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9 09:46:39

文档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说一说自己读书的目的,并写下来,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图片了解当时的社会,根据内容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授、创设情境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视频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1)抱负胸怀(2)赞叹训斥(3)疑惑不解左顾右盼
同桌互换批改,思考这三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1、回忆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四大要素是什么?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都写了哪些时间和地点?
a.新学年开始修身课上
b.
12岁那年奉天
c.
一个星期天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几件事?每件事从哪儿到哪儿?
第一件事(1—10)自然段
第二件事(11—14)自然段
第三件事(15—17)自然段
三、深入研读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中华不振”
学习第一件事
1、
自由朗读1—10自然段,作者是如何写这件事的?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思考:其他学生和周恩来读书的目的又什么不同?
其他学生读书目的:为自己
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为国家
4、引导学生找出这件事的主要人物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这件事的关键句。
5、学生结合四要素概括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新学年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回答魏校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第二件事
指名学生朗读11—14段自然段
学生尝试结合四要素概括第二件事的主要内容。
朗读体会伯父所说的话。
“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结合历史图片体会“中华不振”
总结方法: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第二件事主要讲了:十二岁那年,在奉天,周恩来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感到疑惑不解。
学习第三件事
自由朗读15—17自然段,概括第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
3、强调方法: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句子进行概括。
第三件事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在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
学生朗读16自然段体会“中华不振”
学生思考:这三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运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把三件事连起来说一说。
四、朗读诗歌,激发爱国热情
1、播放《大江歌罢掉头东》,学生齐读诗歌,体会周恩来的爱国之情。
2、观看《建国70周年阅兵》视频,体会现在中国的强大,激发爱国热情。
3、学生说一说自己读书的目的。
五、作业: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的书,进一步了解伟人。
2、你的读书目的是什么?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六、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周恩来
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结果
1.周恩来
听说
中华不振
原因
2.周恩来
体会
中华不振(共26张PPT)
1
胸怀
抱负
2
赞叹
训斥
3
疑惑不解
左顾右盼
写景状物
写人记事
童话故事
议论说理
……
写人记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1.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2.
十二岁那年
奉天
3.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时间
地点
课文写了几件事?
每件事从哪儿到哪儿?
第一件事(1——10)
自然段
第二件事(11——14)自然段
第三件事(15——17)自然段
集体读
个人读
分角色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思考:同学们读书的目的与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周恩来:
为了自己
为了国家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其他同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学习
应当
这个
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中华不振
中华不振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
?
?
?
?
?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讲述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
?
?
?
?
?
19岁那年,周恩来怀揣着这个理想,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suì

chóu
dǎo

作业:
1.阅读写关于周恩来总理的书籍
2.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