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
都是噪音
2.
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
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
3.
下列属于固体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
月球上宇航员靠无线电话交谈
B.
夜里雷雨交加把人惊醒
C.
地壳深处发生地震把声音传到地表
D.
听交响音乐会
4.
将一石块投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和水面上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鸟,则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
A.
鱼
B.
鸟
C.
同时听到
D.
无法确定
5.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
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
6.
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
A.
堵住耳朵,把振动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B.
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
C.
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D.
同学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7.
笛子发出悦耳的笛声,发声的物质是
?
A.
手指
B.
笛管中的空气柱
C.
笛管
D.
嘴唇
8.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10.
在相同的温度下,下列情况中,声音传播最快的是
?
A.
在水中
B.
在真空中
C.
在空气中
D.
在玻璃中
11.
人耳如果离过响的声源很近时,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
损坏耳廓
B.
伤害人的耳道
C.
耳蜗受到破坏
D.
使鼓膜受到伤害
12.
老师站在教室里讲课跟在操场上讲课相比声音要洪亮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教室里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
老师在教室内讲课的声音大
C.
教室窗户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物
D.
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
13.
人在吹口哨时的发声体是
?
A.
嘴唇
B.
舌头
C.
空气
D.
声带
14.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
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
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15.
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
双耳效应
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
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如图是细绳电话的工作原理图,请你将下列句子按工作原理先后次序排列。
()细绳振动;
()男孩的声带振动;
()纸杯
中的空气振动;
()振动传到了女孩的耳朵中;
()纸杯
中的空气振动。
排列次序为:
?。
17.
人耳是用来接收
?的器官,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能引起鼓膜的
?,又由于声波传递着
?,所以人们通过它可以对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作出相应的反应。自己把耳朵蒙起来能很清楚地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这种传播声音的方式是
?,耳廓是通过对声波的
?来收集声音的。
18.
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直接谈话,这是因为真空
?传播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9.
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
?。
20.
查阅下表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因素
:
?,依据:
?;
因素
:
?,依据:
?。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6分)
21.
人站在广阔的田野里高喊时,能否听到回声?为什么?
22.
敲击大鼓,鼓面振动,在鼓周围振动的空气并没有到达你的耳朵,但你还是听到了鼓声。简要分析其原因。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24分)
23.
一大炮在距观察者
千米处发射时,观察者在看到炮口闪光的
秒后才听到炮声,求炮声的传播速度。
24.
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
才能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多少
?对此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物理问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
)
25.
如果你在看见闪电
秒后才听到第一声惊雷,试估算发生闪电的云层离你有多远。有时在第一声惊雷之后,又能听到一阵隆隆的雷声,这隆隆的雷声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D
【解析】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到
;不同的人听觉范围不同,人的听觉范围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到声音的范围越来越小。
3.
C
4.
A
5.
D
6.
A
【解析】根据骨传导的特性,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振动音又尾部抵在牙齿上,通过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则为骨传导引起听觉。
7.
B
8.
C
9.
B
10.
D
11.
D
12.
A
13.
C
14.
A
15.
C
【解析】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
第二部分
16.
()()()()()
17.
声波;振动;信息;骨导;反射
18.
不能
【解析】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太空中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19.
振动;停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
20.
介质的种类;声音在空气、软木、煤油等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介质的温度;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不同温度时传播速度不同
第三部分
21.
略
22.
敲击大鼓,鼓面振动,推动鼓面周围的空气振动,这些空气又推动它们周围的空气振动,这样就由近及远地向外传播出去。
第四部分
23.
米/秒
24.
;雷声是怎样产生的?
【解析】因为
,
所以,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提出的物理问题:雷声是怎样产生的?
25.
米;雷声不断反射产生回声,听到连续的回声就是隆隆的雷声。
第6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