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根据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文艺复兴?”
材料一 :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 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被表现的。
教会思想禁锢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突出了人性
冷漠,缺少人情
人性的呼唤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5世纪, 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受到封建神学的钳制。(即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基督教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人是神的附属 为信仰而生活
中世纪神学观念:
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追求财富、现世享乐
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一、文艺复兴
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繁荣(根源)
1、背景(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起源于意大利?)
人才:汇聚众多人才
文化: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2.核心: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歌颂人性
宗教神学
以神为
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
观念
蒙昧
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为
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
平等
理性
和科学
蒙昧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种种罪恶都是文明和科学发展的结果,主张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
3.成就: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文
学
三
杰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神曲》
赞颂人的伟大,率先揭露教会的贪腐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但丁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恩格斯称他“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身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因抵制教皇插手内政,遭到教皇迫害,被判终身流放,流落意大利各地20年。
但丁手拿长诗《神曲》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神曲》——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但丁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曾积极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计14000多行。
《神曲》中的插图
——但丁在地狱中
《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
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你们把金银看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3.成就: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文
学
三
杰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神曲》
赞颂人的伟大,率先揭露教会的贪腐
最早以“人的学问”
代替“神的学问”
《歌集》
????????????????????????????????????????????????????????????????????????
彼特拉克少年时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尤为倾倒。但其父亲希望他做一名法学家。1326年,他的父亲去世,彼特拉克得以放弃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后来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等尤其著称于世。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
此 刻 万 籁 俱 寂
此刻万籁俱寂,风儿平息,
野兽和鸟儿都沉沉入睡。
点点星光的夜幕低垂,
海洋静静躺着,没有一丝痕迹。
我观望,思索,燃烧,哭泣,
毁了我的人经常在我面前,给我甜蜜的伤悲;
战斗是我的本分,我又愤怒,又心碎,
只有想到她,心里才获得少许慰藉。
我只是从一个清冽而富有生气的源泉
汲取养分,而生活又苦涩,又甜蜜,
只有一只纤手才能医治我,深入我的心房。
我受苦受难,也无法到达彼岸;
每天我死亡一千次,也诞生一千次,
我离幸福的路程还很漫长。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
亲近文学名篇——薄伽丘《十日谈》
父亲这才明白──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是有史以来最多才多艺的天才之一,他是位画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科学家。其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最后的晚餐》反映了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整个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达·芬奇艺术的代表。
《蒙娜丽莎》
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画中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反衬人物坐姿优雅, 笑容神妙,使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这种臻于完美的生动肖像作品,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辉体现。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
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米开朗琪罗《大卫》
“画圣”拉斐尔
拉斐尔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的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那就是和谐、圆润、愉快、优美、温和,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自自画像
(1483~1520)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不像以前的圣母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亲近。
西斯廷圣母
中世纪圣母
《 圣母子 》
《绿野圣母》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纱罩圣母》
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代表作
《哈姆雷特》剧
中的奥菲丽娅
《麦克白》剧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四大悲剧作品。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文学三杰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美术三杰
达芬奇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3.成就:
讨论:“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实质)
“文艺复兴”就是意大利不满意教会对当时文化的控制,重新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就是复古。
不对。文艺复兴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为名,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
答:是创新。
它虽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实际上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来创造和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
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掩护?
当时封建教会势力庞大;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实质: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和提倡人文主义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恩格斯说,这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历史影响
①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③奠定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
②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①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冲击了宗教神学
②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的宝贵财富。
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4、影响
1、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
B.推动了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
C.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促使欧洲人思想的解放
2.14世纪,意大利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这种思潮叫做
A.唯物主义 B.人文主义
C.现实主义 D.启蒙主义
3. 14世纪中叶,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摆脱宗教束缚,关注现世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这一转变起源于(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4.史学家布克哈特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他评价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A
C
5.文艺复兴“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该运动的背景是( )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爆发
B
6. 文艺复兴运动中“兴”的内涵是指( )
A. 封建文化的兴起 B.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 基督教文化的兴起 D.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
7.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它( )
A.全面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B.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