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一第一个红点,84—85页。
【课标要求】
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能”的同义词是“掌握”,是描述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是描述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指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者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核心概念:“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里指生活中的连乘问题。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想一想、圈一圈、算一算的活动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问题;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理清数量关系,使学生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一的第一个红点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是一节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连乘两步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以学生参观绿色生态园为情境,提供了如下信息: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每行8盆,各摆了5行。借助问题“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引入对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探究。基于对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积极性的考虑,本课我创新思路,串联情境信息,将连乘问题融入到绿色生态园参观的“花卉园区”和“休闲娱乐区”的“儿童电脑屋”、“买饮料”、“4D电影屋”四个支点上,以解决参观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为切入点,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探究。探究中,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实物图抽象出点子图,借助几何直观让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课前我进行了如下调研。
前测样本:
调研题目1:我会计算。 43×4×6
调研结果显示:全班40人,100%(40人 )的同学能够进行正确计算。
调研题目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试试看!
(1)一箱昆嵛啤酒12瓶,5箱昆嵛啤酒一共有多少瓶?
(2)
这样的6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
调研结果显示:第1小题,100%(40人)的同学能够正确列式计算。第2小题,42.5%(17人)的同学能够正确列式计算,有分步的,有综合的;57.5%(23人)的同学出现问题,其中9人列式为:40×6,漏掉了5×8,余下学生不会列式。
前测分析:从整个前测数据看,一部分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连乘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列式计算,但大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仍不够强,需要教师通过几何直观进一步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本节课教学,我把重难点放在让学生说出算理。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95%以上的学生会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想一想、圈一圈活动,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95%以上学生能说出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有序思想)
3.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掌握解决连乘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说出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清数量关系,能说出算理。
【评价设计】
1.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中的提出问题及“借助点子图直观理清数量关系”环节中的圈一圈、说一说,交流方法环节,检测目标1、2的达成。
2.通过“交流方法,探索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中的多样化算法的交流,“比较归纳,建立模型”中的对比思考,以及“运用方法,解决问题”中的解决情境问题环节,检测目标1、2、3的达成情况。
3. 通过“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环节中的解决情境问题,和“归纳总结,提升思考”环节中的师生系统梳理知识,检测目标4的达成。
【教学准备】 导学单、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情境设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参观旅游吗?今天这节课咱们一起到绿色生态园游览一番,首先进入花卉园区。(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2.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交流: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师板贴信息: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谈:(1)红颜色的花共有多少盆?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抽生答。(2)3种颜色的花共摆了多少盆?师评价:这个问题提得好,很有研究价值,我把它记录下来。师随机板贴: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几盆?
……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那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此处以学生解决参观绿色生态园时遇到的数学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拉近了情境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
活动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9分钟)
1.借助点子图直观理清数量关系。
师:为了便于大家看的清楚、直观,我们就用小圆点代替花朵,借助点子图来研究研究。(课件出示)
请看温馨小提示:想一想:先求 ,再求 。
圈一圈:用彩笔圈出你想先求的部分。
做一做:把你的研究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说一说: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我说清楚了吗?来,做在导学单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收集学生的不同做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的活动,充分发挥几何直观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动手圈画的过程中理清数量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本环节用来检测目标2的达成。】
2.交流方法,探索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师:孩子们,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的做法?
(生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做法)
方法一:
学生可能谈:(1)先求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5×8=40(盆),再求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40×3=120(盆)。
师评价: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这位同学不但思路清晰,而且讲得很有条理,把掌声送给他。
(2)这位同学是这样做的,生谈:先求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再求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 5×8×3
=40×3
=120(盆)
师:(投影展示两种做法)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先求一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再求3种颜色的花有几盆?
师评价:看来,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只不过写法不同,一个是——分步算式,一个是——综合算式,以后大家可以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师:来,看着大屏幕,再来理顺一下这种做法。(课件演示圈画过程)师引领学生边看边交流:
师:用这种方法,我们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学生谈,师板书:8×5×3
=40×3
=120(盆)
师:8乘5求的是什么?生谈。
师:再乘3呢?生谈。
方法二:
师:这道题,谁还有不同的做法?到前面展示一下。
(学生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做法)
生可能谈:(1)先求三种颜色的花一长行有几盆,8×3=24(盆),再求5长行共有几盆,24×5=120(盆)。师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2)先求一长行有几盆,再求5长行共有几盆。 8×3×5
=24×5
=120(盆)
师:瞧,这位同学一下子就想到了用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太棒了!谁能看着大屏幕再说说,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课件演示圈画过程)
师:用这种方法,我们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生谈,师板书: 8×3×5
=24×5
=120(盆)
师:8乘3求的是什么?再乘5呢?生谈。
方法三:
师:谁还有不同的做法?
预设:如果学生想不出这种方法,师:大家觉得这样做有道理吗?(师板书: 5×3×8
=15×8
=120(盆))
师: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谈。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课件演示行数)
师追问:5乘3求的是什么?生谈。
师:再乘8,求的又是什么?生谈。
师:孩子们,你们太出色了。刚才我们借助点子图,通过圈一圈,找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还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来,让我们为出色的自己鼓鼓掌。
3.比较归纳,建立模型。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这几种不同的做法,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交流:它们都是用乘法计算的。师追问:都乘了几次?生谈。师小结:对,可以说是连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两步连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板贴课题:连乘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用到了一种新的解决连乘问题的方法——综合算式,以后大家可以尝试着用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师继续追问: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生可能谈:3、5、8三个数相乘的顺序不同。
师:对,这说明每两个数相乘都有它固定的意义。做题时,我们要先看一看哪两个数之间有联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也是解决连乘问题的关键。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点子图,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比较中感悟思考的角度不同,算理算法也不同。在反复阐述算理的过程中,初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两步连乘。为了使这一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更清晰的表象,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种不同的算法及思路,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对连乘这一方法有了较好的认识,初步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也感受到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本环节用来检测目标1、2、3的达成。】
活动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17分钟)
1.花卉园区的花架问题。
我们继续参观?哇,好漂亮的花架。
(课件出示)抽生读题。
你能算出来吗?把你的答案写在导学单上。
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重点说出先求什么。
【设计意图:“花架”问题是一个串联情境的仿例练习,由解决参观中的新问题引入,旨在巩固新知,体验连乘问题的结构及解决方法。检测目标1、2、3、4的达成。】
2.休闲娱乐区的儿童电脑屋问题。
师:我们再到休闲娱乐区去转转,首先进入儿童电脑屋。(课件出示)
师:哇,这是?(植物大战僵尸)
抽生读题。
师:思考一下,这道题怎么做?想好了吗?
师:来,火眼金睛辨对错。
学生对军军、兰兰、明明的做法进行辨析。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隐含的信息,即:一幅图上有5个豌豆射手。
师评价:嗯,你的眼睛可真亮,还学会了从图中寻找关键信息。
【设计意图:“儿童电脑屋”的植物大战僵尸问题,使学生的眼前一亮。这是一个有隐含信息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测目标1、2、3、4的达成。】
休闲娱乐区的买饮料问题。
师:再到饮料区逛逛。
(课件出示)抽生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做在导学单上。
师:说说你的算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前后两个5表示的意思不同,整道题的算理也不同。
师提升:哎,你们为什么不用5×5×8?学生谈。重点阐明两个5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没有道理可言。
【设计意图:“买饮料”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也能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前后两个5所表示的意思不同,整道题的算理也不同。检测目标1、2、3、4的达成。】
4.休闲娱乐区的4D电影屋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连乘问题已经掌握的很不错了,我们再到4D电影屋看看这里面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
抽生读题。
师:认真思考一下,并选出正确答案。
师:选好了吗?来,用手势告诉我!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
师:嗯,一共出现了三种答案,有选一的,选二的,还有三的,到底哪个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正确答案)谁来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谈。重点说出为什么是加8?
师总结: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想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析数量关系,不能盲目的都用连乘。
【设计意图:“4D电影屋”设计了一个变式练习。目的一是注重让学生学会收集有用的信息,有理有据地说清思考过程,使学生达到会做、会想、会说,真正有效解决问题;二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要解决问题一定要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要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时也为了防止学生套用例题的模式,形成思维定势。检测目标1、2、3、4的达成。】
活动四、归纳总结,提升思考(2分钟)
师:好了!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师:老师也有一些收获,想和你们一起分享:(课件演示)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解决连乘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3个已知信息之间的关系,借助点子图,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进一步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还学会了用多种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咱们这节课学到的新方法研究一下“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连乘问题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反思归纳能力。课后让学生算一算教室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板书设计】
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几盆?
答: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120盆。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美观,三种方法的书写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够很好地启迪学生思维,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