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8 09: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
A.大和 B.倭奴国
C.琉球 D.本州
2.5世纪的日本,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其中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应被编入哪几部(  )
①田部 ②海部 ③锦织部 ④锻冶部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强化奴隶制度
C.进行大化改新 D.建立幕府统治
4.成书于7世纪8世纪的《日本书纪》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出现这种记载的原因是(  )
A.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
B.日本广泛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
C.直到公元5世纪,日本仍然未能实现统一
D.幕府统治下,天皇大权旁落
5.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大贵族不得人心 B.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皇子的英勇 D.改革派势力大
6.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据此可知,日本这一“改新”的主要特点是(  )
A.独创新法 B.生搬硬套
C.兼收并蓄 D.盲目排外
7.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
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下列改革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B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
C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D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允许终生使用
8.下图是12世纪晚期,率领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的重要人物,他是(  )
A.伊藤博文 B.源赖朝
C.克洛维 D.孝德天皇
9.12世纪末,日本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
A.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B.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皇
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
D.天皇与幕府联合而治
10.“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立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地方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以上材料体现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统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11.古代日本幕府统治中,武士集团的最高首领被称为(  )
A.皇帝 B.征夷大将军
C.天皇 D.领主
12.12世纪晚期,镰仓幕府设立,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开始,天皇形同虚设。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的影响是(  )
A.大化改新取得胜利 B.武士集团开始形成
C.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天皇大权独揽
13.日本幕府统治长达多少年(  )
A.500 B.600
C.700 D.800
14.新渡户稻造的著作《武士道》已成为解读日本民族精神的入门书,该书是新渡户稻造于1899年在美国用英语写作而成。下列关于武士阶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士阶层长期掌握国家大权
B.武士效忠的主要对象是国家
C.武士道精神在日本逐渐形成
D.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15.8世纪中叶,世界上出现的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军事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6.如图是小历同学制作的有关伊斯兰教知识小卡片,正确的一项是(  )
A.创立者 B.产生时间
C.诞生地点 D.宗教思想
17.古代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是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盛极一时,闻名遐迩。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是(  )
A.伦敦 B.巴格达
C.罗马 D.君士坦丁堡
18.“玄宗天宝十年(751年),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打响了。由于葛逻禄部反叛,同大食一起夹击唐军,导致高仙芝失败,士卒大部死亡,只有数千人逃脱。”材料描述的是(  )
A.阿拉伯人的对外侵略扩张
B.雅利安人的入侵与印度文明的发展
C.古罗马的对外侵略与征服
D.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带来的巨大灾难
19.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这些主要说明(  )
①统治者重视知识 ②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③重视人才 ④阿拉伯资源丰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均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
A.《天方夜谭》 B.《格林童话》
C.《荷马史诗》 D.《源氏物语》
21.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及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
A.罗马人 B.阿拉伯人
C.拜占庭人 D.法兰克人
22.阿拉伯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下列医学著作中,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是(  )
①《医典》 ②《本草纲目》 ③《神农百草》 ④《医学集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23.“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24.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封君封臣制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亚欧封建社会
C.古代欧洲文明 D.迈入近代社会
25.6、7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同一时期,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生产停滞,外族入侵……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由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
A.孝德天皇、亚历山大 B.明治天皇、亚历山大 
C.明治天皇、穆罕默德 D.孝德天皇、穆罕默德
26.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日本大化改新 ②穆罕默德占领麦加 ③阿拉伯军队打败唐朝军队 ④“智慧宫”设立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27.日本和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
A.都曾经建立过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B.都曾创立了世界性的宗教
C.都善于吸收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
D.都为蒙古人所灭亡
28.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
B.实行无条件的土地分封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9.下表是《唐朝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表》,其中大食,即今阿拉伯;波斯,即今伊朗;百济、高丽与新罗都是今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狮子国,是今印度洋上斯里兰卡。下列选项不能从表格中提取到的是(  )
国家 大食 新罗 波斯 天竺 日本 百济 高丽 狮子国
次数 37 26 26 25 13 8 7 3
A.阿拉伯国家使团来华次数最多
B.新罗、波斯、天竺来华次数较为频繁
C.亚洲国家与唐朝交往密切
D.中外交往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贸易往来
30.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极盛一时,但也都没有摆脱覆亡的命运。导致三大帝国灭亡的最直接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经济衰退
C.法制落后 D.外战频繁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识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4分)
(2)它被什么人传到欧洲?(2分)
(3)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三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四 改革百余年后,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即武士团。后来,源氏武士集团夺取政治权力,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材料一中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4分)
(2)材料二所说的“政治改革”是参照唐朝制度进行的。这一著名改革的名称是什么?(2分)
(3)日本这次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首领、天皇、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6分)
(5)日本因善于学习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帝国时代,不少阿拉伯人穿梭往来于三大洲,成为当时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1)结合材料说说古代阿拉伯人能创造出灿烂的阿拉伯文明的原因。(4分)
(2)当阿拉伯帝国最繁荣强盛时,我国处于哪个朝代统治时期?(2分)
(3)结合具体史实,简述阿拉伯帝国为东西方文化作出的贡献。(6分)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1.A
2.D
3.C
4.B
5.B
6.C
7.D
8.B
9.B
10.B
11.B
12.C
13.C
14.B
15.B
16.C
17.B
18.A
19.B
20.A
21.B
22.C
23.B
24.B
25.D
26.A
27.C
28.A
29.D
30.A.
31.(1)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
(2)阿拉伯人。
(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32.(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2)大化改新。
(3)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把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大胆创新;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等。
33.(1)阿拉伯人一向重视教育和知识,有着执著的求知精神;阿拉伯人经常往来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等,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融合了大量的东西方优秀的文化。
(2)唐朝。
(3)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发明的0到9计数法加以改造传播到了全世界;收集了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传播到世界各地;阿拉伯人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最为人熟知的故事集《天方夜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还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