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山
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山
B.
船
C.
流水
D.
河岸
2.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运动快慢与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运动快慢不变化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C.
沿直线单向运动且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D.
在一条直线上单向运动,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3.
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
米/秒
B.
米/秒
C.
厘米/秒
D.
千米/秒
4.
身高
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
庹,约
(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
步幅,约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
拃,约
(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
指宽,约
5.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即使认真测量也会有误差
B.
误差是未遵循操作规范引起的
C.
选用准确度高的测量工具时仍有误差
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6.
有一立式摆钟,两天下来走时慢了
分钟,为了校正走时,工人师傅应
?
A.
使摆线变长
B.
使摆线变短
C.
换质量小的摆锤
D.
换质量大的摆锤
7.
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
B.
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
C.
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
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8.
三把刻度尺,它们的最小分度值分别是
分米、
厘米和
毫米,你认为用来测量最精确的刻度尺是
?
A.
最小分度值是
分米的刻度尺
B.
最小分度值是
厘米的刻度尺
C.
最小分度值是
毫米的刻度尺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
某同学测一本
页的书的总厚度是
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
厘米
B.
毫米
C.
厘米
D.
毫米
10.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
离弦之箭
B.
风驰电掣
C.
一日千里
D.
姗姗来迟
11.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它们的
图象,由图可知
?
A.
经过
秒,两车相距
米
B.
经过
秒,两车相距
米
C.
通过
米路程,甲比乙用时少
秒
D.
通过
米路程,甲比乙用时少
秒
12.
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
?
A.
米
米
厘米
厘米
B.
米
厘米
厘米
C.
米
米
厘米
厘米
D.
米
厘米
厘米
13.
火车时刻表上表明某次列车由甲地发车时刻为
,到达乙地的时刻为次日
,火车运行的时间是
?
A.
小时
分钟
B.
小时
分钟
C.
小时
分钟
D.
小时
分钟
14.
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果闪光灯每秒闪亮
次,球从位置
到位置
经过的时间是
?
A.
秒
B.
秒
C.
秒
D.
秒
15.
如图,放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
物体相对于传送带是静止的
C.
传送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传送带相对于物体是运动的
16.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一分钟内、第二分钟内、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距离都是
。在这三分钟内物体做的是
?
A.
减速直线运动
B.
加速直线运动
C.
匀速直线运动
D.
不能确定
17.
物体甲、乙同时水平向右运动,每隔
记录一次它们的位置,它们的位置用两行带标号的小方块来表示(物体甲在上、物体乙在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甲在
、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在
、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B.
以物体甲为参照物,物体乙是静止的
C.
当物体甲运动到
点时,物体乙运动到
点
D.
物体甲和物体乙在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8.
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
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9.
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
和
,当小强正通过关卡
左侧
远的
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
关卡
B.
关卡
C.
关卡
D.
关卡
20.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点和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
图中
段的路程
B.
如果测得
段的时间
,则
段的平均速度
C.
在测量小车到达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大
D.
为了测量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
,可以将小车从
点静止释放
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20分)
2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
?等。
22.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
?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则是以
?为参照物,研究
?的运动。
23.
如图所示的仪器名称为
?,它是用来测量
?的工具。已知该仪器打点的频率为
赫,则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
?秒。
24.
中国滑雪运动员李妮娜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银牌。如图所示是她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她是
?的;以雪地为参照物,她是
?的。(前两空均选填“静止”或“运动”)可见机械运动中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5.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读作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
?,读作
?。
26.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
?,叫做机械运动。
27.
填下列数值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圆珠笔长度约
?;学生鞋子的长度约
?;床的宽度约
?。
28.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填“相等”或“不相等”),那么这样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地铁列车从莘庄站到人民广场站的整个运动过程是做
?运动。
29.
甲乙两人同时间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
?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运动(选填“东”或“西”)。
30.
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书的一张纸的厚度,采取了如下步骤:
A.
量出一叠纸的厚度
B.
选用学生用的三角尺,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了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D.
取物理书内
页叠起压紧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其中
?步骤是错误的,应改为
?。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0分)
31.
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
图象如图所示,你能否判断出甲、乙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图中
点的含义是什么?
32.
手边有三把刻度尺,第一把分度值是
,第二把分度值是
,第三把分度值是
,请问哪把刻度尺最好,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30分)
33.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求:
(1)甲车运动的速度
;
(2)运动
秒,求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
。
34.
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从
点沿直线运动到
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
点到
点是作
?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小球从
点运动到
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5.
亚洲飞人苏炳添在今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以
秒
的成绩闯入男子百米决赛。
求:
(1)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如果他以这样的速度跑完
米需要多长时间?
(3)百米比赛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4)裁判员离起跑线
,摄像机的起始点在起跑线上,摄像机以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起跑线为零点,画出摄像机及裁判员
内的
图线。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B
3.
A
4.
A
5.
B
6.
B
7.
C
【解析】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时,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小船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小船的滑行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是生产科研活动,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D.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中,月亮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D
9.
C
10.
C
11.
A
12.
B
13.
B
14.
A
15.
B
【解析】物体相对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
物体相对于传送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正确;
传送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
传送带相对于物体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错误。
16.
D
17.
D
18.
A
【解析】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
和曝光时间为
,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
。
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
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
。
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
,则在时刻
和时刻
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19.
B
【解析】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
和
,小强正通过
处时,关卡刚好放行,
由
可得,小强到达关卡
时所用的时间:,所以关卡
不会挡住他;
每两个关卡间距离
,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
,
小强到达关卡
的时间:,,所以关卡
不会挡住他;
小强到达关卡
的时间:,,所以关卡
会最先挡住他。
20.
B
【解析】由图知,图中
段的路程
,故A错误;
已知测得
段的时间
,由图可知
,则
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知,测得
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小;故C错误;
如果将小车从
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
段的时间与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
,不可以将小车从
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
第二部分
21.
秒;分钟;小时
22.
船;山;船
23.
打点计时器;时间;
24.
静止;运动;相对
25.
米/秒;米每秒;千米/时;千米每(小)时
26.
位置变化
27.
;;
28.
不相等;变速曲线
29.
;西
【解析】由图乙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
由甲图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比乙的速度大,若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向西行驶。
30.
BDAC;C;
第三部分
31.
甲静止于离原点
米处;乙从原点出发,以
米/秒的速度向甲所在处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中
点表示甲、乙在第
秒相遇(在离原点
米处)。
32.
不能说哪把刻度尺最好;因为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度值,但它还和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哪把尺最好。
第四部分
33.
(1)
米/秒
【解析】。
??????(2)
若甲、乙同向,
米;
若甲、乙反向,
米
【解析】由图象可知,当
秒时,,,
若甲、乙同向,则
,
若甲、乙反向,则
。
34.
(1)
变速
【解析】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路程越来越大,不相等,则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
由图可知,由
到
小球的路程
,运动时间
,小球的平均速度
35.
(1)
【解析】平均速度:
;
??????(2)
【解析】由
得,他跑完
所需要的时间:
;
??????(3)
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时,比较它们所用时间的长短
【解析】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通过比较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4)
【解析】裁判员离起跑线
,保持静止状态;
根据
,运动员在
、
、
、
、
时离起跑线的距离分别为:
、
、
、
、
,所以摄像机及裁判员
内的
图线如图所示:
第9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