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文档属性

名称 老山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9 13: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老山界
陆定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3、学习和掌握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4、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信胜利前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过程与方法]
探究为主,引导为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记叙的要素。景物描写的作用。翻山时所遇到的困难。
2、教学难点:随着地点的转移与时间的推移,长征伟大意义的逐步阐发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
3、简介作者
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4 、认读识记
骨碌(gū lu) 酣然入梦(hān) 蜷曲(quán) 点缀(zhuì) 呜咽(yè) 澎湃(pēng pài)
二、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探究学习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2、在文章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 词句,梳理情节(主体部分),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
第二天
3、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4、小结本课所学。
三、布置课后作业
1、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介绍老山界的资料。
2、熟读课文。
3、字词抄写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细读课文,思考: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简洁、明快
2、找出课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指出老山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山高、陡、险,山路狭窄、曲折
二、课堂教学过程
互动研究
1、红军在翻山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要求学生跳读、勾画、概括)——除了走路难之外,还有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面对困难,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态度?划出文中的有关语句,分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军战士的。——乐观的语言、勇敢的动作、畅快的心情
3、这些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4、老山界的环境与红军战士之间的联系。——以此为背景,描写红军战士豪壮的语言、畅快的心情,渲染了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5、课文第三部分里提到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用意是什么?——实写与虚写。
6、小结
三、布置课后作业
(1)“照着习惯”几个字能否删去?
(2)为什么要向瑶族母女宣传红军?
(3)“一点米”前的修饰语和“一袋米”后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好不好?
(5)如果把“只有一尺来宽”写成“路很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预习作业
1、文章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说了这个意思没有?
2、研读首段
(1)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2)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3、研读尾段,体会首尾两段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过程
继续学习课文,揣摩生动描写。
1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揣摩动作描写。
揣摩语言描写,细读文章语言描写的地方,看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揣摩场面描写。
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之”字奇观。
作者这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这样描写表现红军什么精神?
6、揣摩景物描写。
(1)第2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山势的什么特点?“远”与“近”、“洪大”与“细切”是否矛盾?
(2)“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顺序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作者所描写的各种“声响”,这些声音有何特点?是不是矛盾的?
(4)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
7、总结全文。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艺术鉴赏
(1)采取顺序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脉络清晰。
(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环境描写、场面描写、语言描写。
(3)语言朴实优美,感情真挚。
9、再次朗读经典片段
三、布置课后作业
1、正确认读并书写下列词语(三遍)
骨碌(gū lu) 酣然入梦(hān) 蜷曲(quán) 点缀(zhuì) 呜咽(yè) 澎湃(pēng pài)
2、(探究·练习二、三、四)
3、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