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09 08: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交替????????
②四季变化???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⑤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下列在一年里能够被太阳直射两次的地方是()
A.
北回归线
B.
赤道
C.
北极点
D.
南回归线
2019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左图)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图”(下右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时间差异
D.
四季变化
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左图中的()段
A.

B.

C.

D.

火箭发射时,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是()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西半球
D.
东半球
火箭发射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长夜短
B.
昼夜等长
C.
昼短夜长
D.
昼最短,夜最长
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
?
昼夜长短变化
B.
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C.
?
四季的划分
D.
各地热量的差异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
?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
?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
?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
A.
甲点附近
B.
乙点附近
C.
丙点附近
D.
丁点附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当地球位于乙点附近时,南通正处于夏季
B.
?
当地球位于丙处时,西昌昼长夜短
C.
?
当地球位于丁处时,南通处于多雨季节
D.
?
当地球位于甲处时,西昌卫星发射塔正午的影子一年中最短
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的是(
)
A.
四季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昼夜更替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是()
A.
南回归线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极圈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
A.
昼夜更替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四季更替
D.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含了地理知识,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
北京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
小明上午看美国昨晚直播的NBA篮球比赛
C.
不同时间,正午操场旗杆的影子长度不同
D.
暑假时的白天时间比夜晚长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A.
周?期
B.
方?向
C.
绕转中心
D.
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所示。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四季的更替
C.
昼夜的更替
D.
温度带的形成
中国北京(40°N,116°E)将承办2022年冬奥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影响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形状
B.
地球大小
C.
地球自转
D.
地球公转
a、b、c、d四天中,属于夏至日的是()
A.
a
B.
b
C.
c
D.
d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
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请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冬奥会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的情况是()
A.
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
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
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
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019年10月1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岁华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于上午10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读下面经纬网图和二十四节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M
地(40°N,116°E)为北京,其位于五带的______带。在美国上学的小明收看阅兵式直播时是当地晚上10点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______(填“自转”或“公转”)。
(2)我国共有24个节气,每15天一个节气。10
月1日,我国处在公转轨道甲乙丙丁中______与______之间。
(3)悉尼的经纬度是(34°S,151°E),和北京同属______半球(填“东”或“西”)。国庆期间我国正值硕果累累的秋季,悉尼正值______季。
(4)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正值北半球______(节气),该日北半球各地建筑物正午时的影子达到一年中的最______(填“长”或“短”),福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如下左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地正午楼房的影子。下右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现象:上左图中夏季楼房影子较____________(填长或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的较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太阳的____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____________(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区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为保证后排底层房屋中午时间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____________(季节)的光照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五点一年中有阳光可以直射的是________。
(2)ABCDE五点中位于高纬度的是________。
(3)图1a表示的是图1b中的________(填序号),是二分二至中的________(节气、日期),这一天ABCDE五点出现极昼的是________,这一天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少),呼和浩特白昼时间最________(短/长)。
(4)今天呼和浩特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并且到12月22日前昼会越来越________(长或短)。
(5)根据古人总结的24节气歌,秋天的节气为“秋处露秋寒霜降”,你推算我们要经历的下一个节气为________。
A.秋分????????????????????????
B.寒露????????????????????????
C.霜降????????????????????????
D.冬至
(6)图是北京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a图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甲、乙两图为地球运动和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所示的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甲图中的______处。
(2)当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时,澳大利亚悉尼的季节为______,此时,A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是______。
(3)我们的家乡位于______(温度带),每年昼长夜短的时间段是甲图中的______段。
(4)地球运转到④一①段时,我们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怎样的?______。
(5)请运用太阳高度方面的有关知识解释一下潍坊地区“冬冷夏热”的原因。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题意.
故选:B.
(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基础题.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两次的纬线,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即春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又直射在赤道上,即秋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是赤道。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C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时间差异和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现象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的,D对,ABC错。
故选D。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A、B、C、D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③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C对,ABD错。
???????故选C。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A、B、C、D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③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南半球,A对,BCD错。
???????故选A。
4.?【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A、B、C、D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③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C对,ABD错。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划分、各地热量的差异是地球公转产生的;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地球公转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故A错误。
B.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故B错误。
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故C正确。
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而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地球公转的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地球公转至乙点附近;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地球公转至丁点附近;太阳直射赤道,丙为秋分,9月23日前后,甲为春分,3月21日前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地球公转至乙点附近;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地球公转至丁点附近;太阳直射赤道,丙为秋分,9月23日前后,甲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A.当地球位于乙点附近时为夏至,南通正处于夏季,故A正确。
B.当地球位于丙处时为秋分,西昌昼夜等长,故B错误。
C.当地球位于丁处时为冬至,南通处于少雨季节,故C错误。
D.当地球位于甲处时为春分,西昌卫星发射塔正午的影子一年中不长也不短,冬至时,发射塔正午影子最长,夏至时发射塔正午影子最短,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略
12.【答案】B
【解析】略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北京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不同时间,正午操场旗杆的影子长度不同、暑假时的白天时间比夜晚长都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小明上午看美国昨晚直播的NBA篮球比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B对,ACD错。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选:B。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16.【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该图演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转动,为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基础题。
17.【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1.?略
2.?略
19.【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1.?略
2.?略
21.【答案】(1)
北温带??
自转
(2)
丙??

(3)

??春
???????(4)
冬至??
长??
昼短夜长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五带的划分、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地球公转示意图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据北京(40°N,116°E)的经纬度可得,该地位于北温带。在美国上学的小明收看阅兵式直播时是当地晚上
10点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2)我国共有24个节气,每15天一个节气。10月1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丙与丁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3)据悉尼和北京的经纬度可得,悉尼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北京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和北京同属东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秋季时,悉尼正值春季。
(4)丁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北半球各地建筑物正午时的影子达到一年中的最长,福建市昼短夜长。
22.【答案】(1)短???

(2)公转???
南回归线
(3)北温带???
冬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与影子长短变化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可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1)结合图示得知:图中夏季楼房的影子比较短,表明夏季的正午太阳升的高;图中,热带的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多。
(2)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
(3)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靠冬季时的采光情况,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影子长。
23.【答案】(1)ACE
(2)D
(3)②?
?
?
夏至?
?
?6.22前后?
?
?
D?
?
?
多?
?

(4)昼短夜长?
?
?短
(5)B?
??
(6)③
【解析】略
24.【答案】夏至
?

?
夏季
?
极夜
?
北温带
?
②--④
?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
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高,冬季反之
【解析】解:(1)乙图地球自转是逆时针,这表示北半球,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这表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地球公转到甲图中的③处。
(2)当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澳大利亚悉尼的季节为夏季,此时,A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是极夜。
(3)我们的家乡位于北温带,每年昼长夜短的时间段是甲图中的②--④段。
(4)地球运转到④一①段时,我们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5)潍坊地区“冬冷夏热”的原因: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高,冬季反之。
故答案为:(1)夏至;③;(2)夏季;极夜;(3)北温带;②--④;(4)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5)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高,冬季反之。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认真读图分析解答。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