.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而分离物质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均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石油裂化和裂解得到的汽油中含有烯烃,烯烃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
C.棉花、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错误;
D.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发生氧化反应,与水解反应无关,故D错误;
答案选B。
4.C
【解析】
A.高温蒸煮会使蛋白质变性,变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汞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饱和硫酸铵溶液会使蛋白质溶液发生盐析,析出蛋白质,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
D.浓硫酸会使蛋白质变性,变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
B.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正确;
C.“蜡炬成灰”过程中是石蜡燃烧,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泪”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是含C原子数较多的烷烃,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错误;
答案选D。
6.D
【解析】
A.碘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未成熟的苹果肉遇碘酒变蓝色,说明果肉中含有淀粉,故A正确;
B.酒中含有乙醇,醋中含有乙酸,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能使菜味香可口,故B正确;
C.人造丝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别将蚕丝和人造丝灼烧,蚕丝灼烧后会有烧焦的羽毛味,人造丝灼烧后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故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蚕丝和人造丝,故C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水解显碱性,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水解吸热,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粘有油脂的器皿效果好,
Na2CO3与油污不直接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7.B
【解析】
“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其中“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即“麻”属于纤维素,答案选B。
8.B
【解析】
A.
糖类是六大营养物质之一,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正确;
B.
从分子式C15H22O5看,青蒿素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
自热包加水后,发生反应:CaO+H2O=Ca(OH)2的同时大量放热,C正确;
D.
直径为0.1微米的病毒能透过滤纸,故用滤纸做的“口罩”无法隔离新型冠状病毒,D正确;
答案选B。
9.B
【解析】
A.纳米碳管为碳的单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胆矾是CuSO4·5H2O,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B正确;
C.瓷器为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真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D错误。
答案选B。
10.B
【解析】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题意;
B.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B符合题意;
C.蔗糖属于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题意;
D.葡萄糖属于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不符题意。
答案选B。
11.A
【解析】
A.
使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的过程是蛋白质变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
医用口罩无纺布的原材料成分之一是聚丙烯,是由丙烯CH2=CHCH3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其结构简式为,故B正确;
C.
温度较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故C正确;
D.
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CF2=CF2)属于卤代烃,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D
【解析】
A.
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蛋白质含有元素C、H、O、N,RNA含有元素C、H、O、N、P,故A错误;
B.
新冠病毒直径大约在60~140nm,胶体分散质直径在1~100nm,故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有可能形成胶体,故B错误;
C.
医用酒精能用于消毒是因为它能使蛋白质变性,故C错误;
D.
高温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3.D
【解析】
蚕丝属于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有颜色反应,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丝属于纤维素,遇到浓硝酸没有颜色反应,灼烧后也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以用浓硝酸或者灼烧的方法来鉴别。答案选D。
14.B
【解析】
①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②裂解是指只通过热能将一种样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转变成另外几种物质(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过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油脂硬化是油酸加氢气生成硬脂酸甘油酯,属于化学变化;
④蛋白质的盐析是蛋白质溶液中加浓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属于化学变化;
⑥橡胶的老化是橡胶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引起橡胶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的逐步变坏,最后丧失使用价值,属于化学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④,答案选B。
15.D
【解析】
A.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或重金属盐作用下,发生蛋白质变性,所以活性降低,故A正确;
B.酶的专一性和选择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B正确;
C.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对发生在体内和体外的某些化学反应都能起催化作用,故C正确;
D.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而失去活性,即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酶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16.C
【解析】
A.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乙醛,故A错误;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不是皂化反应,故B错误;
C.1mol能水解出2mol单糖的糖为二糖,1mol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都属于二糖,1mol能水解出许多摩尔单糖的糖为多糖,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故C正确;
D.两种氨基酸发生成肽反应,有两种反应方式,得到的二肽有两种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二肽,水解产物可能相同,故D错误;
答案为C。
17.A
【解析】
A.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三氯甲烷均可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乙烯和乙醇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聚乙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有4种同分异构体,包括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和乙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8.A
【解析】
①强紫外线的照射下蛋白质变性,人的皮肤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将会失去生理活性,①正确;
②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有毒,不能用福尔马林浸泡食品,②错误;
③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氧化反应,③错误;
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④正确;
⑤小苏打或稀氨水可以与甲酸反应,中和酸性,所以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⑤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答案为A。
19.D
【解析】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盐析,为可逆过程,而变性为不可逆反应,故A错误;
B.生成的烯烃及挥发的醇均使高锰酸钾褪色,则溶液褪色,不能说明生成不饱和烃,故B错误;
C.FeCl3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生成红色溶液,用于检验Fe3+,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变黑,生成碳,C又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则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热并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20.A
【解析】
①Al2O3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稀HNO3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故错误;
②对羟基苯甲酸钠
,含有酚羟基,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为弱酸盐,可发生水解反应,可与强酸反应,故正确;
③酶主要是蛋白质,蛋白质含有氨基、羧基,具有两性,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稀HNO3反应,可水解生成氨基酸,故正确;
④纤维素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纤维素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纤维素,纤维素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故错误;
⑤甘氨酸()含有氨基,可与酸反应,含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故错误;
⑥KHSO3可与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根离子和水,与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为弱酸强碱盐,可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
⑦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稀HNO3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故错误;
⑧NH4I可与Na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I-具有还原性,与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强酸弱碱盐,可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
⑨硬脂酸钠为弱酸盐,可与强酸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但不能与NaOH反应,故错误;
⑩(NH4)2CO3可与Na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与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弱酸弱碱盐,可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⑥⑧⑩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稀HNO3反应,还能够水解,故A符合;
故选A。
21.蛋白质
c
灼烧,若有烧焦羽毛气味,则为真羊毛衫
ab
【解析】
(1)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这主要是由于摄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瘦肉中富含蛋白质;
(2)真羊毛含有大量蛋白质,先取样,再点燃,会有烧焦的羽毛气味,如果无烧焦羽毛的气味,且灰烬压不碎、结块,则是化纤织物;
(3)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开发氢能源、使用电动车,这样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汽车尾气,可以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但不能从源头上控制空气污染,带呼吸面具只能是防治有害气体进入人体,而不能控制空气污染。
(1)缺乏蛋白质会导致生长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肉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则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c正确,故答案为:蛋白质;c;
(2)真羊毛含有大量蛋白质,先取样,再点燃,会有烧焦的羽毛气味,看一下灰烬,用手指轻轻一压即碎;如果无烧焦羽毛的气味,且灰烬压不碎、结块,则是化纤织物,就不是真羊毛,故答案为:灼烧,若有烧焦羽毛气味,则为真羊毛衫;
(3)a.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是无污染的,开发氢能源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故正确;
b.使用电动车不会产生对空有污染的物质,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故正确;
c.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但不是从源头上控制空气污染,故错误;
d.呼吸面具是在空气中有极度危险的病菌或污染物时佩戴的,平时的生活中是不宜戴的,戴上呼吸面具不是从源头上控制空气污染源,故错误;
ab正确,故答案为:ab。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汽车尾气,可以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但不能从源头上控制空气污染,带呼吸面具只能是防治有害气体进入人体,而不能控制空气污染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22.葡萄糖
碘水
蓝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C
【解析】
(1)
(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6H12O6的名称是葡萄糖;
(2)
淀粉遇碘水变蓝,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碘水,若观察到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完全水解;
(3)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反应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4)
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A正确;
B.酶具有生物活性,温度为30~50℃时,酶的活性最强,故B正确;
C.酶具有专一性,淀粉水解可以用淀粉酶作催化剂,蛋白质水解用蛋白酶作催化剂,故C错误;
D.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故D正确;
选C。
23.BCD
还原性
AC
CH2=CH2+Br2=CH2Br-CH2Br
【解析】
(1)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为纯净物,不含有水,故A错误;
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故B正确;
C.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正确;
D.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种有机物,分子结构含有羟基,具有可燃性及还原性等,故答案为:还原性;
(3)A.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部分蛋白质可溶于水,如血清蛋白、酶等,故A错误;
B.羊毛是蛋白质,合成纤维不是蛋白质,因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所以可用灼烧来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故B正确;
C.人类膳食中的纤维素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故C错误;
D.细菌的成分是蛋白质,紫外线、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能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
(4)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纤维主要有:棉花,麻类,蚕丝和动物毛,其中棉花和麻类的分子成份主要是天然纤维素,而蚕丝和毛类的分子成份主要是蛋白质(呈聚酰胺高分子形式存在);自然界除棉花、麻类外,树木、草类也大量生长着纤维素高分子,然而树木、草类生长的纤维素,不是呈长纤维状态存在,不能直接当作纤维来应用,将这些天然纤维素高分子经过化学处理,不改变它的化学结构,仅仅改变天然纤维素的物理结构,从而制造出来可以作为纤维应用的而且性能更好的纤维素纤维。
24.(1)质谱仪
181
g·mol-1
【解析】
试题分析:(1)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仪器是质谱仪;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200,其中氧元素所占质量分数约为26.5%,由200×26.5%=53可知,A中最多可有3个氧原子,A是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则A为α?氨基酸,分子中含有—NH2、—COOH,由等物质的量的A分别与NaOH、Na充分反应,消耗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可知分子中还含有—OH,两者个数之比为1:1,即分子中含有1个—COOH和1个—OH,则A的摩尔质量为48÷26.5%=181
g·mol-1。
(2)根据上述分析,A分子中含有苯环、—NH2、—COOH、—OH,不含―CH2―和―CH3基团,可推得A的结构简式为,一定条件下A分子间发生反应生成聚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n-1)H2O。
(3)A的同分异构体,①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是二取代苯,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②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CH2OH结构;③分子中氨基与羧基的位置关系与A分子中的氨基与羧基的位置关系不同,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等知识。
25.酰胺基
取代反应
【解析】
(1)~(3)由流程中提供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知,C→D为酯化反应,则D为,D→E的反应中,转变为,则乙氧基被—NHCH2CH3所替代,因此是取代反应,据此回答;
(4)以和CH3CH2OH为原料制备,则需在苯环上引入—NH2和—COOCH2CH3,由于苯环上的—COOCH2CH3需通过苯环上的甲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得到—COOH、再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所得,这过程都需强氧化剂,故必须比氨基先引入到苯环上,因为苯胺()有弱碱性、易被氧化,因此,按逆合成分析法,要得到,先得
,要得到,则需,可由氧化得到,则通过甲苯硝化反应获得,据此回答;
(1)F为,则其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酰胺基,D→E的反应即转变为,则乙氧基被—NHCH2CH3所替代,因此是取代反应;
答案为:酰胺基;取代反应;
(2)
C→D为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的酯化反应,则D为;
答案为:;
(3)D的分子式为C9H9NO3,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含苯环,既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甲酸酚酯基,②是一种α-氨基酸,则分子内余下的原子构成的基团为,分子中含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2个取代基位于对位,则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为:;
(4)
以和CH3CH2OH为原料制备,则需在苯环上引入—NH2和—COOCH2CH3,由于苯环上的—COOCH2CH3需通过苯环上的甲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得到—COOH、再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所得,这需要强氧化剂,故必须比氨基先引入到苯环上,因为苯胺()有弱碱性、易被氧化,若苯环上先引入氨基后续会被氧化,因此,按逆合成分析法,要得到,可通过
被氢气催化还原,要得到,则需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由制备,必须先发生硝化反应得到、再把甲基氧化为—COOH,得到,甲苯的硝化反应和氧化反应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假如先发生氧化反应再发生取代反应则结果为,故流程为:;
答案为:。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有机合成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同时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熟悉常见有机物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等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难点是(4)题合成路线设计,隐含了基团引入的先后顺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