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4
15=60分)
1.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2.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
A.
欧洲西部
B.
两极地区
C.
亚洲东部和南部
D.
北美洲东部
3.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
B.
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
C.
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D.
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4.下列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A.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B.热带雨林
C.温带沿海平原
D.两极地区
5.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6.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
B.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
道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D.
世界上教徒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7.材料1:2018年4月11日(英国当地时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九个语种文版在伦敦全球首发,中文繁体、英、法、西、德、俄、日、阿、葡文等9个文版同时与全球读者见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九个语种文版中,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外文是( )
A.
英、法、西、俄、阿文
B.
英、法、德、俄、日文
C.
英、法、俄、日、葡文
D.
英、法、俄、日、阿文
8.以下现象与佛教有关的是(
)
A.玛丽上个星期随妈妈去教堂做了一次礼拜
B.走到丰山亭,只见大雄宝殿前人山人海,香烟缭绕
C.学校附近有家清真面馆,专卖牛肉面
D.清真寺门口今天聚集了很多戴着白帽子的人
9.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他们的文化有很大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日本人为黄色人种,主要讲英语,信奉佛教
B.
巴西人混血人种比重大,主要讲葡萄牙语,信奉基督教
C.
印度人为白色人种,主要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D.
美国人为黑色人种,主要讲俄语,信奉基督教
10.下列对世界人口、宗教、语言、人种说法搭配正确的是( )
A.
亚洲西部——白种人——佛教
B.
巴西——黄种人——西班牙语
C.
欧洲西部——白种人——伊斯兰教
D.
中国——黄种人——汉语
11.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
)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房屋更集中密集
C.交通经常堵塞
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12.以下属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A.
减少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壁画的破坏。
B.
在参观皖西烈士陵园时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C.
将故宫拆除建设更加高大尚的现代化建筑物,给来访外宾留下好印象。
D.
在接待游览西递、宏村古村落的游客时,要秉承“来多少,接待多少”的原则,以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
13.下面有关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南亚的高架屋--上层通风防潮,与当地湿热的气候特点有关
B.
西亚的房屋墙厚窗小--能防风御寒,与当地冷湿的气候特点有关
C.
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适于居住,与黄土直立性强和干燥的气候特点有关
D.
因纽特人的冰屋--有利于保温,与当地终年寒冷的气候特点有关
14.乡村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也不相同,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平原乡村——耕作B.草原牧村——海产养殖
C.山区林场——放牧
D.沿海渔村——伐木
15.以下关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B.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要人口多,资源和环境压力就会很大
C.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或零增长,因此没有环境问题
D.
发展中国家只要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就可解决环境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下图是“世界人种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是
人种,其分布地①是
洲;B是
人种,分布范围最大的是
洲;C是
人种,主要分布在
洲。
(2)图中数字所示的大洋名称是:②
,③
,④
17.读某地区石油外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石油外运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亚洲分区),尤其是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发达国家
_______________?
.
2)航线A和B均可到达欧洲西部,其中航程较短的是
_______________?,该路线依次途径阿拉伯海
_______________?
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3)图中阴影地区是基督教、犹太教和
_______________?教的发源地,宗教文化的差异是该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________?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等工作;乙图表示________?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从甲到乙还是从乙到甲?________?
(2)请列举出两点说明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差异.
(3)请指出我们肇庆市哪里还保留有乙的景观?________?
(4)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19.读“襄阳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位于C地的_______方向。
(2)一般情况,D处聚落的规模比B处_______(大/小)。
(3)该景区为方便游客,计划在A、C两地间修建高空索道(缆车),请你计算这条索道的单程长度为______米。(量得AC间图上距离为3厘米,只列出算式即可)
20.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有A、B、C三个聚落,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的海拔是??米以下,A、B、C三地中,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地,位于河谷地带的是??地。
(2)甲、乙两条河流,水质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与A相比,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
(4)三地中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国A处人烟稀少是因为________。乙国B处人烟稀少是因为________。
(2)从纬度位置看,两国都被特殊纬线________穿过,两国的人口、城市都集中分布在________,其分布原因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两国人口稠密区气候都适宜人居??
B、人口稠密区是两国开发较早的区域
C、两国人口稠密区临海,多良港,交通便利??
D、两国人口稠密区地形都是平原,适宜人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B
3.D
4.C
5.
B
6.D
7.A
8.B
9.
B
10.
D
11.
B
12.
A
13.B
14.
A
15.A
二.非选择题
16.(1)
白种人
,
北美洲
,
黄种人
,
亚洲
,
黑种人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2)②
大西洋
,③
北冰洋
,④
印度洋
。
17.(1)
东亚
日本(2)A红
(3)伊斯兰
(4)
A
18.(1)城市;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农业生产活动;由乙到甲
(2)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
(4)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
19.(1)西南
(2)大
(3)
20.(1)100 C A??(2)甲 乙?(3)附近有煤;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任答两条即可) 靠近海洋,海上交通便利 位于坡地,地少且贫瘠;离水源地较远,水源不足?(4)A
21.(1)这里属于原始的热带雨林;这里气候干旱
(2)南回归线;东南沿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