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6.2海陆的变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6.2海陆的变迁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9 07: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六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前面的“火山与地震”是紧密相连的,探讨了地壳运动的原因。本节课对上一节课内容做了实质性的补充,为火山和地震寻找理论的支持。教材以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科学理论的探索过程为线索,阐述当今普通为科学家所接受的板块构造说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内容,解释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及火山地震分布规律。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充分体现了初中科学建构主义思想。
学情分析
通过前概念调查发现:在三个假说中,“大陆漂移学说”学生已有所了解,知道大陆原来是一块的,后来分裂开来,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但是学生没有的前概念是科学家是如何建立猜想,获取证据和获取证据的方法,及对证据的质疑和对“大陆漂移假说”提出质疑,因此这些应该作为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对于海底扩张说学生是没有感性认识,也没有任何的前概念,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作为给学生提出猜想的支架,并且需要辅助一定的模拟实验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对于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学生在社会课中有所了解,而对于板块漂浮的位置及板块的运动等方面的内容缺少感性认识和系统的认知,因此需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上引导学生将这一学说构建完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魏格纳提出大力漂移学说的科学证据,并能对证据进行质疑。
能够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解释火山与地震分布规律、矿藏分布的位置、岛屿、海沟、山脉和高原形成原因;预测地球地形变化的趋势等实际性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
通过对大陆漂移说的质疑进而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质疑的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传递“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三个理论的分析,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没有止境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说及各学说的运用
教学难点: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及各学说的运用
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导入 1、呈现材料和图片: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地层里,找到了许多古海洋动物和植物的化石,菊石、鱼等。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2、概括学生问题后引出课题----海陆的变迁。提出本节课研究问题:海陆是如何变迁的? 针对材料提出问题
针对研究问题,建立猜想----海陆原来是连在一起,后来分开了。
为学生提供观察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充分暴露学生前概念。
(二)新课 1、大陆漂移假说 引导:提出了猜想我们接下来做什么?你有哪些证据能证明你的猜想?
教师小结学生提出证据,并介绍大陆漂移说及魏格纳的事迹。
提出问题:大陆漂移假说还是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就是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材料,交流寻找到的证据。 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引导学生体会探究的完整过程,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学生发展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
2、海底扩张说 提出问题:你认为使大陆分开的动力是什么?
出示海岭周围岩石年龄分布图
提出问题:仔细分析海底的岩层年龄分布,你有什么发现?岩石年龄为什么如此分布?
出示海底扩张视频
提问: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猜想,并互相评价猜想。
观察并回答问题
归纳总结海底扩张说内容。并说出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问题。

充分暴露学生前概念亲历新假说建立的过程,激发探究热情。
这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请学生讲。
通过一系列螺旋上升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假说----海底扩张说,进而获得探究学习的效能感。
3、板块构造学说 呈现新问题:喜马拉雅山区正以每100年上升7cm的速度在不断上升之中。
提问:海岭与海沟将岩石圈分裂开,一共分成了几大板块?分别是哪些板块?漂浮在哪里?
追问:板块有几种运动形式?
(1)提供模拟板块碰撞:用两本科学书来模拟两个板块并在科学书的交界处放上一个物体,模拟两个板块碰撞,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地形的变化中板块碰撞起到什么作用?
(2)板块张裂实验:
两位同学向两边拉木板模拟板块张裂。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板块构造学说
提出问题:你能解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长高吗?

运用现有假说无法解释该问题。
回答相应问题,认识六大板块。
小组合作完成模拟实验:板块的碰撞,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思考板块碰撞会形成哪些地形。
小组合作完成模拟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思考板块张裂会形成哪些地形。
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思考并回答。 新问题与原有概念发生冲突,激发建立新假说的欲望。亲历学说完善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没有止境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讲不可亲历的板块运动的过程感性化、直观化,通过模拟实验,直接获得板块运动队地形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得出结论提供支撑,使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
运用学说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小结 小结三个假说并给出任务:谈谈我们在建构这些学说的时候用到了哪些科学方法,说说你的感受。 总结本节课中用到的科学方法并交流建构假说的科学探究过程。 提炼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学生内化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感受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四、检测与反馈
采用“非常6+1,我来砸金蛋”的模式进行反馈练习。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生成性教学 关于海陆变迁你还有哪些疑问?能用今天的学说解决吗? 提出问题,同学互相解决问题,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 体会科学探究式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
6.2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