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练: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练: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08 12: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下列物质中不是声源的是
?
A.
飞行的蜜蜂
B.
运转的马达
C.
张紧的橡皮筋
D.
演奏的乐器
2.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巧
3.
一种神秘的声波武-“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
半导体
B.
磁性物质
C.
真空带
D.
金属物质
4.
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
A.

B.
小鸟
C.

D.
无法确定
5.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
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
6.
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
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
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
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7.
如果自行车轮胎内的气过多,轮胎在阳光照射下,轮胎温度升高或在重压时会破裂并发出很大的响声,这是由于
?
A.
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
轮胎这种材料破裂时发出的声音
C.
轮胎内空气受重压而发出的声音
D.
轮胎内空气在温度升高时发出的声音
8.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9.
耳聋病人有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其中传导性耳聋病人可以通过佩戴骨导式助听器提高听力,骨导式助听器是一种通过骨传导方式改善听力的助听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且
?
A.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B.
固体能够增大声波振动的强度
C.
固体能够减弱其他噪声
D.
固体能够增大声音的传播速度
10.
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刚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下表可知
?
A.
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
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
D.
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11.
人耳如果离过响的声源很近时,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
损坏耳廓
B.
伤害人的耳道
C.
耳蜗受到破坏
D.
使鼓膜受到伤害
12.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可以在墙壁内传播
C.
声音在墙壁内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
D.
声音的反射,反射后的声音,使原声增强
13.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
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4.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15.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的反射
B.
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
声音在墙壁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
?
产生的,并通过
?
传入我们耳中的。
17.
人耳是用来接收
?的器官,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能引起鼓膜的
?,又由于声波传递着
?,所以人们通过它可以对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作出相应的反应。自己把耳朵蒙起来能很清楚地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这种传播声音的方式是
?,耳廓是通过对声波的
?来收集声音的。
18.
在一根较长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来的,总共可以听到
?次声音。
19.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

?

?。
20.
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请你根据物理规律合理设想两个生活中的相关情景:
()
?;
()
?。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6分)
21.
如图甲是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建筑全貌,图乙是圆形围墙对声音的反射示意图,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附近说话,在墙内任何位置都可听到回声。
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已学的知识,请回答:
(1)要使墙面对声音的反射效果较好,在修建时对墙面的状况有何要求?
(2)为什么人站在墙内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声音?
22.
如图所示,将下列发声体与其发声时振动部分的物态的对应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24分)
23.
如图所示,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年,在日内瓦湖上,两只船相距
千米。在一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击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他看到火药发光
秒后听到水下的钟声,这个实验测出的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是多少(速度
路程/时间忽略光在水中的传播时间)?
24.
一辆汽车以
千米/时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
秒后听到前方大山对喇叭声的回声。求此时汽车与大山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25.
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行的峡谷,鸣笛后经
秒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再经
秒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求:这个峡谷的宽度。(空气中声速为
米/秒)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C
3.
C
【解析】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半导体、磁性物质和金属物质都是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
A
【解析】向水面扔石头,石头撞击水面,引起水振动产生声音;
站在岸边的人和空中的小鸟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速度较慢;水中的鱼听到声音是通过水传播的,由于液体传声比气体快,所以最先听到声音的是水中的鱼。
5.
D
6.
D
7.
A
【解析】由于轮胎破裂时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破裂、重压和温度升高都不会发出声音,故BCD都是错误的
8.
C
9.
A
10.
B
11.
D
12.
D
【解析】一个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
13.
C
【解析】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14.
C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15.
A
第二部分
16.
振动;空气
17.
声波;振动;信息;骨导;反射
18.
铁管;空气;两
19.
流动的空气;马的声带;流动的水
20.
相隔并不远的两个人谈话交流时,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无法及时交流,造成很大的不便;
超声波测速仪将不能正常工作
第三部分
21.
(1)
墙面质地要硬,表面要光滑,整个成圆形
??????(2)
因为围墙能将墙内发出的声音反射到围墙的任何位置。
22.

第四部分
23.
米/秒
【解析】,所以这个实验测出的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是
米/秒。
24.

25.

第1页(共7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