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3水的组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3水的组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8 12: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 水的组成 制作时间
知识点来源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
设计意图 学生从“化学元素观”的角度深刻认识水的组成,并会设计方案探究其它物质的元素组成。
应用方式 作为“课题小结”使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认识水的组成,并会探究其它物质的元素组成。
准确理解微观示意图。
过程

方法 1、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识。
2、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提供事实依据。
3、运用分析、总结等方法,提升学生对“化学元素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入探究水的组成的化学史,引领学生要有追随真相、探究本质的科学精神。
围绕“化学元素观”开展“水的组成”的学习,拓展到构建“探究物质X元素组成”的思维模型,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准确理解微观示意图。
难点 构建“探究物质X元素组成”思维模型
教学过程
内容
片头 开门见山,介绍微课题目:水的组成。
正文讲解
第一部分:情境引入“水的组成”科学史话。
第二部分:问题驱动学生探究水的组成,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1:过氧化氢分解能制氧气,根据已学知识你认为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
问题2:比较氢气燃烧和电解水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元素组成,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问题3:氢气燃烧、电解水的反应在微观上是如何发生的?
思考1:结合微观示意图,你对化学变化有哪些新的认识?
思考2:理论联系生活,有人说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石油,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第三部分:提升思维,构建“探究物质X的元素组成”思维模型。
第四部分:学以致用
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
教学反思 结合信息技术使用101教育PPT教学,围绕“化学元素观”展开“水的组成”的学习,从具体知识的教学转化为化学观念的教学,设计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探究、深入理解并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根基稳定,提升思维,引导学生构建“探究物质X的元素组成”思维模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绘制思维导图。
以后教学过程中要多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使学生逐渐养成构建思维导图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