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7 17:26:34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期2022届高二期中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C
A
D
B
A
D
C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B
A
A
A
D
C
B
C
一.选择题(共45小题)
1.【解答】解:A、燃烧热是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即CO(g)+O2(g)=CO2(g)ΔH═﹣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1,故A正确;
B、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且生成硫酸钙放热,所以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故B错误;
C、中和热的测定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此温度为终止温度,故C错误;
D、燃烧热是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其中生成的水应为液态水,故D错误;故选:A。
2.【解答】解:由①N2(g)+O2(g)═2NO(g)△H1=+180kJ?mol﹣1;
②2CO(g)+O2(g)═2CO2(g)△H2=﹣564kJ?mol﹣1;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得到NO(g)+CO(g)═CO2(g)+N2(g),则,故选:C。
3.【解答】解:根据电子能量大小顺序是1s<2s<2p<3s<3p<4s<3d,分析:能量顺序>═>;故选:A。
4.【解答】解:A.原子核外有34个电子,转动状态各不相同,故A正确;
B.核外电子分布于8个不同的能级,则有8种不同的能量,故B正确;
C.34个电子位于18个轨道,有18种空间运动状态,故C正确;
D.为ⅥA族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4,故D错误。故选:D。
5.【解答】解: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中c(H+)、碱中c(OH﹣)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则[﹣lgc水(H+)]越大,弱酸或弱碱离子促进水电离,则[﹣lgc水(H+)]小,根据图知,开始时溶质为HA,溶液呈酸性而抑制水电离,随着NaOH的加入,溶液中c(A﹣)增大而导致水电离程度增大,NaA溶液呈碱性,R点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溶液中溶质为HA、NaA,N点水电离程度最大,溶液中溶质为NaA,继续加入NaOH导致溶液中水电离程度减小,Q点溶质为NaA、NaOH,
A.N点溶质为强碱弱酸盐NaA,NaA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则N点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开始时溶质为HA,HA电离程度较小,则溶液中c(HA)≈0.1mol/L,溶液中c(A﹣)≈c(H+)=mol/L=10﹣3mol/L,Ka(HA)===10﹣5,故B正确;
C.R点溶液pH=7,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A﹣)+c(OH﹣),则c(Na+)=c(A﹣),故C错误;
D.Q点溶质为NaOH、NaA,NaOH过量,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A﹣)+c(HA),故D错误;故选:B。
6.【解答】解:A.由ROH═R++OH﹣,MOH?M++OH﹣可知,在x点,PH=11,c(OH﹣)相等,且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相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相同,c(M+)=c(R+),故A正确;
B.稀释前,c(ROH)=0.1mol/L,c(MOH)>0.01mol/L,则c(ROH)<10c(MOH),故B错误;
C.稀释ROH溶液过程中,体积变为10倍c(ROH)变为0.1c(ROH),当pH接近于7时c
(OH﹣)的变化变慢,增大,故C错误;
D.c
(H+)?c
(OH﹣)是定值,c
(OH﹣)减小,c
(H+)增大,故D错误;故选:A。
7.【解答】解:A.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与阳极相连,石墨电极为阳极,阳极反应为4OH﹣﹣4e﹣=2H2O+O2,故A正确;
B.甲池中通入N2H4的电极为负极,负极反应为N2H4﹣4e﹣+4OH﹣=N2+4H2O,故B正确;
C.甲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生成水导致溶液中KOH浓度降低,则溶液pH减小,乙池总反应为2CuSO4+2H2O2Cu+O2↑+2H2SO4,生成酸导致溶液pH减小,故C正确;
D.甲池中负极反应为N2H4﹣4e﹣+4OH﹣=N2+4H2O,消耗0.1molN2H4时,转移电子0.4mol,乙池中阴极反应为
Cu2++2e﹣=Cu,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阴极产生0.2molCu,质量为12.8g,故D错误;故选:D。
8.【解答】解:A、该原电池中,通入NH3的A电极为负极,通入NO2的B电极为正极,则电流从右侧B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A电极,故A正确;
B、该原电池中,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正极上NO2得电子生成N2,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通入NH3的A电极上,NH3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N2,碱性条件下的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故C错误;
D、通入NO2的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2+8e﹣+4H2O=N2+8OH﹣,所以转移0.8mol电子时,消耗0.2molNO2,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故D正确;故选:C。
9.【解答】解:A.起始时溶液中lg=12,即c(H+)=1012c(OH﹣),Kw=c(H+)?c(OH﹣)=10﹣14,所以溶液中c(H+)=0.1mol/L,起始时HA的浓度为0.1mol/L,说明HA完全电离,则HA为一元强酸,故A正确;
B.当滴加NH3?H2O体积为amL时,溶液中lg=1,即c(H+)=c(OH﹣),若a=10,则反应恰好生成NH4A,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则a>10,故B错误;
C.已知Kb(NH3?H2O)=1.8×10﹣5,则NH4+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故C正确;
D.当滴入
20
mL
氨水时,恰好生成起始时等浓度的NH4A和NH3?H2O,溶液呈碱性,NH3?H2O电离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存在
c(NH4+)>c(A﹣),则c(NH4+)>c(A﹣)>c(NH3?H2O)>c(OH﹣)>c(H+),故D正确,故选:B。
10.【解答】解:A、②中含有0.2molNH3相当在①的基础上加入氨气,抑制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Q1,③中在②的基础上加入Ar气,容器体积不变,充入Ar对平衡无影响,所以Q2=Q3,所以Q1>Q2=Q3,故A正确;
B、容器体积不变,①②③三平衡等效,③中充入了Ar气,压强较大,所以容器中压强③>①=②,故B错误;
C、①②③三平衡等效,②③加入反应物相同且少于①,所以氮气的转化率①>②=③,故C错误;D、①②③三平衡等效,③充入Ar气,所以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①=②>③,故D错误;故选:A。
11.【解答】解:①根据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可知,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R的最高正价为+2价,故①错误;②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故②正确;③同周期第Ⅱ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s2,达稳定结构,所以R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③正确;④R元素可能是Mg或Be,若为Be,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若为Mg,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故④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为氮元素;
B.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为铝元素;
C.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为氧元素;
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3的元素为磷元素,
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减小趋势,元素原子核外处于半满、全满,能力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氮元素,故选:A。
13.【解答】解:由图1可知,温度T1时,P2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则反应速率快,所以P2>P1,压强越大,C%越大,则正反应方向为体积减小的方向,所以x=1;压强P2时,T1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则反应速率快,所以T1>T2,温度越高,C%越小,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y轴表示B的转化率,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正反应方向为体积减小的,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则P3>P4,故A正确;
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增大,图象中B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升高减小,则y轴不能表示B的体积分数,故B错误;
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故C错误;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P3>P4,故D错误,故选:A。
14.【解答】解:①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2υ正(B)=3υ逆(C),即υ正(B):υ逆(C)=3:2,说明到达平衡,①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不选①;②单位时间内amolA生成,同时生成3amolB,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②不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选②;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③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不选③;④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不选④;⑤达到平衡后,A、B、C气体的物质的量及体积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⑤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不选⑤;
⑥密闭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⑥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不选⑥;
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A,反映的是正反应速率,同时生成3amolB,反映的是逆反应速率,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⑦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不选⑦;⑧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A、B、C、D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为1:3:2:2,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平衡,⑧不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故选⑧,故选:A。
15.【解答】解:A、图象的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图象最高点以前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则最高点后,升高温度,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H<0,故A正确;
B、该反应为气体计量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甲醇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温度超过约83℃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而言,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越小,故K(75℃)>K(85℃),故C正确;
D、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越快,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2~4倍,c点80℃,e点90℃,故D错误;故选:D。
16.【解答】解:A.0.1mol/L的NaHCO3溶液,NaHCO3属于盐,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即NaHCO3=Na++HCO3﹣,HCO3﹣存在水解平衡,HCO3﹣+H2O?H2CO3+OH﹣,又存在电离平衡,HCO3﹣?H++CO32﹣,由于NaHCO3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0.1mol/L的NaHCO3溶液粒子浓度关系为c(Na+)>c(HCO3﹣)>c(H2CO3)>c(CO32﹣),故A错误;
B.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导致稀释10倍后溶液中c(OH﹣)大于原来的,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a﹣1,则a<b+1,故B错误;
C.pH=2的H2SO3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由于H2SO3属于弱酸,则混和后溶液中有Na+、SO32﹣、HSO3﹣、H+、OH﹣等离子,由电荷守恒得:c(Na+)+c(H+)=c(OH﹣)+c(HSO3﹣)+2c(SO32﹣),故C正确;
D.0.2mol/L的CH3COOH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是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物,由物料守恒得:2c(Na+)═c(CH3COO﹣)+c(CH3COOH),故D错误;
故选:C。
17.【解答】解:A、N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ⅤA族,原子核外有1s、2s、2p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故A正确;
B、基态V原子23号,其价电子排布为:3d34s2,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B错误;C、O是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2p能级,故C正确;D、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核外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对数为2对;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核外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对数也为2对,故D正确;故选:B.
18.【解答】解:①2p轨道上有2对成对电子的原子,则该元素为F;②外围电子构型为2s22p3的原子,则该元素为N;③短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则该元素为Na;
④第三周期离子半径最小的原子,即为Al元素;
A、不同周期中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同周期中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是第VA族大于第VI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F>N>Al>Na,即:①>②>④>③,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Na>Al>N>F,即:③>④>②>①,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电负性越强,所以电负性:F>N>Al>Na,即:①>②>④>③,故C正确;D、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F没有最高正价,所以N>Al>Na>F,即:②>④>③>①,故D错误。故选:C。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1.【解答】解:(1)①根据图知,N2(g)和O2(g)反应生成2molNO(g)吸收(a﹣b)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a﹣b)kJ?mol﹣1,
故答案为:N2(g)+O2(g)=2NO(g)△H=(a﹣b)kJ?mol﹣1;
②可逆反应N2(g)+O2(g)?2NO(g)
开始(mol/L)5
2.5
0
反应(mol/L)0.5
0.5
1
平衡(mol/L)4.5
2
1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L==,
设氮气的转化率为x,则消耗的c(N2)=mol/L×x=0.5xmol/L,
该可逆反应N2(g)+O2(g)?2NO(g)
开始(mol/L)0.5
0.5
0
反应(mol/L)0.5x
0.5x
x
平衡(mol/L)0.5(1﹣x)
0.5(1﹣x)
x
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则=,x=14.3%(或),
故答案为:14.3%(或);
(2)A.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O2(g)和N2(g)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B.恒温恒容,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时,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恒温恒压,气体体积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减小,则气体体积减小,当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v(NO2)正=2v(N2)正,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3)①活性原子与NO3﹣反应是电解过程中生成的氢原子还原硝酸根离子生成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O3﹣+10H═N2↑+2OH﹣+4H2O,
故答案为:2NO3﹣+10H═N2↑+2OH﹣+4H2O;
②若阳极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为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的氧气,物质的量为:=0.1mol,结合2NO3﹣+10H═N2↑+2OH﹣+4H2O可知:2NO3﹣~N2↑~10e﹣~O2,则理论上可除去NO3﹣的物质的量:n(NO3﹣)=n(O2)=×0.1mol=0.08mol,
故答案为:0.08。
22.【解答】解:(1)根据盖斯定律,将方程式2×②﹣①得方程式③,则△H3=2△H2﹣△H1,
故答案为:2△H2﹣△H1;(2)反应的焓变△H等于反应物总键能减去生成物总键能,即有△H=(630×2+243﹣607×2﹣2a)kJ?mol﹣1=(289﹣2a)kJ?mol﹣1,故答案为:289﹣2a;
(3)根据表格信息计算可得,反应速率与ClNO浓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n=2,将n=2代入υ正=kcn(ClNO),并将表中数据代入该式,计算可得k=4×10﹣7L?mol﹣1?s﹣1,
故答案为:2;4×10﹣7L?mol﹣1?s﹣1;(4)①由图可知T1<T2,温度越高,速率越快,所以的速率υ<υ2,故答案为:<;<;
②a.恒容条件下,容器体积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越小,当容器压强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只有氯气有颜色,当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υ(ClNO)=υ(NO)时反应方向未知,无法确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e.NO与ClNO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选:bce;
③反应开始到10min时,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得v(Cl2)=v(ClNO)=×0.1mol/(L?min)=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23.(每空2分,共8分)
(1)H2O+NH4+NH3·H2O+H+
(2)②>④>①>③
(3)
④>①>②>③酸性
24.【解答】解:(1)Cu是29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失去4s能级1个电子、3d能级1个电子形成Cu2+,Cu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
(2)甲基中碳原子形成4个σ键,另外碳原子形成3个σ键,均没有孤电子对,分别采取sp3杂化、sp2杂化。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故1molCH3COONa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6mol,含有σ键的数目为6NA,
故答案为6NA;
(3)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中含有2个原子、价电子数为10,如CN﹣或
C22﹣,
故答案为:CN﹣(或C22﹣等);
(4)依据等电子原理,可知CO与N2为等电子体,N2分子的结构式为N≡N,互为等电子体分子的结构相似,则CO的结构式为C≡O,
故答案为:C≡O;
(5)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C<O<N,
故答案为:N>O>C;
(6)答案为:;三门峡外国语高中
2022
届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N:14
O:1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共
18
小题,每题
3
分,总计
54
分)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O(g)的燃烧热
283.0kJ?mol﹣1,则
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1
B.HCl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
H2SO4

Ca(OH)2
反应的中和热
△H═2×(﹣57.3)kJ?mol﹣1
C.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混合溶液的温度不再变化时,该温度为终止温度
D.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2.机动车尾气中含
NO,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
CO
可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N2(g)+O2(g)═2NO(g)△H1=+180kJ?mol﹣1;
②2CO(g)+O2(g)═2CO2(g)△H2=﹣564kJ?mol﹣1;

N2(g)△H=xkJ?mol﹣1,x
为(
)
A.﹣744
B.+744
C.﹣372
D.+372
3.如图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中,所表示氮原子的能量状态最高的是(
)
A.
B.
C.
D.
4.某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
34
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
8
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C.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有
18
种空间运动状态
D.该元素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24p4
5.常温下,用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1

NaOH
稀溶液滴定
0.1mol?L﹣1
某酸
HA
溶液,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水(H+)的负对数[﹣lgc
水(H+)]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的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
A.N
点溶液显酸性
B.Ka(HA)的值约为
10﹣5
C.R
点溶液中:c(Na+)<c(A﹣)
D.Q
点溶液中:c(Na+)=c(A﹣)+c(HA)
6.MOH

ROH
两种一元碱,常温下向其水溶液中加水稀释,pH
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X
点时,由
H2O
电离出的
c(H+)相等,c(M+)=c(R+)
B.稀释前,c(ROH)=10c(MOH)
C.稀释
ROH
溶液过程中减小
D.稀释
ROH
溶液过程中,溶液中所有微粒浓度均减小
7.如图所示,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下列关于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错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石墨电极上有气体生成
B.甲池中负极反应为
N2H4﹣4e﹣+4OH﹣═N2+4H2O
C.甲池和乙池中的溶液的
pH
均减小
D.当甲池中消耗
0.1mol
N2H4
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
6.4g
固体
8.用
KOH
溶液做电解质溶液,利用反应
6NO2+8NH3═7N2+12H2O
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电极
B
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
A
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D.当有
4.48L
NO2(标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
0.8mol
9.已知:25℃时,Kb(NH3?H2O)=1.8×10﹣5。该温度下,

0.100mol?L﹣1
的氨水滴定
10.00mL
0.100mol?L﹣1
的一
元酸
HA
的溶液,
滴定过程中加入氨水的体积(V)
与溶液中
lg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A
为强酸
B.a<10
C.25℃时,NH4+的水解平衡常数
×10﹣9
D.当滴入
20mL
氨水时,溶液中存在
(
+
+
)c(NH4
)>c(A﹣)>c(NH3?H2O)>c(OH﹣)>c(H
)
10.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
3
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92.6KJ?mol﹣1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Ar

1
3
0
0
放出热量:Q1

0.9
2.7
0.2
0
放出热量:Q2

0.9
2.7
0.2
0.1
放出热量:Q3
A.放出热量大小:Q1>Q2=Q3
B.容器中的压强:③>①>②
C.N2
的转化率:①<②<③
D.平衡时
NH3
的体积分数:①=②<③
11.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
R
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
I1、I2……表示,单位为
kJ?mol﹣1)
I1
I2
I3
I4
……
R
740
1500
7700
10500
下列关于元素
R
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
①R
的最高正价为+3

②R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

③R
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④R
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1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四种元素中,其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
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
族的元素
C.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2p4
的元素
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3s23p3
的元素
13.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xC(g),C
的体积分数(C%)跟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Ⅰ所示。下列对图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p3>p4,则
y
轴表示
B
的转化率
B.若
p3<p4,则
y
轴表示
B
的体积分数
C.若
p3>p4,则
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若
p3<p4,则
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14.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3B(g)?2C(g)+2D(s),下列叙述不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①2υ正(B)=3υ逆(C)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amol
A,同时生成
3amol
B
③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密闭容器中
C
的体积分数不变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
amol
A,同时生成
3amol
B
⑧A、B、C、D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
15.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HCOOCH3):CH3OH(g)+CO(g)?HCOOCH3(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
CH3OH

CO,测得相同时间内
CO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H<0
B.增大压强甲醇转化率增大
C.平衡常数:K(75℃)>K(85℃)
D.反应速率:v(c
点)>v(e
点)
16.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2

)A.0.1mol/L

NaHCO3
溶液中:c(Na+)>c(HCO3﹣)>c(CO3
)>c(H2CO3)
B.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
10
倍后,其
pH=b,则
a>b+1
C.pH=2

H2SO3
溶液与
pH=12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2

)c(Na+)+c(H+)=c(OH﹣)+c(HSO3
)+2c(SO3
)
D.0.2mol/L

CH3COOH
溶液与
0.1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CH3COO﹣)+c(CH3COOH)
17.H、C、N、O、V(钒)五种元素形成的某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
)
A.N
原子核外存在
3
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B.基态
V
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C.基态
O
原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为
2p
D.基态
C、N
两种原子中,核外存在相同对数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18.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或性质的原子:①2p
轨道上有
2
对成对电子的原子;②外围电子构型为
2s22p3
的原子;③短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④第三周期离子半径最小。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②>③>①>④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①>②>④>③
D.最高正化合价:②>③>①>④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
19.(每空
2
分,总计
10
分)消除含氮化合物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1)一定条件下,某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如图
1
所示(a、b
均大于
0)。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2000℃时,向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0mol
N2

5mol
O2,达到平衡后
NO
的物质的量为
2mol。该温度下,若开始时向上述容器中充入的
N2

O2
均为
1mol,则达到平衡后
N2
的转化率为

NO2

CO
在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为:4CO(g)+2NO2(g)?4CO2(g)+N2(g)。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CO2(g)和
N2(g)的比例保持不变
B.恒温恒容,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恒温恒压,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D.v(NO2)正=2v(N2)正
(

)(3)电极生物膜电解脱硝是电化学和微生物工艺的组合。某微生物膜能利用阴极电解产生的活性氢原子将
NO3
还原为
N2,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
①写出活性原子与
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若阳极生成标准状况下
2.24L
气体,理论上可除去
NO3
的物质的量为
mol。
20.(每空
2
分,总计
16
分)亚硝酸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亚硝酸氯可由
NO

Cl2
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2NO(g)+Cl2(g)?2ClNO(g)。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
①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H1
②2NO2(g)+NaCl(s)?NaNO3(s)+ClNO(g)△H2
③2NO(g)+Cl2(g)?2ClNO(g)△H3
则△H1、△H2、△H3
之间的关系为△H3=

(2)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亚硝酸氯的结构为
Cl﹣N=O,一氧化氮的结构为
N≡O)。
化学键
N≡O
Cl﹣Cl
Cl﹣N
N=O
键能/kJ?mol﹣1
630
243
a
607

2NO(g)+Cl2(g)?2ClNO(g)反应的△H=
kJ?mol﹣1。
T℃时,2NO(g)+Cl2(g)?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υ正=kcn(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表,n=
;k=
(注明单位)。
序号
c(ClNO)/mol?L﹣1
υ/mol?L﹣1?s﹣1

0.30
3.6×10﹣8

0.60
1.44×10﹣7

0.90
3.24×10﹣7
(4)在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
NO(g)和
2mol
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
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①由图可知
T1、T2
温度的速率υ1
υ2
温度
T1
T2
(填>、<或=)。
②温度为
T1
时,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有

a.气体体积保持不变
b.容器压强保持不变
c.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b.
d.υ(ClNO)=υ(NO)
e.NO

ClNO
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
③反应开始到
10min
时,Cl2
的平均反应速率υ(Cl2)=

21.(每空
2
分,总计
8
分)回答下列问题:
NH4Cl
溶液显酸性,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2)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在
25℃时,氯化银的
Ksp=1.8x
10-10。现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
①10
mL
0.1
mol/L
氯化镁溶液中
②25
mL
0.1
mo|/L
硝酸银溶液中
③50
mL
0.1
mol/L
氯化铝溶液中
④100
mL
0.1mol/L
盐酸溶液中。充分
搅拌后,相同温度下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
(3)下表所示的是某些弱酸的电离常数(常温下),请根据要求作答。
弱酸
电离常数
弱酸
电离常数
H2C03
Kl=4.4×10—7
K2=4.7×10—11
CH3COOH
K=1.75×10—5
H3P04
Kl=7.1×10—3
K2=6.3×10—8
K3=4.2x
10—13
H2C204
Kl=5.4x10-2
K2=5.4×10—5
①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NaHCO3
②CH3COONa
③Na2C2O4
④Na2HPO4
四种盐溶液的
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③通过数据计算判断
0.1
mol/L
NaHC2O4
溶液显

22.(每空
2
分,总计
12
分)
常用
CH3COONa+Cu2O↓+3H2O
检验醛类。
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1mol
CH3COONa
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3)写出与
CO
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
。(任写一个)
(4)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
CO
分子的结构式
C、N、O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Fe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