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7 19:5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学案
知识链接
1,.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_??°???è?????_、散文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朱自清以散文闻名,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散文有《_è????±_》、《_è?·??????è??_》、《温州的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
2.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3. 古代文学中:散文包括_??¤???_、骈文和_è??è??_,_é?????_和辞赋基本上属于韵文范畴,但在行文体制上更接近散文。
现代文学中:指诗歌、_?°?è??_、_?????§_以外的文学作品和_?????????è??_,包括_??????_、_é?????_、_???è?°_等,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_è?????_、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_????????§_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_????????????_、随笔杂文、_?????????_、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_è?????é?¨??·_,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_è?°???_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_?????????è??_的文学样式。
常见的散文有_????????????_、_????????????_、哲理散文、写景散文。
整体感知
字词
幽僻( )  蓊蓊郁郁( )  踱步( )
弥望( ) 袅娜( ) 霎时( )
酣眠( ) 梵婀玲( ) 媛女( )
鹢首( ) 船棹( ) 敛裾( )
处   荷 脉
★字形辨析    

2..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
1. 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排遣不宁静的心情,作者外出散步,那么作者散步的路线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五段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知识拓展
散文鉴赏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
6.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
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