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9 08:5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
——1873年李鸿章
第六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02
03
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
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01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背景
时局之变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公车
添加标题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时 间
领导阶级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1895年
资产阶级维新派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失败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继续
活动之变
举办学会、创建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举办学会
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
维新运动期 间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影响
思想之变
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二、百日维新
背景
国难之变
德国强占胶州湾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添加标题
2
二、百日维新
1.概况
时 间
领 导 人
开始标志
1898年
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
二、百日维新
内容
法令之变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角色体验
实业家
八旗兵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百日维新时各类人的心情如何?
角色体验
二、百日维新
影响
社会之变
领域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促进维新思想传播
推动新式军队建设
二、百日维新
结果
政局之变
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召令。
光绪和支持他的珍妃
戊戌变法
影响
历史之变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1.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探索。
2.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材料一: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
材料二: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请结合以下材料及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02
03
04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顽固派势力强大
变法过程树敌过多,速度过快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随堂演练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B
C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