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习题课件(4分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习题课件(4分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7 23:07:4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新知识记
名师点睛
基础过关
以练助学 
思维拓展
能力提升
综合提升




结构图示
以练助学 
1.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1)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浇灌,而且河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洪水退却后,对土地面积的重新测量促使埃及人民在几何学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2)尼罗河便于航运,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3)古埃及人民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创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因此,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重难突破
2.金字塔成为古埃及文明象征的原因
(1)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埃及高超的科学水平。
(2)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埃及法老的神圣权威。
(3)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的宗教信仰。
(4)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1.图片名称:古埃及墓穴壁画,描绘了古埃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2.解读:古埃及墓穴壁画的产生与古埃及人的生活环境、宗教崇拜有关,反映了古埃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3.反映的实质:图片中人物比例的大小以及站位的前后,反映了人物地位的尊卑。
读图学史
1.图片名称:金字塔。
2.所处国家:埃及。
3.用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4.反映的实质: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古埃及文明发展至今,进程从未间断过。
这种说法错误。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易错警示




知识点一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角,①__________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②“________________”。
2.发展历史:(1)建立: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2)发展:③__________________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④__________时代和新王国时代。(3)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⑤_____________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4)衰亡: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⑥___________所灭。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3.科学和文化成就:⑦________历、⑧________文字、医学等。
尼罗河
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100
中王国
图特摩斯三世
波斯帝国
太阳
象形
知识点二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法老的⑨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三 法老的统治
古埃及的国王称⑩“________”,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权于一身,具有无上的权威,被认为是“神之子”。
陵墓
法老
军、政、财、神




一、选择题
1.【四川眉山中考】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C
2.央视频道的《世界历史》是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其中第6、7集《古代埃及文明》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埃及历史,下面说法可能会出现在该纪录片中的是(  )
A.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B.公元前525年,亚历山大帝国吞并古埃及
C.古埃及先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和中王国时代
D.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帝国
A
3.图特摩斯三世被史学家们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古埃及的拿破仑”。他获得赞誉的原因是(  )
A.他建立了古埃及的奴隶制国家
B.他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统一
C.他是古埃及新王国时代的法老
D.他的征服战争使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D
4.古代埃及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贡献是(  )
A.修建金字塔
B.发明象形文字
C.制作木乃伊
D.发明太阳历
5.1799年一位法国军官在远征埃及时发现了一块古代埃及石碑,碑文上的文字应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字母文字
D.楔形文字
D
A
6.【湖北宜昌中考】(改编)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如果去埃及旅游,游客能够看到的世界著名历史遗迹是(  )
B
7.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几近疯狂,仅仅是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为荣。下列关于古埃及法老统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国王被称为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C.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法老的权力逐渐增强
D.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8.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反映了(  )
A.社会矛盾激化
B.王权逐渐衰落
C.法老拥有无限的权力
D.法老的审美发生变化
C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尊敬的法老,您乃天降睿智,洞察万物……”大臣们朝见法老时,都要说一番诸如此类的颂词,并且必须匍匐在御座之前,前胸贴地,吻着法老脚前的尘土,不能随便抬头。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两幅图中的建筑名称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坐落在什么河沿岸?
图一是狮身人面像;图二是金字塔。埃及。坐落于尼罗河沿岸。
(2)材料一中图二的用途是什么?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大臣们对“法老”如此毕恭毕敬?
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1.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意思是(  )
A.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A
综合提升
2.下列选项中对下图建筑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该建筑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B.该建筑是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C.该建筑是古代埃及的军事防御工程
D.该建筑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C
3.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和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历是古埃及突出的数学成就之一 ②古埃及近3
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③古埃及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的成就最为突出 ④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你来到这片大地,
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
你已将黑夜引导到白昼,
我们庆祝你,给我们指引。
……
给一切行走者以生命;
你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
沿着你自天空下降的旅程。
食品的珍爱者,赐予谷物的人,
……
(1)诗歌歌颂的是什么?埃及人为什么要热情地歌颂它?
尼罗河。因为尼罗河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居民,孕育出古老的埃及文明。
(2)你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尼罗河在古代埃及的地位?
“母亲河”一类词语都可。
(3)古代埃及文明的形成与这条河流有什么密切关系?为什么?
息息相关。原因:尼罗河不仅为埃及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每年定期的涨落还为埃及人民提供了肥沃的泥土用于种植,这促成了古埃及文明的起源。




5.【史料实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象征着国王的权力与威严。法老胡夫统治期间,修建了埃及迄今现存的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后来,随着王权的逐渐衰落,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也越修越小。
(1)学者在研究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时,按史料类别对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建筑进行分类,二者属于(  )
A.一手史料
B.二手史料
A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古埃及法老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金字塔的规模大小与什么密切相关?
彰显法老的权力与威严。王权的强弱。
(3)胡夫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①规模和工程巨大,建筑技艺高超,令人惊叹不已,集中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胡夫金字塔不仅外观巍峨雄伟,而且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工程坚固,为世界建筑史上所罕见。②它是古代西方人已知世界中最宏伟的七处人造景观之一。(言之有理即可)(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新知识记
名师点睛
基础过关
以练助学 
思维拓展
能力提升
综合提升




结构图示
以练助学 
1.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2)《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对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
(3)《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了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重难突破
2.《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1)是加强和巩固王权的统治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2)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社会的制度,便于我们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图片名称:楔形文字。
2.发明: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因为构成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把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3.地位:是世界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读图学史
1.图片名称:《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2.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反映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意义: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这种说法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并非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在《汉谟拉比法典》之前,苏美尔人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但今只存其片段。
易错警示




知识点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概念:“两河”是指①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发展历史:(1)约从③__________________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出现若干小国。(2)约在④______________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
公元前24
知识点二 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⑤______________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⑥____________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统一、强大的⑦________制国家。
2.统治:他实行⑧____________制度,加强⑨____________,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8
汉谟拉比
奴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 《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⑩__________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1)社会等级分为?______________的自由民、?____________的自由民和?________。(2)奴隶制度相当发达,?______________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有绝对的权威。(3)出现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____________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意义: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源远流长。
第一部
拥有公民权
无公民权
奴隶
家庭奴隶制
商品经济
法制传统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出现“古巴比伦”“租赁”“交换”“借贷”“成文法”等关键词,由此判断小明同学是对哪一文明进行探究性学习(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所说的“两河”是指(  )
A.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B.恒河、尼罗河
C.尼罗河、印度河
D.长江、黄河
D
A
3.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是在(  )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2400年
C.公元前3100年
D.公元前539年
4.公元前18世纪,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统一大业的国王是(  )
A.法老胡夫
B.秦始皇
C.汉谟拉比
D.图特摩斯三世
5.有关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重视加强中央集权 ②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③奴隶制度在当时相当发达 ④他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直接掌握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C
D
6.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秦律》
B.《哈佛拉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图特摩斯法典》
7.【广东深圳中考】《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该法典主要维护(  )
A.外邦人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奴隶主的利益
D.法老的利益
C
C
8.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从法典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  )
①奴隶制发达 ②严格的社会等级 ③男性家长在欠债时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④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文明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成就有(  )
①狮身人面像 ②楔形文字 ③60进位制 ④太阳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B
二、非选择题
10.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亚地区曾孕育过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某法典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从该法典中,可以知道古巴比伦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同时,法典中也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和借贷方面的内容。
(1)材料一中图片上的文字是哪种文字?是由谁发明的?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2)材料二中的“法典”是指哪部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巴比伦社会分为哪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部法典有怎样的意义?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综合提升
D
2.当你漫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对该法典表述错误的是(  )
A.由汉谟拉比颁布
B.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上面有楔形文字
D.公平公正,保护所有人的利益
D
3.【四川攀枝花中考】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D.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C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伟大的国王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为了加强统治,他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他还颁布了一部法典,法典的内容广泛,有效地帮助他维护社会的秩序,巩固统治。
材料三 法典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惩罚;被人打掉牙齿,就要敲掉对方的牙齿。
(1)材料一中刻在石柱上的这部法典叫什么?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该法典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材料二表明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3)材料三可以看出,该法典主要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这说明该法典具有怎样的性质?
奴隶主阶级。等级性。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何区别。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具有浓厚的等级思想,将刑罚作为报复的工具。而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罚的主要目的是防治犯罪。




5.假如你回到3
700多年前,请你分别站在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的角度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示例:奴隶主:该法典公开确认了我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我的利益,是一部伟大的、行之有效的成文法典,必须永远推行下去。自由民:该法典在同阶层中坚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则,是一部相对公平的法典。奴隶:这部法典具有阶级局限性,是对奴隶的剥削与掠夺,缺乏公平性。(言之有理即可)(共17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阶段总结&复习提升
专题整合
网络结构
中考典例








要点
1 大河流域的文明
名称
发源地
文明开始的时间
文明象征
共同特点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
古代西亚
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
种姓制度、佛教
古中国
黄河流域
公元前2070年
甲骨文
要点
2 大河流域出现文明古国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大气降水或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的发展推进了历史的发展
启示
人类的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江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我们应爱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考点
1 古代埃及
例1 【福建】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描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
A.埃及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大运河
D.故宫
【解析】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是陈毅在1963年访问埃及时写的《赞金字塔》一诗中的句子,热情赞颂了埃及人民创造世界奇迹的伟大力量。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答案】A
考点
2 古代两河流域
考查角度
1 古巴比伦的文化成果
例2 【青海】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列与古巴比伦文明有关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狮身人面像
C.种姓制度
D.司母戊鼎
【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答案】A
考查角度
2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例3 【山东青岛】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解析】由法典的规定可以看出,奴隶的地位低下,不得反抗主人,否则会被处刑;而奴隶被人杀死或伤害,主人会得到赔偿;盗窃或隐藏奴隶会被处死。这些都表明了该法典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答案】C
考点
3 古代印度
考查角度
1 古印度文明
例4 【海南】图中的“?”处应填(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公元前1
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定居并建立国家。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后来乔达摩·悉达多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故图中的“?”处应填古印度。
【答案】B
考查角度
2 种姓制度
例5 【山东泰安】“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解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B
考点综合
例6 【山东泰安】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C.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古中国——种姓制度
【解析】印度河、恒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印度文明,文明代表是种姓制度,B项错误;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埃及文明,文明成果是金字塔,C项错误;黄河、长江流域产生了古中国文明,文明成果是甲骨文,D项错误。故只有A项正确。
【答案】A
例7 【湖南娄底】(改编)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B.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C.逛西安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解析】与恒河有关的是古代印度,B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典,C项错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古巴比伦所在地,D项错误。
【答案】A
例8 【山东滨州】(改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之光】
材料一
材料二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古代亚洲的文明成果?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亚非地区有哪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绵延至今、从未中断的是哪一个?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大江大河流域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解析】第(1)问,注意古代亚洲文明成果包括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的文明成果;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大江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优势即可。
【答案】(1)图一的《汉谟拉比法典》;图二的种姓制度;图四的司母戊鼎。(2)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古中国。(3)大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地势平坦、光热充足、水源丰沛、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人类居住。(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知识记
名师点睛
基础过关
以练助学 
思维拓展
能力提升
综合提升




结构图示
以练助学 
1.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界限森严,不同种姓的职业和地位不可逾越。
②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③实行内部同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与高等级通婚。
④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重难突破
(2)影响:
①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保护。
②种姓制度鲜明的阶级和等级划分,在劳动人民之间造成隔阂和对立;其职业世袭的规定,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种姓制度是造成印度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2.四大文明古国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1)河流可以带来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农业灌溉和人类的生存。
(2)大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会产生大冲积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广阔,再加上河流将上游的泥沙冲积到此,带来大量的肥沃土壤,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3)一般河流附近气候都比较湿润,环境好,有利于人类的繁衍生息。
1.图片名称:摩亨佐·达罗遗址。
2.所处位置:印度河流域。
3.发现意义:遗址表明在古代,印度河流域就已经存在高度发达的文明了。
读图学史
国王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处于第一等级。
这种说法错误。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处于第一等级婆罗门的是祭司,掌握着神权。国王、武士、官吏则处于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易错警示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南亚次大陆的①__________流域。
2.发展:(1)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②__________人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2)③________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④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印度河
雅利安
孔雀
华氏城
知识点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1.内容:
2.特点:种姓制度下各等级⑨____________。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婆罗门
等级
名称
职责和义务
第一等级
⑤__________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⑥__________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⑦________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⑧__________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其他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世代相袭
知识点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时间、人物:⑩____________世纪,?__________________创立了佛教,后来他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____________”;同时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3.传播:?____________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____________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后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公元前6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公元前3
公元前1




一、选择题
1.“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长江和黄河流域……”其中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C
D
3.征服古代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  )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雅利安人
D.波斯人
4.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其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
A.底比斯
B.华氏城
C.孟菲斯
D.哈拉帕
5.【辽宁阜新中考】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
B
B
6.【广东深圳中考】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7.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
A.汉谟拉比
B.图特摩斯三世
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
D
D
8.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中最迷人、同时又是最神秘的文明之一。下列能验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种姓制度 ②楔形文字 ③佛教 ④阿拉伯数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二、非选择题
9.识图,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古文明的哪项制度?该古文明在哪一王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
古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孔雀王朝。
(2)国王在这一制度中属于什么等级?名称是什么?
第二等级。刹帝利。
(3)这一制度有怎样的特点?
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不得通婚。
(4)它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1.下列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古埃及——西亚——金字塔
B.古巴比伦——北非——《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南亚——种姓制度
D.古代中国——东亚——楔形文字
C
综合提升
2.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
A.神化种姓制度
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麻痹人们的斗志
3.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  )
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B.“我爱慕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却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C.“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整个国家唯我独尊!”
D.“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
C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材料二 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而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哪些特权阶层的利益?
种姓制度。婆罗门和刹帝利。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试评价这一制度。
种姓制度是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
都是奴隶社会的产物;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都注重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5.【历史解释】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认识的两个层面。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说法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B.孔雀王朝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C.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束缚了古印度社会的发展
D.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