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7 22: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一试题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第Ⅰ卷和第II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 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75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2.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
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一切事务 B,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C.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3.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被称为“青铜时代”,下列关于青铜时代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使用大量青铜器 B,商朝时出土了大量青铜铭文
C.青铜铸造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D.大型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是兵器
4.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癸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5.一月古时本又叫“政月”。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
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中央集权
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
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
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7.“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侦徂资名美知尼间昵芳休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
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阀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
A.世官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刑时0诽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
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旧俗兴汉化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分封行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10.隋朝运河“北通绚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11.《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C.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12.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3.“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到幽云十六州地区,统治区域扩大到中原),官分南北,
以国制治①,以汉制待汉人。......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
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①应填写
A.契丹 B.蒙古 C.西夏 D.女真
14.“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到处传扬
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e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15.《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三省六部制 B.实行科举制
C.废除丞相 D.设立内阁
16.明成祖水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刺,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
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
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融合
17. “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
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 . 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
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利玛窦感慨的“事实”主要得益于
A.君主制 B.内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8.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理政,国家
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 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外戚干政 D.六部掌握实权
19.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
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
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 )
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
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
2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废除宰相 B.设置南书房
C.设立内阁 D.创立军机处
21.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
加入了微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京剧
产生。这主要说明了
A.京剧是多剧种融合的产物 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
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支持 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
22.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 但如今却有不少
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B.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C. 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D.精简机构和提高行政效率
23.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 “学术环境不普遍,..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
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
不以于身为本”。这-转变发生在
A.西汉时期 B.北魏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2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干解决农业生
产生活著作有
①(皇帝内餐) ②(齐民要术) ③《唐本草) ④(农政全书)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25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26.(13分)阅读材科, 则管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 封弟叔锋于曾,封叔武于成,封
权处手霍,”
——司马迁 《管蔡世家》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 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
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条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4分)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
27. (12分)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一-唐、 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
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
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 《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6分)
(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3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
面的新发展。(6 分)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BBCBA CCADB 11-20:BDABC ADBDD 21-25:AACCD
非选择题
26.(1)制度:分封制。(1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统治。(任答1点合理即可,2分)
(2)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深刻影响后世。(任2点4分)
(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2分)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2点合理即可,4分)
27.(1)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6分)
(2)经济上,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一些地区出现经济作物的固定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都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民族政权间互市贸易活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任2点2分)
思想上,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2分)
文学艺术上,词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白话小说出现,书法追求个性,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任2点2分)
科技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任2点2分)(以上任选3个方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