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星球地图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森林地区常常有较多的降雨,其主要原因是()
①森林能提高该地区大气的温度?
②森林能降低该地区大气的温度
③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的湿度?
④森林能减小该地区大气的湿度
⑤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A.
②③
B.
④⑥
C.
①⑤
D.
②④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降水过程,并做了详细记录(见如表),据此完成2~3题。
本月降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降水日期
2日
7日
16~17日
25日
27日
30日
降水量(mm)
45
11
147
36
58
9
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A.
1530mm
B.
306mm
C.
147mm
D.
51mm
“雨极”乞拉朋齐多雨的原因是( )
A.
气温高,常有对流雨
B.
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
C.
常有冷暖空气在此交汇,雨水丰富
D.
四周环海,深受海洋的影响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
A.
该地某一年的降水量
B.
该地降水最多一年的降水量
C.
该地多年平均的降水量
D.
该地降水最少一年的降水量
读古诗,完成问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的降水类型最有可能是( )
A.
对流雨
B.
锋面雨
C.
地形雨
D.
台风雨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是(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D.
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 )
A.
200毫米以下
B.
500毫米以上
C.
1000毫米以上
D.
2000毫米以上
亚欧大陆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读图,回答问题。
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冬冷夏热
B.
乙地夏季炎热干燥
C.
丙地冬季温和多雨
D.
丁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读如图,根据降水量各月分配情况,可知此地(北半球)的降水类型属于( )
A.
全年多雨型
B.
全年少雨型
C.
夏季多雨型
D.
冬季多雨型
被称为世界“雨极”的是( )
A.
火烧寮
B.
乞拉朋齐
C.
吐鲁番
D.
阿塔卡马沙漠
读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问题。
如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呈现出的自然景观是( )
A.
森林
B.
草原
C.
荒漠
D.
冰川
以下是学习中国气候时常用到的四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四幅图中,表示降水年际变化的是( )
A.
①图
B.
②图
C.
③图
D.
④图
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完成问题。
按照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来说,A处降水量大于J处
B.
一般来说,B处降水量大于F处
C.
一般来说,D处降水量大于I处
D.
一般来说,I处降水量大于H处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完成问题。
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
同一时间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
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D.
中纬度内陆降水多,沿海降水少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A.
3、4月
B.
5、6月
C.
7、8月
D.
9、10月
如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世界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 )
A.
回归线附近
B.
内陆地区
C.
赤道附近
D.
极地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雨水较多,南方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观测了当地5月全部的降水过程并记录在下表。该市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560毫米。据表完成问题。
降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降水日期
4日~5日
7日~8日
13日
17日~21日
24日~26日
降水量(mm)
19
25
22
101
33
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A.
1560mm
B.
156mm
C.
130mm
D.
200mm
读图,完成问题.
西安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
A.
夏季多雨
B.
全年少雨
C.
全年多雨
D.
夏季少雨
如图是我国东部四个城市的逐月降水量图,从图中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是( )
A.
时间分配不均匀
B.
年际变化大
C.
南北相差不大
D.
东西差异大
仔细读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完成问小题。
四地中的某地,农业生产在夏季必须依靠灌溉,该地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如图为“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半球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主要分布在______(纬线)附近,这里年降水量多在______毫米以上。
(2)A、B两地分别为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两地年降水量差异______,东岸年降水量比西岸______。
(3)C地年降水量比D地______,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4)乞拉朋齐位于______山脉南麓,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降水量的单位是______.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相比,______降水多;亚欧大陆沿海与内陆地区相比,______降水多.
(2)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为______雨、______雨和______雨三种主要类型.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和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的东北山麓,被形象地称为地球的“雨极”,这两个地区的降水类型属于______雨.
(3)降水量的测量装置是______。
(4)请举例说出降水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______。
(5)根据表格数据绘制某地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该地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mm)
2.8
5.2
9.5
21.5
26.5
60.7
113.7
125.4
57.5
26.4
11.1
2.2
分布特点:______。
读如图1所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与B地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由此可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
(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地(填字母),降水最少的是______(填字母),引
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3)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地(填字母),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地(填字母)。这说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______岸降水较多,大陆______岸降水较少。
(4)如图2所示三幅降水量柱状图中,与A地相符的是______,与C地相符的是______。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在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降水______(多或少),高纬度地区(两极地区)降水______(多或少),影响降水的因素是______.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多或少);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降水______(多或少).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与大陆内部年降水量相比,沿海地区降水______,大陆内部降水______,影响降水的因素是______.
(4)在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______(多或少),影响降水的因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森林对降水的影响,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森林由于有蒸腾作用的影响,森林能降低附近地区大气的温度,森林能通过蒸腾作用,增加附近地区大气的湿度,从而增加降雨的可能,森林能增加附近地区大气中的氧的含量,但是这一点对于降水没有多大的影响,②③对,①④⑤错。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当月降水量=45+11+147+36+58+9=306毫米,B对,ACD错。
故选:B。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每个月的降水量就是这个月每一天降水量的总和。
本题考查月降水量的计算,结合表中数据解答即可。
3.【答案】B
【解析】解: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由于位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818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世界降水最少的“干极”出现在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故选:B。
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考查地形地势对降水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4.【答案】C
【解析】解: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称作降水量。一年中每月降水量的平均值的总和就是年降水量。
故选:C。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考查年降水量的概念,要理解记忆.
5.【答案】B
【解析】解:“好雨”的降水类型最有可能是锋面雨,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比较轻,被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
故选:B。
空气上升运动时,气温才会下降,水汽才会凝结形成降水。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比较轻,被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是锋面雨。
本题考查我国的降水类型,要比较记忆不同降水类型的成因,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A
【解析】解: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故A正确;
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故B错误。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C错误。
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D错误。
故选:A。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的降水规律,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教材中世界降水分布图解答,要理解记忆。
7.【答案】A
【解析】解:根据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西岸多以沙漠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故选:A。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牢记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8.【答案】B
【解析】解:从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气候温和,全年温差较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丙地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B。
甲位于欧洲西部;乙位于欧洲的南部,濒临地中海;丙位于印度半岛;丁位于马来半岛。
考查亚欧大陆各地的气候特点和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认真读图判断出四地气候类型分析解答即可。
9.【答案】C
【解析】解:由图中北半球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7月、8月降水丰富。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降水量多说明此降水类型属于夏季多雨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
故选:C。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结合图中降水的月份来解答此题。
考查不同气候的降水特点,在掌握属于北半球的气候基础上,结合图示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西南季风从南印度洋带来湿气,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被称为世界的“雨极”。
故选:B。
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西南季风从南印度洋带来湿气,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被称为世界的“雨极”.
主要从地形的因素理解乞拉朋齐降水多的原因.
11.【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景观以雨林(森林)为主,而不是以草原、荒漠、冰川为主,A对,BCD错。
故选:A。
图中的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分布于赤道地区,该气候区内植被高大而茂盛,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考查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景观,结合气候特点分析解答。
12.【答案】A
【解析】解:四幅图中,①图说明我国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②图说明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③图说明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④图表示的是气温季节变化。
故选:A。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最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降水年际变化是对多年降水量变化而言,例如近十年来的年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可称为年际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应用,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并结合降水年际变化的概念读图理解解答。
13.【答案】D
【解析】解:世界降水的规律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J两极地区降水少,故A叙述正确;
回归线穿过的F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B东岸降水多,故B叙述正确;
中纬度DH沿海地区降水多,I内陆地区降水少,故C叙述正确,D叙述错误。
故选:D。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
14.【答案】A
【解析】解:受纬度因素和太阳高度角的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故A正确。
同一时间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故B错误。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这里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故C错误。
中纬度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故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A。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世界降水的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本题考查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解答此题即可。
15.【答案】C
【解析】解:从气候资料上来看,该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7、8两个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故选:C。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等信息。
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分析。熟记掌握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解答即可。
16.【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世界降水的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的降水规律,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图示记忆解答此题,属于基础题。
17.【答案】D
【解析】解:每个月的降水量是这个月每一天降水量的总和;题干中当月降水量=19mm+25mm+22mm+101mm+33mm=200mm。
故选:D。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每个月的降水量是这个月每一天降水量的总和。
本题考查月降水量的计算,理解月降水量概念计算即可。
18.【答案】A
【解析】解: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月份是6、7、8月,由此得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多雨;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等信息,以此分析结合图示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识图解答即可。
19.【答案】A
【解析】解:我国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从四个城市的年降水分布情况来看,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是:时间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降水少,夏秋季节降水多。年际变化、南北差异、东西差异无法确定。
故选:A。
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
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图中四城市的年降水分布情况解答即可。
20.【答案】A
【解析】解:夏季依靠灌溉来发展农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图中甲指的是地中海气候。
故选:A。
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结合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来分析来解答此题。
考查气候资料的判断,结合图示判断出气候类型解答即可。
21.【答案】(1)赤道?
?
2000
(2)大?
?
多?
?
(3)多?
?
海陆位置?
(4)喜马拉雅?
?
地形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和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
(1)读图可得,北半球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这里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2)A、B两地分别为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的A地年降水量比西岸的B地降水多。
(3)C地年降水量比D地多,C位于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4)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降水多,所以说该地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22.【答案】毫米(mm)?
赤道地区?
沿海地区?
对流?
地形?
锋面?
地形?
B?
降水可以调节气候,可以灌溉农作物,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
夏秋多;冬春少
【解析】解:(1)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亚欧大陆沿海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降水多;
(2)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多降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被称为“雨极”。世界降水最少的“干极”出现在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3)降水量的测量装置是B图中的雨量器与量杯;
(4)降水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降水可以调节气候,可以灌溉农作物,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
(5)据表格数据绘制该地降水量柱状图即可。根据图示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秋降水多,冬春少。
故答案为:
(1)毫米(mm);赤道地区;沿海地区;
(2)对流;地形;锋面;地形;
(3)B;
(4)降水可以调节气候,可以灌溉农作物,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
(5)
;夏秋多;冬春少。
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测量时,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准确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降雨结束后,要及时把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降雨的降水量。
本题考查降水的相关知识点,结合降水量图的绘制及降水量的概念等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23.【答案】A>B?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
E?
海陆位置?
N?
M?
西?
东?
③?
①
【解析】解:(1)读图可得,A地位于赤道地区,B地位于亚洲北部,两地的降水量大小关系为A>B,由此可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C地,该地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最少的是E,该地位于中纬度的内陆地区,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3)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N地,降水量较少的是M地,这说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西岸降水较多,大陆东岸降水较少。
(4)如图2所示三幅降水量柱状图中,与A地相符的是③,该地属于全年多雨型;与C地相符的是①,该地属于夏季多雨型。
故答案为:(1)A>B;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C;E;海陆位置;(3)N;M;西;东;(4)③;①。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解答即可。
24.【答案】多?
少?
纬度因素?
多?
少?
多?
少?
海陆因素?
多?
地形因素
【解析】解:(1)世界降水的规律是:低纬度地区降水多,高纬度地区降水少,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在南北回归线两侧,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东岸夏季时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而西岸则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造成的,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4)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明显,比背风坡的降水更多,如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就是位于印度洋的迎风坡。
故答案为:(1)多;少;纬度因素;(2)多;少;(3)多;少;海陆因素;(3)多;地形因素。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等。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要牢记,属于中等题。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