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08 12: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2.
下列运动中,最接近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奥运会上百米赛跑
B.
自由下落的苹果
C.
从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
D.
站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顾客
3.
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
.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
?
A.
猎豹最大
B.
旗鱼最大
C.
褐海燕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4.
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上单位,下列他的记录结果中,哪一种数据的单位是
?
?
A.
一位同学身高
B.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
C.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
D.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
5.
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失误
B.
误差在测量中是可避免的
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D.
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
6.
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环节顺序正确的是
?
A.
猜想、提问、设计实验、结论和评估、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B.
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和评估
C.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提问、猜想、评估
D.
分析和论证、提问、设计实验、猜想、结论和评估、进行实验
7.
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
枯黄的树叶落地
B.
电铃声传入人耳
C.
太阳光照射大地
D.
桃树上结了桃子
8.
用最小刻度值为
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书的宽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
毫米
B.
厘米
C.
分米
D.
毫米
9.
要测量
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

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10.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速度公式可以得出,速度跟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
从速度公式可以得出,速度跟物体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C.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
D.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
11.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米的两点,甲车从
点、乙车从
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运动的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

?
A.
甲、乙之间距离可能增加
B.
甲、乙之间距离一定缩短
C.
甲的速度一定等于乙的速度
D.
甲、乙之间距离可能不变
12.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13.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A.
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
中学生行走一步
D.
人打一个哈欠
14.
位于中国科技馆一层的“华夏之光”展厅中展览了很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展品,让公众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宏观视角下感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如图给出的四展品中,用来计时的是
?
A.
B.
C.
D.
15.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两车相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一定向东运动
D.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
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
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
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17.
在学校达标运动会上,小明百米测试时,前
平均速度是
,后
的平均速度是
。小明百米测试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18.
流速为
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
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
甲船
千米,乙船
千米
B.
甲船
千米,乙船
千米
C.
甲船
千米,乙船
千米
D.
无法确定
19.
匀速前进的队伍长为
米,通讯员以恒定速度从队尾走到队首,然后保持速度大小不变回到队尾,此时队伍走过的路程为
米,则通讯员走过的路程为
?
A.

B.

C.

D.

20.
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
步。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
步,路程约
。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20分)
21.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符号
?表示。
22.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与
?。
23.
如图所示的秒表的分针圈中的分度值为
?
,秒表此时的示数为
?

24.
如图,“天舟一号”正在给“天宫二号”在轨补加推进剂,在燃料加注过程中,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
?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
?
的。(填“运动”或“静止”)
25.
?
????????????????????
?

26.
把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等这类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
?.
27.
在下列常见物体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纸的厚度是
?
(2)教室的高约为
?
(3)中指的长约为
?。
28.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纸锥竖直下落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质量、形状不同的纸锥进行竖直下落实验,并用闪光照相机记录不同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曝光一次,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图()、()中,纸锥的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中纸锥的锥头更尖。图()、()中,纸锥的形状相同,质量不同,()中纸锥质量较大。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中的()与(),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②分析比较图中的()与(),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29.
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
,步长是
,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
;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
30.
如图所示,铅笔上密绕了一组细铜丝,这几圈细铜丝的总长度为
?
,铜丝的直径是
?
。如果铜丝排绕不紧密,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0分)
31.
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
图象如图所示,你能否判断出甲、乙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图中
点的含义是什么?
32.
测量的目的是
?。小李同学利用米尺测量篮球场的宽度,经测量发现宽度为
。请指出该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30分)
33.
甲、乙两车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
图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
米/秒。求:
(1)甲运动
米所用的时间

(2)此时乙通过的路程

34.
如图所示,向右沿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


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
,图中标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度均代表
。由图可知,
(1)小车做的是匀速运动、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2)它从
点运动到
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35.
“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去梁子湖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
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梁子湖距离为
;“”意义为: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
,则汽车通过这一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梁子湖最快要用几分钟?
(3)在行驶途中,遇到交通部门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这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
所示,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且保持不变,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在
?测速仪(填“远离”或“靠近”),计算则此时汽车速度是多少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D
【解析】奥运会上百米赛跑的运动员速度不断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苹果自由下落时速度不断变大,不是匀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
从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自动扶梯的运动接近匀速直线运动,随自动扶手梯上楼的顾客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D符合题意。
3.
C
【解析】旗鱼的速度

猎豹的速度

褐海燕的速度
4.
B
【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
左右.不符合题意;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
,在
左右.符合题意;
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在
左右,字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
左右.不符合题意;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在
左右,接近
.不符合题意.
5.
C
6.
B
【解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7.
A
【解析】A、枯黄的树叶落地,树叶的位置相对于树枝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电铃声传入人耳,是声音的传播,不属于机械运动;
C
、太阳光照射大地,是光的传播,不属于机械运动;
D
、桃树上结了桃子,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属于机械运动.
8.
D
【解析】最小刻度值为
毫米的刻度尺所测出的数据,倒数第二位应是毫米位,最后一位是估读值.
9.
D
【解析】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C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10.
C
【解析】由速度公式
可知,当时间相同时,速度跟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本选项缺少条件“时间相同”,故A错;
由速度公式
可知,当路程相同时,速度跟物体运动的时间成反比,本选项缺少条件“路程相同”,故B错;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也可以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故C正确、D错。
11.
A
12.
C
【解析】
,应为
,故本选项错误;
,在计算过程中进率没有单位,本选项错误.
,符合单位之间的换算,故本选项正确;
,应为
,故本选项错误;
13.
B
【解析】【分析】在这些经历中,同学只要对一秒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就不难找到答案,如果实在搞不清,可以现场做一下小实验,比较,然后排除错误答案。
【解析】解:、人眼睛迅速眨一下,比心脏跳得快,约为0.3秒。
、心脏正常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秒。
、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大约需要0.5秒。
、人打一个阿欠,大约需要4~7秒。
通过比较:最接近一秒,符合题意;、、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能对不同的时间进行比较。
14.
B
【解析】古诗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日晷”、“漏”、“焚香”。水转纺车、地动仪、水转石磨墨都不是来计时的,故选:B。
15.
D
【解析】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故A错误;
若乙车向东运动,则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一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若乙车静止不动,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一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
若乙车向西运动,且运动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一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
16.
B
17.
B
【解析】由
可得,前
所用时间


所用时间

百米全程用时:;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
。与B选项比较接近。
18.
B
【解析】由图可知,,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

乙船的实际速度

木桶的速度

根据
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
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所以,
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
故选:B。
19.
C
20.
A
【解析】
,,
则陈老师行走的速度:

一步的长度为
,最接近于

第二部分
21.
秒;
【解析】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用符号
表示。
22.
青山;乘客。
【解析】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车行绿色中是车在运动,所以应选车之外的青山为参照物;风景扑面来是风景在运动,所以应选风景之外的乘客为参照物。
23.

【解析】秒表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4.
静止;运动
25.

【解析】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26.
机械运动
【解析】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都是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7.
(1);(2);(3)
【解析】(1)人的头发直径在
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
左右;
(2)一层楼的高度在
左右,教室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在
左右;
(3)一支粉笔的长度在
左右,中指长度略小于
,在
左右。
28.
①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时,锥头越尖,下落时间越短;
②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时,质量越大,下落时间越短
【解析】①分析比较图中的()与(),纸锥的质量相同,形状不同,在相同的时间,()中纸锥的锥头更尖下落时间更短,由控制变量法可得,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时,锥头越尖,下落时间越短;

分析比较图中的()与(),纸锥的形状相同,质量不同,()中纸锥质量较大,在相同的时间,()中纸锥的质量更大下落时间更短,由控制变量法可得,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时,质量越大,下落时间越短。
29.
;静止
【解析】由题意和图示可得,
小明行走的路程

他步行的速度

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手机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
30.
;;偏大
【解析】①
刻度尺上的分度值为
;线圈左侧与
对齐,右侧与
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


数出线圈的圈数为
,所以铜丝的直径为


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铜丝排绕不紧密,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
第三部分
31.
甲静止于离原点
米处;乙从原点出发,以
米/秒的速度向甲所在处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中
点表示甲、乙在第
秒相遇(在离原点
米处)。
32.
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选用的测量工具不合适,数据记录没有单位。
第四部分
33.
(1)
秒。
【解析】。
??????(2)
米。
【解析】。
34.
(1)
加速
【解析】由图知
,,,小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则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2)
【解析】由图知小车的路程
,小车运动时间
,小车的平均速度

35.
(1)
不能超过

【解析】交通标志牌“”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

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
,则通过这一段的平均速度:

??????(2)
【解析】从标志牌到梁子湖行驶的最短时间:

??????(3)
靠近;
【解析】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经过的时间为

则超声波通过的距离: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经过的时间为

则超声波通过的距离:



所以,汽车在靠近测速仪;
之间的距离: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
,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
时刻,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经过的时间为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
点的时刻应该是

汽车从
点到
点行驶的时间: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

第4页(共1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