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教材解读:绪言课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什么是化学和化学有什么用。首先,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开始,举例说明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其次,联系能源、医药、材料、信息、环境等化学应用的主要领域,以及与化工产品有关的工农业生产,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即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再次,按照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简要描述了产生与生产实践、伴随着猜想和经验的古代化学,形成于科学实验和有关分子、原子理论的近代化学,以及在分子、原子层次上深入研究物质的现代化学发展及其特点。从而展示了化学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独特魅力,化学及其学习的价值也深刻地蕴含其中。
2、分析教材的在本书中的地位: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从此以后,学生将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和生活问题。在不断的认识中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并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进入化学课堂以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有关化学的知识,并从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课中对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有所了解,对化学可能已经不再陌生。但学生所知道的只是零碎、肤浅的化学常识。使学生系统地认识化学则是今后化学课的重要任务。初三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都已具备了学习化学的条件,并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很强的时期,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深的化学知识。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具体材料的用途,体会化学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激发他们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的突破】
从吃、穿、住、用、行的角度展示由古至今的变化,在变化中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学习经验分析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环境和化学之间的关系。进而体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难点】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教学难点的突破】
只有清楚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才能进一步去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生活的物资资料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在具体的实例中,诠释化学的概念,让化学概念变得不在孤立,难以理解。
【教学用品】
分组实验:
①
试管、单孔橡胶塞带导管、锥形瓶、纯碱、柠檬水、澄清的石灰水、
②
试管、单孔橡胶塞带导管、锥形瓶、纯碱、白醋、澄清的石灰水、
③
试管、单孔橡胶塞带导管、锥形瓶、鸡蛋壳、柠檬水、澄清的石灰水、
④试管、单孔橡胶塞带导管、锥形瓶、鸡蛋壳、白醋、澄清的石灰水、
⑤试管、单孔橡胶塞带导管、锥形瓶、钙片、柠檬水、澄清的石灰水、
⑥试管、单孔橡胶塞带导管、锥形瓶、钙片、白醋、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魔术导入
表演魔术:
1、魔棒点灯
2、烧不坏的手帕
3、消失的手帕
观看
引发学生兴趣
一、1—1“衣”
离不开化学
展示图片:
观看图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衣由古至今的变化。
体现“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从衣服材料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与化学的关系。
从新冠病毒防护服的生产,体现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一、1—2“食”
离不开
化学
展示图片:
观看图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食物由古至今的变化。
体现“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从食物发酵以及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和食品安全问题。
3、从盛装食物的容器的材料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与化学的关系。
一、1—3“住”
离不开化学
展示图片:
观看图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居住条件由古至今的变化。
1、体现“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从建筑和装修的材料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与化学的关系,感受化学在社会生产中作用。
一、1—4“用”
离不开化学
展示图片:
观看图片,谈谈“用”在生活方面的作用。
从学生感兴趣的化妆品、饰品、学生配餐的餐具谈谈材料与化学的关系。
从药品的角度并结合现在新冠病毒疫情所用的医疗用品,谈谈化学与材料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从粮食增产的角度说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
一、1—5“行”
离不开化学
展示图片:
谈谈“行”由古至今的变化。
从“行”的角度说明交通工具的改变离不开化学,化学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环境的角度,看待环境与化学有关。
引导学生从机动车燃料的角度,说明能源与化学的关系。
一、1—6“能源”“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展示图片:
谈谈21世纪是绿色环保的年代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能源、关注环境。
进一步的说明
环境与化学有关、能源与化学有关。
二、化学的发展史
展示图片:
从古代、近代、现代展示化学的发展史
体现化学的发展历程,知道化学的发展史。
学习科学家不畏困难的科学研究精神。
三、理解什么是“化学”的概念
展示食盐的图片
介绍食盐的组成和结构
设置问题:请学生说一说食盐的用途。
引导学生对物质的研究除了组成、结构还要去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学生谈一谈,食盐的用途。
1、以实际的例子食盐入手,感受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
四、怎样学化学
设计分组实验:
实验仪器相同,药品不同
柠檬汁、纯碱
柠檬汁、钙片
柠檬汁、鸡蛋壳
白醋、纯碱
白醋、钙片
白醋、鸡窝壳
分组进行实验
描述实验现象
思考为什么物质不同,但却产生了近似相同的实验现象?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物品入手,接近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体现出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前、中、后进行观察。
3、体会化学的学习方法是多实验、多观察、多思考。
五、练习
展示练习
独立完成
检测所学
六、作业
展示“小论文”的题目
完成小论文
感悟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七、板书:
八、反思:
1、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从此以后,学生将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和生活问题。
2、本节课以大量的图片展示,使学生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古至今,衣、食、住、用、行的变化
,使学生们具体形象的感受到化学在生少的作用。在感受衣、食、住、用、行的变化的同时,也是了解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一点的处理使课本上的内容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分析教材,整合教材的能力,对我以后对教材的解析和处理都有所启发。
3、从学生所熟悉的物品,食盐入手。引导学生说出食盐的用途,学生所接触的只有做调味品。对食盐可以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生产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农药、造纸、印染、有机合成、金属冶炼都有重要的作用却一无所知。通过对氯化钠的组成元素、立体结构让学生体会化学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使化学的概念不再孤立。
4、在实验中感受如何学习化学,得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只是由于学生的实验水平很有限,导致实验用品的消耗较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试管换成了锥形瓶,但容器体积大,消耗多。同时,由于对实验情况的预估不够,出现了如直接将导管通入到试剂中实验的现象。还有些同学,药品的量取的太少,再加上容器大,导致没有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无实验现象。下次再上类似,无实验基础的课,应该做基本的演示。尽量使实验成功,现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