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ppt(共1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ppt(共14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7 12:1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同点
1、写景精美,情味浓厚
2、意蕴深
3、语言美
囚绿记
陆蠡
明确线索,理清思路
囚 绿 记
爱绿
囚绿
释绿
怀绿
(1-7)
(8-12)
(13)
(14)
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思考题:
研习文本
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色呢?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恢复了自由?
3、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
三、合作交流,感悟体会
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色呢?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研习文本
三、合作交流,感悟体会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原因是“囚绿”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囚绿放了。
三、合作交流,感悟体会
3、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丢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补充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华北沦陷,整个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富于爱国之情的作者为此而悲切痛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作者此时生活的上海租界已成“孤岛”,日寇的侵略把他和广大文化战士隔离开来,这又使作者感到孤独。 本文就写于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平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被囚后
繁茂苍绿
瘦黄憔悴
被囚前
小结
囚 绿 记

绿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征
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



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 他大声回答:“爱国!” 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他回答说: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宪兵恨他态度强硬,认为他有政治背景,屡施酷刑,但他决不改口,结果吐血而亡。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故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
请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情景片段作文


示例:
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
不知道今日的你,是否柔嫩依旧,苍翠依旧,固执依旧?你的色彩,我曾苦苦追寻的绿意,至今我仍视同至宝;你的姿容,我曾抑郁的心情经由装饰,至今仍充满爱和幸福;你的固执和坚韧,我曾经爱恨交织的情结,至今仍给我以无穷的启迪……
而今,情愫错落,剩下的唯有怀念,但是心中始终相信:曾经选择,依然选择;曾经坚持,依旧坚持。只要心有阳光,只要信念永存,黑暗与囚禁将孕育出更坚强的生命!
第一单元
写景状物散文
情感含而
不露
象征手法
咏物抒情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民族精神
蓬勃向阳固执
常春藤
日军大举侵华
散文家
翻译家
陆蠡
囚绿记
侧重抒情
多种感官
对比衬托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热爱向往眷恋
清静悲凉
故都的秋色
战乱不断,失业与居无定所
小说家
散文家
郁达夫
故都的秋
重于写景
修辞手法
动词叠词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朦胧柔和
荷塘,月色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
诗人
散文家
学者
民主战士
朱自清
荷塘月色
艺术手法
情景关系
感情
景物特点
景物
创作背景
身份
作者
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