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习题课件(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习题课件(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9 09:00:22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新知识记
名师点睛
基础过关
以练助学 
思维拓展
能力提升
自主反馈




结构图示
以练助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原因
(1)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
(2)从领导力量看: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此,中国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3)从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时期,涌现出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并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
重难突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大的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大的不同是领导阶级不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无产阶级,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是资产阶级。
易错警示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①________。
2.爆发:②____________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③“____________,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日本
1919
外争主权
知识点二 五四运动的扩大
1.运动扩大:(1)④__________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2)6月5日,为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⑤________工人罢工、商人罢市。⑥____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⑦________。
2.重大胜利:⑧____________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⑨“____________”上签字。
陈独秀
上海
工人阶级
上海
北洋政府
巴黎和约
知识点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⑩______________的伟大?________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________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__运动。
2.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__________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走向?_____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反帝反封建
爱国
社会
思想启蒙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选择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C.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遭镇压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贵州毕节中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  )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签和约 ④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D
3.【山东德州中考】(改编)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
A.“扶清灭洋”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自强求富”
D.“民主科学”
4.【云南昆明中考】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它标志着中国(  )
A.近代史的开端
B.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C.新文化动的兴起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五四运动体现的精神主要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与科学
C.自强御侮
D.改革创新
B
D
A




1.【湖南张家界中考】这场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D
自主反馈
2.在五四运动中,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的原因是(  )
A.陈独秀、李大钊到了上海领导运动
B.上海学生运动规模超过了北京
C.工人罢工,并成为运动的主力
D.北京学生转移到上海继续斗争
3.《北京市民宣言》要求:“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之权利;免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人官职……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下列对于《宣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倡议建立民国
B.表达人民对南京临时政府的不满
C.反对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D.体现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
C
D
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说明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的斗争
B.工人阶级的斗争
C.知识分子的领导
D.上海商人罢市
5.【贵州黔东南中考】(改编)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B
6.【河南中考】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D.目的是要抵制经济侵略
7.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D.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C
B
8.【江苏镇江中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
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C.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
9.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①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C
10.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办工会,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这说明(  )
A.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D.五四运动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主力是工人
C
11.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有(  )
①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12.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彻底”主要是指(  )
A.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B.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A
13.【贵州毕节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
1919

5

4
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
5

6
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

6

28
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 1919

5

4
日,北京大学等
13
所大专院校
3
000
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
20
多个省
100
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巴黎和会。大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哪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其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
运动范围波及全国;各阶层人民广泛参与;彻底反帝反封建;取得了初步胜利。
(4)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力量;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4.【山西中考】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②都因不平等条约而发生
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 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15.【内蒙古通辽中考·历史理解】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D.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D(共15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阶段总结&复习提升
专题整合
网络结构
中考典例








要点一 比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比较项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不同点
领导者
先进的知识分子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基本
力量
先进的知识分子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表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影响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相同点
两者都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两者都属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都是思想大解放和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运动
要点二 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所处时
间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和政治目标
指导思想为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政治目标为建立君主立宪制或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为政治目标
群众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未彻底解决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结果与前途
有胜利的一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最终革命任务未完成,社会性质未改变
革命最终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同点
社会性质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
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考查角度
1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例1【河南】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在近代中国首倡这一价值原则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答案】D
考查角度
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例2【浙江嘉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解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答案】B
考点二 五四运动
例3【广西柳州】2019年4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某一运动1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解析】由所学可知,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答案】C
考点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
例4【云南】“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解析】“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又转移到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答案】A
考点综合
例5【江苏镇江】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的“外交大失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以进行概括。第(2)问据“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据材料三的“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可知其原因;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可知其影响。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做法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共34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知识记
名师点睛
基础过关
以练助学 
思维拓展
能力提升
自主反馈




结构图示
以练助学 
1.简述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这场运动“新”的具体表现
“新”是针对旧的。“新”的含义应该是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的文化,即用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反对封建的道德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用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与迷信。因此,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保守的、陈腐的文化。
这场运动的“新”在于它是对人们封建思想观念的洗礼,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所宣扬的民主和科学的观念直到今天仍在启迪着我们。
重难突破
2.提倡白话文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弊端,比如内容陈腐空洞,形式教条呆板,又晦涩难懂、脱离生活实际等。另外,旧文学是同旧思想相联系的,要反对旧思想,就要反对旧文学。
(2)意义:一方面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便于人们接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另一方面,白话文创作在内容上突出革命内容,使其成为反封建思想、礼教的重要武器。
3.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进步性
①对民主和科学的宣扬,打击了封建专制和迷信,为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扫清了障碍。
②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为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对新道德的提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对新文学的宣扬,使文学更接近人民群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2)局限性
①由于偏激的情绪,使知识分子在对待东西方文化时,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②影响只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没有发动广大群众。
③没有明确的纲领,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
1.图片名称:《青年杂志》封面。
2.创刊: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将其改名为《新青年》。
3.相关人物:《新青年》曾发表了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4.地位:《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读图学史
图示法记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学法指导




知识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①____________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②____________年,陈独秀在③________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代表人物:陈独秀、④________、⑤__________、鲁迅等。
4.重要阵地:《新青年》和⑥____________。
思想文化
1915
上海
胡适
李大钊
北京大学
知识点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⑦《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⑧___________的吃人本质。(2)新文化运动提倡⑨_______与科学。(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⑩___________。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________逐渐普及开来。
2.意义:(1)积极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________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____________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狂人日记
封建礼教
民主
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白话文
封建道德礼教
科学
五四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
传统文化




一、选择题
1.【四川广安中考】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D
2.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下列哪一位人物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密切相关(  )
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蔡元培
3.【甘肃庆阳中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运动高举的大旗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D
D
4.【广西百色中考】(改编)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5.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提倡民主和科学
C
D
6.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狂人日记》
D.《敬告青年》
7.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一一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8.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C
D
B
二、非选择题
9.识图,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陈独秀;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
(2)他们掀起这一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尊孔复古逆流。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建设新文学,推倒旧文学。
(3)这一运动是我国近代化过程中学习西方的什么阶段?
是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阶段。
(4)如何看待这次运动?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C
自主反馈
2.【山东烟台中考】(改编)“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年)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C
3.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背景
B.开始标志
C.阵地
D.代表人物
D
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思想界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鸿章、鲁迅等
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
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B
5.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四川泸州中考】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C
D
7.【湖北咸宁中考】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8.【湖南岳阳中考】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了四次重大探索。下列匹配错误的是(  )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C.戊戌变法——变法图存
D.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
D
9.【四川南充中考】“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C
10.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A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 1918年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很快就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
(1)材料一所反映的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民主与科学。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同时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材料二涉及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请列举出这方面的一例代表作品。这项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使白话文逐渐普及,为大众所接受。
(3)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爆发、科学救国思想的发展,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12.“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主张在哪一运动中得以实践?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主要作用。
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促进思想启蒙,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怎样的历史功绩?
推翻了清朝统治,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思想风暴】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4)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请写出两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规律揭示】
(5)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什么趋势?
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13.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D(共31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知识记
名师点睛
基础过关
以练助学 
思维拓展
能力提升
自主反馈




结构图示
以练助学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的具体表现
(1)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2)有了新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
(3)有了新的领导组织——中国共产党。
(4)有了新的斗争途径——充分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5)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重难突破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革命组织和领导者。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①《_____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发展: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②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工人运动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夏,③____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1)时间、地点:④____________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2)代表:⑤__________、董必武、李达等13人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3)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⑥____________,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⑦______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4)意义:中共一大标志着⑧______________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陈独秀
1921
毛泽东
工人运动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
3.中共二大:(1)时间、地点:1922年7月,在上海。(2)内容: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⑨____________,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⑩__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点三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领导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况: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爆发:?____________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2)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__________的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3)认识: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__________,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打倒军阀
反帝反封建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3
吴佩孚
同盟者




一、选择题
1.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新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  )
A.“德先生”和“赛先生”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2.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比较全面、系统介绍的长篇论文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D
C
3.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和建立地点分别是(  )
A.李大钊 北京
B.毛泽东 长沙
C.周恩来 天津
D.陈独秀 上海
4.【湖南邵阳中考】如果你想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现场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前往(  )
A.南京
B.长沙
C.广州
D.上海
D
D
5.【辽宁营口中考】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领导工人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C
B
7.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指导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8.1923年2月,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义和团运动
A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与工人运动的发展。
(2)结合教材知识,请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的。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材料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浙江嘉兴南湖。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自主反馈
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它们的刊行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哪一阶级的结合(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B
3.【四川雅安中考】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
A.蔡元培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D
4.某校八年级的学生要设计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黑板报内容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5.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中共二大
D.辛亥革命
A
6.【山东青岛中考】(改编)“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A
7.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
8.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9.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体现在(  )
①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 ②改变了近代以来革命屡败的局面 ③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思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C
10.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
A.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11.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中国的国情,调整实现民族独立的革命路线。面对中共一大一些不切实际的路线和方针,中共二大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其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扫清障碍
C.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
D.党在斗争中成熟了
C
C
12.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出现了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工人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组织推动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
D.日本侵略的加剧
1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提供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C.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必须开展武装斗争
A
B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中国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____________,发生于____________年,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次“大会”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国内代表来自地区较广泛;既有国内代表也有国际代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
1921
上海→(浙江)嘉兴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大会”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5)结合现实,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今天国家复兴,你的感悟或结论是什么?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15.1921年3月,李大钊给河南郑州工人讲课。当时学习的工人姜海世回忆道:李大钊很幽默地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这段回忆说明(  )
A.李大钊建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李大钊向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