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如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图,完成小题。
冬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A.
亚热带
B.
暖温带
C.
中温带
D.
寒温带
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A.
纬度、地形
B.
纬度、海陆
C.
土壤、地形
D.
土壤、海陆
我国农业“东耕西牧”大致分界线与()
A.
2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C.
6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
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关于我国种植业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
集中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
集中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C.
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D.
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东北平原--春小麦 华北平原--冬小麦
B.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
东北平原--中温带 华北平原--暖温带
D.
东北平原--湿润地区 华北平原--半干旱地区
下面甲、乙分别为我国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读图完成问题。
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
A.
地形平坦
B.
温差大,光照足
C.
土壤肥沃
D.
水源充足
大枣是一种温带水果,新疆和田盛产大枣,近年来出现特色大枣种植基地,借助“互联网+”模式,实现大枣网上销售。如图为新疆和田大枣网销渠道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对于和田农民来说,解决当地经济的首要途径是( )
A.
控制人口增长
B.
大力开发荒地
C.
推广优良品种
D.
积极发展乡镇工业
2019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经过科技攻关,在国际上率先获得2018年全球30米分辨率森林覆盖图,该覆盖图显示,我国森林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区,2000年到2018年全国森林增长26.90%。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问题。
我国森林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区,分别是( )
A.
东南、西南、西北
B.
东北、西南、东南
C.
西北、东北、西南
D.
东北、西北、东南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如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列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
东南丘陵发展渔业
B.
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
C.
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林业
D.
青藏高原发展畜牧业
下列在东北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属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是( )
A.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投资开发力度
B.
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C.
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护
D.
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读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完成问题。
图中甲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纬度高,气温高
②土壤肥沃
③地形平坦
④光热充足,作物单产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读我国某省区气候资料图完成问题。
该省区适宜种植( )
A.
甘蔗、荔枝
B.
小麦、甜菜
C.
苹果、青稞
D.
甜菜、哈密瓜
读如图“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地形平坦,黑土广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B.
乙处是我国南、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C.
丙处为松嫩平原,是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
D.
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小华的家乡冬季温和,夏季炎热,1月平均气温在3℃左右。1998年,小华的爸爸承包了0.5公顷耕地,到2016年,种植结构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完成问题。
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需求
B.
地形因素
C.
气候条件
D.
人口增长
河北省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立足山区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在国内首创“围山转”的模式。该模式是在山区根据地形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依据山体高度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的立体绿化模式,森林覆盖率达到62%,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据此完成问题。
“围山转”模式符合我国山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生态农业
②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④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农业的根基是粮食,粮食的根基是土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广布着肥沃的黑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如图为东北地区简图。读图,完成问题。
提倡节约粮食,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有助于( )
①提高粮食产量
②保护耕地资源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减轻环境污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读“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 )
A.
西北、西南
B.
东北、东南
C.
东北、西南
D.
华北、东北
小华的家乡冬季温和,夏季炎热,1月平均气温在3℃左右。1998年,小华的爸爸承包了0.5公顷耕地,到2016年,种植结构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完成问题。
小华爸爸承包的土地可能位于( )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松嫩平原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M地的主要农作物是( )
A.
小麦、棉花
B.
小麦、甜菜
C.
水稻、油菜
D.
水稻、甘蔗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读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种植业与畜牧业区域的分布
农业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
种植业
半湿润和湿润的
______
地区
林业
东北和西南的
______
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
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
______
渔业发达
分界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西部地区
天然草地广布。四大牧区:A
______
牧区、B
______
牧区、C
______
牧区、D
______
牧区
(2)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______
______
______
、玉米、大豆、棉花、
______
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甘蔗、棉花
如图是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最北段大致与______(山脉)相吻合,该线以西分布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
(2)东部地区的种植业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差异明显.从耕地类型来看,北方耕地以______为主,主要种植______(粮食作物),南方耕地以______为主,主要种植______(粮食作物).
(3)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______(农作物熟制)的需要,这里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__.
(4)请列举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产品主产区.(至少两个)______.
读图完成有关中国农业生产的问题.
(1)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发展农业要遵循“______”的原则.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牧区名称:A______牧区,B______牧区,C______牧区,D______牧区.
(3)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在②、④两地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是______,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______.
(4)在①、⑦两地中,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的是______,农作物一年收获两至三次的是______.
(5)在⑤、⑥两地中,属于天然林区的是______,属于人工林区的是______.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维持社会秩序安然、居民生活幸福的基石。图1是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示意图,图2是海南岛气候资料图。根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017年我国三大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均______(高于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我国大米、小麦完全实现了自给,少量进口是为了调剂______结构。
(2)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北方地区主要种植______,南方地区主要种植______。小麦和水稻过渡区主要位于______和______(地形区)。
“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位于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冬季“育种的天堂”。每年9月至次年5月,全国各省区数千名科技人员到海南从事“南繁”工作。
(3)说明三亚成为“南繁”基地的气候优势。______。
(4)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请解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含义。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1.?略
2.?略
3.【答案】B
【解析】略
4.【答案】B
【解析】解: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故A错误,B正确。
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CD错误。
故选:B。
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本题考查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及不同地区的农作物,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比较记忆即可。
5.【答案】D
【解析】解: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中温带,属于半湿润地区,其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属于半湿润地区,其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青藏高原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特点,掌握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B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四川盆地,主要是因为塔里木盆地温差大,光照充足,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依据题意。
故选:B。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概况,牢记我国不同地形区的气候类型、特点,比较记忆解答即可。
7.【答案】C
【解析】解:对于和田农民来说,解决当地经济的首要途径是推广优良品种,增加销售数量,增强竞争实力,以增加经济收入。
故选:C。
“互联网+”主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的新模式,属于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该销售模式减少了实体店的客流量,促进各地物流、信息发展,扩大了销售范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题考查新疆农业的发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互联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8.【答案】B
【解析】解: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ACD错误。
故选:B。
我国有三大林区,分别是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其中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第二大天然林区是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主要是人工林区,我国现有的森林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林区,属于基础题,要牢记。
9.【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甲地为我国东北地区,粮库数量最多的是甲地,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大豆、高粱、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高粱和谷子逐渐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为全国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A。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珠江三角洲。
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粮库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10.【答案】D
【解析】解:东南丘陵适宜发展林业,故A错误;
青藏高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故B错误,D正确;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水田,适宜发展种植业,故C错误。
故选:D。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我国不同土地资源的分布,在此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B
【解析】解:东北地区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大农业和绿色农业,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第三产业,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理解答题即可。
12.【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甲为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地广人稀;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不利条件:纬度高,气温低,光热不足,作物单产低。
故选:C。
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同时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粮食商品率较高,为成为商品粮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题考查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13.【答案】A
【解析】解:根据该省的气候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常年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甘蔗、荔枝等。
故选:A。
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以西主要为牧业的分布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水果有苹果、桃、小麦等,南方地区柑橘、荔枝和榴莲是南方地区的水果类型。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农作物的分布和气候资料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4.【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甲处是内蒙古高原,该地形区地面坦荡;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形平坦,黑土广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A错误;
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乙是大兴安岭,B错误;
丙处为松嫩平原,是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C正确;
丁地位于沿海地区,甲地区距海较远,故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图中甲、乙、丙、丁的位置特点解答。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据图中信息得出甲、乙、丙、丁的名称,在此基础上理解解答。
15.【答案】A
【解析】解:影响农业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但在诸因素中,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对一个地方的种植结构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图中1998年以种植水稻为主,2016年以种植花卉为主,这是因为种植花卉收入高,并且能出口创汇,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影响农业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只是两者还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怎样能够多方面的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怎样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考查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答题的关键,读图解答即可。
16.【答案】B
【解析】解:“围山转”立足山区优势,坚持科学发展,模式立足山区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在山区根据地形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依据山体高度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的立体绿化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符合我国山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故选:B。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题考查地形对经济及生活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D
【解析】解: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匮乏,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保护耕地资源,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故选:D。
自然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人为因素也影响、改变着自然环境。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环境和资源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本题考查避免“舌尖上的浪费”的意义,注意多角度理解分析。
18.【答案】C
【解析】解: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等边缘山区,而东南部为人工林区。
故选:C。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天然林区的分布,牢记知识点解答即可。
19.【答案】B
【解析】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如1998年种植结构图,传统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受市场因素的影响2016年该地花卉、蔬菜种植面积广大,所以小华爸爸承包的土地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根据题意。
故选:B。
秦岭-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余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题考查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及气候特点,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获取、提炼、运用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M地为东北地区,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故B正确。
故选:B。
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的华北平原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据M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熟记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及农作物类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牢记即可。
21.【答案】平原、盆地及低缓的丘陵?
天然?
淡水?
内蒙古?
西藏?
青海?
新疆?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甜菜?
水田?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
油菜
【解析】解:(1)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我国有四大牧区,读图可得,A是内蒙古牧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B是西藏牧区,属于高寒牧场;C是青海牧区,属于高寒牧场;D是新疆牧区,属于山地牧场。
(2)我国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主要位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其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甜菜等;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位于亚热带和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等。
故答案为:(1)
农业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
种植业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业
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
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西部地区
天然草地广布。四大牧区:A内蒙古牧区、B西藏牧区、C青海牧区、D新疆牧区
(2)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甜菜
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
水田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A是内蒙古牧区,B是西藏牧区,C是青海牧区,D是新疆牧区。
(2)我国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其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甜菜等;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等。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及我国不同土地资源和不同牧区的分布,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22.【答案】大兴安岭?
塔里木河?
旱地?
小麦?
水田?
水稻?
一年一熟?
甜菜?
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华南农产品主产区、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等
【解析】解:(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最北段大致与大兴安岭相吻合,该线以西分布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即塔里木河,其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2)东部地区的种植业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差异明显。从耕地类型来看,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3)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这里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主要位于中温带。
(4)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产品主产区有: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华南农产品主产区、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等。
故答案为:(1)大兴安岭;塔里木河;(2)旱地;小麦;水田;水稻;(3)一年一熟;甜菜;(4)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华南农产品主产区、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等。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最北段大致与大兴安岭相吻合,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3)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中温带,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
(4)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产品主产区有: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等。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我国不同地区的耕地类型、农作物名称及作物熟制和农产品主产区名称,读图解答即可。
23.【答案】种植业?
林业?
渔业?
畜牧业?
因地制宜?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④?
②?
①?
⑦?
⑥?
⑤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部门;发展农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2)图中字母代表的牧区名称:A是内蒙古牧区,B是新疆牧区,C是青海牧区,D是西藏牧区.
(3)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④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②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形成“南稻北麦”的格局.
(4)①地位于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⑦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一年收获两至三次.
(5)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⑥西南的边远山区,⑤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故答案为:(1)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因地制宜;(2)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3)④;②;(4)①;⑦;(5)⑥;⑤.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概况,结合地图理解答题即可.
24.【答案】高于?
需求?
小麦?
水稻?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冬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
藏粮于地: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藏粮于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提高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绿色低碳生态农业
【解析】解:(1)2017年我国三大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我国大米、小麦完全实现了自给,少量进口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
(2)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水稻过渡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三亚成为“南繁”基地的气候优势是冬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
(4)藏粮于地: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藏粮于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提高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绿色低碳生态农业。
故答案为:
(1)高于;需求;
(2)小麦;水稻;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冬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
(4)藏粮于地: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藏粮于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提高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绿色低碳生态农业。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该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分布、农业特点等知识,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