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一册 5.1认识演示文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一册 5.1认识演示文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1-09 18: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江苏省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5章《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演示文稿及其组成,体会设计对于制作演示文稿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的一些基本技能在小学教材中已有介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对此内容进行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演示文稿的作用及组成。
(2)了解演示文稿包含的素材。
(3)体会设计对于演示文稿制作的意义。
(4)熟悉“WPS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认识到演示文稿的制作只是信息加工和表达的一种方式。
(2)欣赏别人作品,学习优点,激发灵感,提升自己的个性作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演示文稿及其组成。
教学难点:体会设计对于制作演示文稿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以活动为主线,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享受学习成功快乐。
六、课前准备
用屏幕录像机软件制作学习助手,使之成为学生思考探究学习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学习第4章《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第1课时,我们结合信息技术教材,确认了一份完整《研究报告》包括的主要部分。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结合之前知识,分别说出这是教材的哪一部分?
学生活动:指出教材的封面、目录、正文、封底。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信息技术教材的认识,让学生明确设计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二)思考观察,认识演示文稿
分析本节提供的学习助手文件夹。结合《导学案》,学生自主观看“中国元素.dps”,完成表格填充。
活动1:观看“中国元素.dps”
教师活动:看过了“中国元素.dps”这个演示文稿后,谁能总结一下,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演示文稿中主要包含哪些素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演示文稿的组成。封面标题页、正文页、目录页、封底总结页等。分析演示文稿包含的素材: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表格、图表等。
揭示课题:认识演示文稿(板书)
设计意图:对教材提供的“中国元素.dps”进行了一些改动,增加了目录页、封底总结页,声音、视频、表格等素材。学生通过观看作品,自然总结出演示文稿的组成、包含的素材。
〖想一想〗演示文稿“中国元素.dps”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演示文稿的风格,浓烈的中国风,贴切主题。
教师活动:演示文稿的设计不光包括内容和结构的设计,还包括版面和风格的设计、色彩搭配和图片的设计等。如果不重视后面这两部分设计,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也就无法体现出它的优势。
设计意图:分析整体设计对于制作一个演示文稿的重要意义。
(三)实践学习,体验“WPS演示”软件
制作演示文稿常见的软件有“Powerpoint”、“WPS演示”等。课前,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并掌握了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活动2:制作封面标题页、内容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WPS演示”,小学阶段的Powetpoint与今天探究的“WPS演示”有什么区别?借助“WPS演示2013个人版”自带的模板,开始我们本节课的活动探究。
学生活动:借助学习助手,思考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总结规律性问题,作适当讲解。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活动:利用电子教室,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Powet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在这里进行新授,是为了给下面作品的制作打下基础。
〖探究〗新建多张幻灯片,插入各种素材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演示文稿中包含的素材一般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表格、图表等。现在,我们能不能为为作品增加这些元素呢?
学生活动:借助学习助手,思考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总结规律性问题,作适当讲解。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活动:利用电子教室,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新建多张幻灯片,插入各种元素,让学生体会设计对于制作演示文稿的意义。通过小助手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活动3:制作目录页、封底结束页
一个演示文稿由若干幻灯片有机组成,其中最多的是正文页。另外,还有封面标题页、目录页、正文页、封底总结页等。在我们完成了刚才的探究后,现在,我们结合模板,为作品增加目录页和封底页。
学生活动:借助学习助手,思考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总结规律性问题,作适当讲解。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活动:利用电子教室,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目录页、封底页的制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完整演示文稿结构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作品展示,提升信心
同学们,你们的努力一定有丰硕的成果。现在请各组展示作品,介绍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巧。
通过作品的制作和评价,回顾了本学的学习要点,当然学习过程中还有尚未来得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处理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对别人作品的欣赏,学习优点,激发灵感,提升自己的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中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给出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有所依据,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作品的能力。
(五)归纳总结,激发灵感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同学们认识了演示文稿及其组成,体会设计对于制作演示文稿的意义。当然,如何设计制件一件完整的演示文稿,还需要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相关技能。同学们可以带着兴趣,开启新的探索!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探寻知识内部规律和与外部联系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在学习时,若能养成随时随地归纳总结的习惯,则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