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春》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9 15: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 11. 春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
二、学法指导:
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四读:初读——理清思路。再读——体会感情。三熟读——找出特点。四精读——练习朗读。
自测——互查——互教
1、《春》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作者是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 》,散文集《 》《欧游杂记》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 抖擞( ) 应和( ) 黄晕( )liáo( )亮 hōng( )托 朗rùn( ) wǎn( )转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4)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
展示——反馈——导学
1、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哪几幅图画呢?
2、讨论下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构上是什么顺序?
3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五幅图画,你分别给这五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句应该怎样理解?
自测——反馈——点拨
阅读课文中的“春雨图”一段文字,回答如下问题。1.文段抓住了春雨 、 、 的特点来写。
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 的情状;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 ;一个“全”字把 展现得非常开阔。
3.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
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
4.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 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 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5.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 到 ,从 到 ,
从 到 。(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
自测——反馈——点拨
1、(1)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
(2)“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3)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2、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呼眨的。 ( )
  (4)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回顾——总结——反思
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 ) 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处处闻啼鸟 ( ) 6、天街小雨润如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