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日晷
四年级 科学
9:00
10:00
11:00
15:00
14:00
13:00
12:00
这个规律可以为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帮助?
同学们的观点
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以做个“太阳钟”来测定时间。
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当“指针”,将观测记录纸当“表盘”,并在上面划分出“小格子”当刻度。
古人通过长时间观察,同样发现了这个变化规律、产生了“制作太阳钟”的思考。
随后以此为基础,经过不断观测、思考、调试和改进,发明出了伟大的计时工具——日晷(guǐ) 。
日晷的故事
日晷的故事
日晷的故事
日晷的故事
日晷分为多种类型,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据一些资料表明: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使用日晷。
日晷简介
赤道式日晷
主要组成部分:晷针、晷面
十二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zǐ) (chǒu) (yín) (mǎo)
子 丑 寅 卯
23:00~1:00 1:00~3:00 3:00~5:00 5:00~7:00
(chén) (sì) (wǔ) (wèi)
辰 巳 午 未
7:00~9:00 9:00~11:00 11:00~13:00 13:00~15:00
(shēn) (yǒu) (xū) (hài)
申 酉 戌 亥
15:00~17:00 17:00~19:00 19:00~21:00 21:00~23:00
地理纬度
北京地理纬度:大约北纬40°
春分至秋分——看晷面的北面 秋分至春分——看晷面的南面
说说你对赤道式日晷的了解
在安装赤道式日晷时,晷针要与晷面垂直,晷针上端要指向北极星。
日晷南北两面都会使用到,只是一年中不同时段使用的晷面不同。
全国各地所使用的赤道式日晷,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不会完全一样,需要经过测定才准确。
自制赤道式日晷
时辰:
组成:
晷针
晷面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名 称
使用材料
制作要点提示
晷 针
牙签、小棒
穿过晷面正中
晷 面
瓦楞纸、泡沫板
圆规画圆、量角器30°分12格
底 座
瓦楞纸、硬纸板
粘贴、晷针与地面夹角大约40°
同学们的纸工日晷
材料分拣
组装连接
插入晷针
调整角度
“90度”—“北京地理纬度”=“晷面与地面夹角”
90°— 40°= 50°
日晷套材
9:00 -- 辰时(正)
套材观测结果 一
套材观测结果 二
12:00 – 午时(正)
纸工日晷观测结果 一
观测结果如何?
10:00
10:00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纸工日晷结构 一
改进方向:
标记时辰位置、增加测量角度的部件……
纸工日晷观测结果 二
10:00
10:00
纸工日晷结构 二
改进方向:
用硬纸板、晷针长度要足够两面使用……
纸工日晷观测结果 三
纸工日晷观测结果 三
10:00
10:00
课堂小结
日晷的发明和使用,主要运用了阳光下竿影规律性变化的原理。古人通过持之以恒的观测,才发现了“光与影”变化的规律,随后又通过锲而不舍的制作和改进,才发明了日晷,从而为古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单元回顾
1.研究了影子的形成条件。
2.研究了影子的多种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了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4.认识了日晷发明发展科技史。
5.制作和使用了赤道式日晷。
期待更多发现
“光与影”的有趣之处还有很多……
做好《地球的故事》学习准备
红色橡皮泥
小木棍
篮球(或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