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07 15:2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 柱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4页圆柱的认识(例1),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地面、侧面、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圆柱的空间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感悟圆柱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圆柱的特征和高。
教学难点:建立圆柱的空间表象,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实物及几何模型。
学生准备:圆柱形的实物、直尺、剪刀、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创设反映我国航天科技发展成就的展览情境,画面聚焦定格于火箭模型)火箭在航天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作用巨大,我们观察一下火箭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火箭模型外形特点,发现火箭由圆柱和圆锥组成。
圆柱、圆锥在航天科技中有应用,我们生活照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圆柱、圆锥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入。圆柱和圆锥有这么广泛的应用,我们这一单元专门学习研究圆柱和圆锥。

二、新课探究
1.直观认识圆柱、圆锥。
大家刚才在火箭模型和生活中认识了圆柱和圆锥,你们是怎样辨认圆柱和圆锥的?结合实物或模型说说。
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圆柱、圆锥外形整体特征:圆柱圆圆的、直直的,上下两头一样粗细;圆锥一头是圆形的,一头是尖尖的……
2.认识圆柱的特征。
57150039624000课件出示圆柱体形状的实物,去掉这些圆柱体的颜色、图案,抽象出圆柱体:
(1)认识圆柱的表面。
①独立观察操作。
请大家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圆柱的表面,你能发现些什么?
②小组内交流。你在圆柱的表面发现了些什么?
③全班反馈交流。
全班交流,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一个弯弯的曲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底面和侧面。
4114800297180底面
侧面
底面
00
底面
侧面
底面
圆柱两个的圆形的面又叫做圆柱的底面。圆柱体周围弯弯的曲面又叫做圆柱的侧面。
结合交流介绍在圆柱立体图形上板书:底面、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①(出示两个底面相等但高矮不同的圆柱),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高矮不同。
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圆柱的高?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引导总结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在板书上画出圆柱的高,并写出高的名称。
②观察圆柱体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③测量圆柱的高。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先画出高,再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的过程及结果)
3.学习例1。
圆柱的两个底面除了形状一样,还有不有什么是一样的?用自己手上的圆柱去研究一下。
(1)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2)全班交流。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圆形。
板书:相等(补充完整板书)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请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包装盒,把它剪开,再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3)观察、思考: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高就是圆柱的高。(板书)
概括公式
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学生总结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地面周长×高
4.课堂小结,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些什么?
生: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认识了圆柱有两个相同的圆形底面,一个侧面;认识了圆柱的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揭示课题并板书:圆柱的认识。
三、练习应用
1.教科书27页练习七第一题。
(1)独立判断。(2)同桌间交流订正。
2.课堂活动第一题。
(1)独立判断。(2)全班交流订正,重点交流观察思考过程。
3.给你手中的圆柱做一个完整的外包装,给它穿上外衣。
(1)独立操作。(2)小组交流。(3)代表性的操作全班展示。
【全课总评】
整节课按教材编排意图,从现实情境引入,然后直观辨认圆柱和圆锥,整体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再深入认识圆柱的具体特征,学生在独立观察操作活动中发现圆柱的表面、高的特点,最后进行圆柱特征的运用的练习。全课以直观学具、教具为依托,在直观感知活动中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对特征的归纳概括,学生完整经历了“具体实物—抽象形象—空间表象”的发展历程,有效地促进了有关圆柱的空间观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