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容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知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认识物体的体积。并通过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容积的意义。
2、会比较不同物体间的体积与容积,了解体积与容积间的区别。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与创造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用具
课件、烧杯(两个一样的)、桃子、圣女果、玻璃杯、药瓶等等。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本章一节重要的知识,认识一对有趣的兄弟。在学习之前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关于一只聪明的小乌鸦的故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有人能代替老师给大家讲一下吗?
指生上讲台给学生讲故事。
师:他讲的故事跟你们知道的一样吗?思考两个问题(ppt展示)1、聪明的小乌鸦师如何喝到水的?为什么?2、瓶子里的水变多了吗?
指生回答(多次),学生说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初次引出占空间概念。
实验探究,认识体积
实验一:把一个桃子放到装有水的烧杯,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水面上升: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实验二:把一个小西红柿放到装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水面上升:小西红柿占有一定的空间)
通过对比,你又发现了什么?(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在数学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学生齐读概念,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课堂小挑战:
1、所有物体都有体积吗?学生举例说明。(多位学生说明)
2、你会比较不同物体的体积吗?请你在生活中找出几组物品比较一下。(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比较体积的大小)
(三)猜想验证,理解容积
师:笔袋是干什么的呢?书桌是干什么的呢?教室是干什么的呢?
油桶的干什么的呢?指生回答:容纳物体。
师: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容器。指生举例生活中的容器。
师: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板书)学生齐读,男生、女生分别朗读。
重点让学生理解“所能”的意思:能装多少装多少。装满为止。
课堂小挑战:
所有物体都有容积吗?什么样物体才有容积呢?请举例说明。
一个物体的容积和它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物体的体积比容积大)
你能说一说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吗?(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出结果。)(1、有容积的物体一定有体积,有体积的物体不一定有容积。2、一个物体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3、物体的体积从外面量,容积从里面量。)
(四)实践应用,提升概念
1、试一试:学生示范怎么比较杯子容积的大小,指生示范。
2、练一练,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大小。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从体积与容积意义和区别两方面入手)
六、板书
体积与容积的认识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叫做容器的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