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新课讲解
本课小结
随堂训练
新课引入
学习目标
1.掌握老子、孔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2. 掌握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如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等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3.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目标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新课引入
学派:
时间:
著作:
思想:
地位:
道家
春秋
《道德经》
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知识点一 老子
新课讲解
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顺应自然。
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老
子
朴素辩证法思想:
《道德经》书影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老子骑牛图(明)
老子塑像
知识点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书》《礼》《易》《乐》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春秋》是为“六经”。
大思想家
核心思想:仁
道德:主张仁者爱人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大教育家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主张有教无类
采取因材施教
历史影响: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儒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孔子讲学图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问:该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阅读材料: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孔子以上三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经常温习
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定《诗经》 《尚书》 《礼》《易》 《春秋 》
言论记录
《论语》
《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
——赵普[宋]
做人要“仁爱”;做事要“踏实”;做学问要“勤奋”。这是任何时代的人们都应该遵循的人生基本准则。
曲阜三孔
孔林
孔庙
孔府
2015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孔子思想的影响
美国
韩国
澳大利亚
北欧
1、孔子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分成哪两部分?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有哪些成就?
阅读并思考
孔子
思想家
教育家
“仁”--仁者爱人
“礼”--社会礼仪规范
政治--以“德”治国,以“礼”治国
创办私学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当仁不让与师”等
思想延伸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名:
生活时期:
学派: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孟子
战国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儒家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荀子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战国
“百家争鸣”的影响有哪些?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 冲击。社会发展了
2、各国竞相改革,拥有文化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推动思想发展。要人才
3、孔子创办私学以来,私人办学盛行,为各派学说传播提供了阵地。有人才
4、各学派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各国竞相改革
(商鞅变法)
宽松的学术氛围 不同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引 起
社会变革
政治
经济
商业繁荣
城镇兴盛
文化
私学兴盛
百家争鸣出现
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2、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思想为后世统治者加强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延用整个封建时代。成为中国人思想文化的风格。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春秋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仁”,实行德政,有教无类等,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礼治”
顺其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顺应民意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本课小结
随堂即练
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句古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C.《道德经》 D.《论语》
2.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D
B
D
4.如图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下列属于这位人物思想的是( )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爱人”“为政以德” D.改革,法制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以后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其实我国古代先秦思想家就有了这方面的认识,这位思想家是( )
A.道家庄子 B.儒家孟子 C.法家韩非子 D.墨家墨子
6.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是哪一领域的变革( )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思想文化领域 D.军事领域
C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