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王红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知识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体温大约为37℃?????????????????????????????????????????????????B.?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cm
C.?体重大约为50N??????????????????????????????????????????????????D.?她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2.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已知ρ甲:ρ乙=3:1,V甲:V乙=1: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空心的;???B.?乙一定是空心的;????C.?一定都是空心的;?????????D.?一定都是实心的。
3.为了测出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
4.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0.2kg的物体可能是???????(??)
A.?一只老母鸡???????????????????????B.?一个苹果??????????????????????????C.?一只鸡蛋??????????????????????????D.?一只蚂蚁
5.下列估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90℃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D.?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为36V
6.下列图中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
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7.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为3:2,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A.?1:1?
?
?
?
??B.?2:3
??C.?3:2?
?
?
?
??D.?4:3
8.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应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这里的“适量”的含义是指(??
)
A.?水的体积不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B.?水的体积不大于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C.?水能淹没石块且浸没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B.?福州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50℃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D.?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
二、多选题
10.下列关于质量、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估测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应该相当于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空气的密度约为1.3kg/m3)
B.?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4℃时水的密度最大
C.?拍电影时,“砸”在演员身上的“石块”是由密度很小的材料制作的
D.?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就可以准确地鉴别物质的种类
11.入春以来气候干燥,龙东地区多处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
A.?温度较低,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B.?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C.?温度较高,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D.?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12.(多选)小研同学在探究物质密度时,对四种固体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ρ1>ρ2>ρ3>ρ4????????????????????????????????????????????????
?ρ4>ρ3>ρ2>ρ1
C.?体积相同时固体4的质量最大??????????????????????????????
D.?体积相同时固体1的质量最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砖切掉一小块,体积减小,质量减小,密度变小????????
B.?氧气瓶中的氧气供病人急救时恰好用去一半,则瓶内氧气密度变小
C.?水银的密度是
,表示
水银的质量为
????????
D.?根据密度公式
,物质的密度
与质量
成正比,与体积
成反比
14.(多选)小莉根据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ρ/(kg?m﹣3)(常温常压下)
物质
熔点t/℃(标准大气压下)
冰
0.9×103
冰
0
铝
2.7×103
铝
660
铁
7.9×103
铁
1535
水
1.0×103
铜
1083
A.?铝块可以放在铁锅中熔化
B.?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铝块的体积较大
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物质的密度值保持不变
D.?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冰的质量会增加
15.(多选)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
它的物理意义是( )
A.?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2.7×103kg/m3???????????????B.?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m3
C.?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D.?2.7×103kg的铝的体积是1m3
三、填空题
16.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调节好天平后,测出矿石的质量为52g,接着他测出矿石的体积为20cm3
.
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
17.如图所示探究大气压强的两个实验中,小明观察到如图(a)中的鸡蛋落入瓶中、如图(b)中小试管向上升,这些现象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如图(c)所示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
?
??
18.在原子核中,带电的粒子叫做?________.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 ?________kg水银.(水银密度13.6×103kg/m3)
19.小刚同学在实验室用天平测某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接着测出石块体积为20cm3
,
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0.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航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体积________cm3
.
接着小航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她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
21.伊利牌盒装牛奶的体积是2.5×10﹣4m3?
,
若测得该盒牛奶的质量是0.3kg,则该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一个铁球的质量为158g,体积是35cm3
,
已知ρ铁=7.9×103kg/m3
.
求:
(1)请通过计算说明,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和水的总质量是多少kg?
23.下面是用小瓶、水、天平和砝码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________的质量m0;
(2)在小瓶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
,
则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3)将水倒出,再往小瓶中倒满________,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
(4)由上面测出的数据,算出酱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A、正常人的体温为37℃,正确,不合题意.
B、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cm,正确,不合题意.
C、中学生体重为500N,错误,符合题意.
D、人步行的速度为1.1m/s,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
B
【解析】【解答】假设甲、乙两球都是实心的,
则m甲:m乙=ρ甲V甲:ρ乙V乙=×=×=3:4
即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与已知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矛盾,
所以乙球一定是空心的.
故选B.
【分析】假设甲、乙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公式m=ρV可分别计算出m甲和m乙
,
由m甲<m乙可得出乙球一定是空心的.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有三种办法:
一是比密度,也就是算出这个物体的密度,和构成这个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进行对比,小于这种物质密度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二是比体积,也就是算出构成这个物体的这种物质的体积,和物体的实际体积比较,小于物体的实际体积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三是质量,也就是算出和物体体积相等的这种物质的质量,和物体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大于物体的实际质量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3.【答案】
A
【解析】【解答】解: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故选A.
【分析】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这样算出的质量便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从而避免因烧杯中盐水倒不干净而使盐水的体积偏小.
4.【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A、一只老母鸡的质量一般在4斤(即2kg)左右,远远大于0.2kg;故A错误;
B、一斤(500g)苹果可买2-3个;故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即0.2kg;故B正确;
C、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远远小于0.2kg(200g);故C错误;
D、0.2kg=200g;而一只蚂蚁的质量仅有几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5.【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0.26m左右.符合实际;
B、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90℃.不符合实际;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不符合实际;
D、我国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与之配套的照明电路电压也是220V.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6.【答案】A
【解析】【解答】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符合天平的使用规则,A符合题意;
B、调节横梁平衡时,必须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B不合题意;
C、要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直接加减,C不合题意;
D、所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必须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要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拿砝码;不能超量程测量
.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
已知:V甲:V乙=3:2,m甲:m乙=1:1,
根据ρ=?可得甲、乙两球密度之比:
=2:3.
故选B.
【分析】已知两实心球的质量关系和体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金属球的密度关系.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石块能浸没在水中,否则无法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且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故选C.
【分析】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块的体积时,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水要能浸没石块,并且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9.【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福州位于我国南部,虽然夏季炎热,但平均气温也不可能达到5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中学生50m跑的成绩在6.5s左右,不可能达到3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二、多选题
10.【答案】
B,C
【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619.2kg,大于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故该选项错误;
B.水有“反膨胀现象”,水从0℃升高到4℃的过程中,体积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所以在此过程中,水的密度反而增大.故该选项正确;
C.用作道具的材料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对人产生的伤害越小,所以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之类的物质,故该选正确;
D、测矿石密度是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之一,还需要配合其他方法才能准确鉴别.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C.
【分析】(1)估测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利用公式V=abh得出教室的容积,已知空气的密度,利用m=ρV即可求出教室中空气的质量;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差别;
(3)根据密度的定义式ρ=?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材料,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据此分析回答;
(4)测密度是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之一,并不是万能的方法.
11.【答案】C,D
【解析】【解答】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
故答案为:CD。
【分析】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体积会变化,它的密度随温度变化;一般来说物质的密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但是水的温度上升到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而后随着温度上升而减小.?
12.【答案】
AD
【解析】【解答】解:图中看出,体积增大,1、2、3、4的密度值都不变,4、3、2、1依次靠上,应有ρ1>ρ2>ρ3>ρ4
.
由公式m=ρV可得:体积相同时固体1的质量最大,综上分析,选项AD正确.
故选AD.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体积、质量的变化而变化,ρ﹣V图象上应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且密度越大越越靠上.
13.【答案】
B,C
【解析】【解答】A.密度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密度不变,AD不符合题意;B.
氧气瓶中的氧气供病人急救时恰好用去一半,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质量变小,所以根据密度的公式
可得,密度变小,B符合题意;C.
由密度的定义和单位可知,水银的密度13.6×103kg/m3表示1m3水银的质量为13.6×103kg,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般情况下不变,气体在质量减小,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会变化.
14.【答案】
ABD
【解析】【解答】解:A、因为铁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很多,所以铝块可以放在铁锅中熔化,符合题意;
B、由数据可知铁的密度大,所以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铝块,铝块的体积较大,符合题意;
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例如水结冰,密度就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冰和水之间会发生热传递,水要释放热量,水会结冰,冰的质量会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A、B、D.
【分析】(1)熔点高的容器可以来盛放熔点低的物质加热;(2)根据密度公式比较体积大小;(3)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当状态改变时,有些物体的密度会发生变化;(4)当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15.【答案】
C,D
【解析】【解答】解:由密度的定义可知,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
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也就是说,2.7×103kg的铝的体积是lm3
.
故CD正确;
因为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铝的密度就是2.7×103kg/m3
,
并不是说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
故A错误;
因为质量的单位是kg,题中说: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m3
,
质量单位说成了密度单位,故B错误.
故选CD.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所以,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
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
三、填空题
16.【答案】
水平;2.6×103
【解析】【解答】解:(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已知矿石的质量为m=52g,体积为V=20cm3
.
矿石的密度为ρ=
=
=2.6g/cm3=2.6×103kg/m3
.
故答案为:水平;2.6×103
.
【分析】(1)天平使用时,应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已知矿石的质量和体积,根据计算矿石的密度.
17.【答案】
大气存在压强;在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V2-V1
【解析】【解答】图(a)中的鸡蛋落入瓶中、图(b)中小试管向上升,说明大气存在压强;
图(a)中大气压向下,图(b)中大气压向上,说明大气压向个方向都有压强;
图(c)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量筒两次示数之差,即V2-V1。
【分析】(1)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利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
18.【答案】
质子;13.6
【解析】【解答】解:(1)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因为ρ=,
所以瓶子的容积:V=V水=?=1×10﹣3m3;
瓶子的容积不变,因此瓶子最多装水银的质量:
m水银=ρ水银V=13.6×103kg/m3×1×10﹣3m3=13.6kg.
故答案为:质子;13.6.
【分析】(1)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其中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已知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则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即可算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水银密度已知,再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即可算出最多能装水银的质量.
19.【答案】
52.2;2.61×103
【解析】【解答】解:(1)物体质量=砝码+游码=50g+2.2g=52.2g;(2)石块的密度
。
故答案是:52.2;2.61×103。
【分析】结合天平的示数得出石块的质量,再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得出石块的密度.
20.【答案】30;1.1×103
【解析】【解答】解:读图可知,量筒的示数为30cm3;天平的示数为50g+10g+3g=63g;则盐水的质量=63g﹣30g=33g;盐水的密度ρ=
=
=1.1g/cm3=1.1×103kg/m3;故答案为:30;1.1×103
.
【分析】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要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取天平示数时要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利用ρ=
计算盐水的密度.
21.【答案】1.2×103;不变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该牛奶的密度为:ρ=
=
=1.2×103kg/m3
.
由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喝掉一半牛奶后,牛奶的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2×103;不变.
【分析】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求得牛奶的密度;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2.【答案】
(1)解:由ρ=
可得,铁球中铁的体积:
V铁=
=
=20cm3
,
因V铁<V球=30cm3
,
所以此球为空心;
(2)解: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铁=30cm3﹣20cm3=10cm3
(3)解:注满水后水的体积:
V水=V空=10cm3
,
注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g/cm3×10cm3=10g,
球和水的总质量:
m总=m+m水=158g+10g=168g=0.168kg
【解析】【分析】(1)根据V=
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再与铁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2)用铁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铁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3)空心体积也是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然后加上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23.【答案】
(1)小瓶
(2)m1﹣m0
(3)酱油
(4)ρ水
【解析】【解答】解:(1)要测出装满水的质量和装满酱油的质量,必须用天平先测出小瓶的质量;(2)在小瓶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
,
则瓶中水的质量为m水=m1﹣m0;(3)测出水的质量后,应该再装满酱油测出总质量m2;(4)根据瓶子的容积一定,即装满水和酱油的体积相等,有:
=
即:
=
所以ρ酱油=
ρ水;
故答案为:(1)小瓶;(2)m1﹣m0;(3)酱油;(4)
ρ水
.
【分析】本题的联系点是瓶子容积不变,即装满水和装满酱油的体积相等,水的质量除以水的密度等于酱油的质量除以酱油的密度,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酱油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