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多彩的光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多彩的光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08 19: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小明在岸上看池水会比实际的浅的原因是
?
A.
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
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C.
光从池底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
D.
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2.
如图所示,小明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
A.
B.
C.
D.
3.
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A.
在屏上只能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
能得到物体清晰的不完整的像
C.
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
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有虚焦点
B.
凸透镜有实焦点
C.
凹透镜有实焦点
D.
凹透镜有时有实焦点,有时无焦点
5.
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
放大镜与物理笔记的距离应为一倍焦距之内,才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字
C.
超市购物“刷脸”支付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
幻灯机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6.
如图所示,发光点
发出一条射向平面镜的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经过
点。选项图中所示是确定入射点
及像点
位置时所作的光路图,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作图过程中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次序正确且图线使用规范的是
?
A.
B.
C.
D.
7.
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平面镜成像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
B.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C.
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
D.
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
9.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杯中的笔在水面处“折断”
B.
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C.
蓬莱出现的海市蜃楼
D.
匡衡凿壁借光
10.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
钻石
B.
太阳
C.
猫头鹰的眼睛
D.
月亮
11.
如图所示,是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情况。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若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视网膜离晶状体的距离应
?
A.
大于一倍焦距
B.
大于两倍焦距
C.
小于一倍焦距
D.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13.
“谁也没有我跑得快!”这句话中的“我”是
?
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飞机
C.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
把“天宫一号”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14.
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小孔成像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15.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
A.
一定会发生改变
B.
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C.
有可能发生改变
D.
无法确定
16.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
像更清晰
B.
使用相同的蜡烛

,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
将蜡烛
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17.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

两部分组成,可以绕
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改变光线

的夹角
B.
沿
向后转动纸板
C.
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D.
沿
向后转动纸板
18.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
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
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
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19.
如图,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甲、乙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
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
倍焦距以内
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20.
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的时间里
?
A.
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B.
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C.
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20分)
21.
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
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
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

22.
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当他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有他指尖的像;这时光屏上所成的像会
?(选填“变亮”“变暗”或“亮度不变”)。
23.
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
折转的

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
板沿
方向射到
点,在右侧
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
。若将
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
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了
?。
24.
人们在大树下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一种小孔成像现象,这些是
?的像,这是由光
?形成的。
25.
夜间行驶的车辆为了安全,驾驶室内的灯一般不可以打开,原因是防止
?(填“车内”或“车外”)的物体经挡风玻璃
?,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影响安全驾驶。
26.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
处的光学元件后,交于主光轴上的
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交于
点,则该镜一定是
?透镜,原因是元件对光线有
?作用。
27.
如果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则入射角为
?
,反射角为
?
,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
29.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可配戴
?透镜矫正。
30.
为探究人眼的成像原理,小明制作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改变水透镜凸度的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刻线处,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24分)
31.
根据教科书中书写投影仪的成像光路图及说明,给出一种用成像公式求成像透镜
焦距的方法。说明必须先测出什么量,以及如何测量。
32.
日光灯和白炽灯(灯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源,但人们常说白炽灯发出的是暖光,而日光灯发出的是冷光。想想人们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具体感觉一下。请你查找资料了解白炽灯和日光灯的发光原理,从而解释以上现象。
33.
口腔科医生观察患者口腔内的情况时,常用一片带柄的小平面镜。试说明这种情况下平面镜的作用。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6分)
34.
按要求完成填空:
(1)

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
所示。小明在圆心
点大喊一声,经过
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
,圆形凹坑的直径为多少米?
(2)已知月亮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
,则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为多少秒?
(3)如图
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
,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
匀速转动
角时,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为多少?
35.
明月当空,小婷在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后她才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声速取
,光速取

(1)明月和烟花,属于光源的是
?。
(2)请解释:人为什么首先看到烟花绽放,然后才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
(3)估算烟花绽放处到小婷的距离。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C
3.
C
4.
B
5.
A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借助放大镜看物理笔记时,物理笔记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才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故B正确。
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其原理是将两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屏幕上,所以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
使用幻灯机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6.
C
7.
C
8.
D
9.
B
10.
B
11.
B
12.
D
13.
C
14.
D
15.
C
16.
B
17.
A
【解析】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

的夹角,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
B
19.
C
20.
B
【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出人与影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及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由相似的三角形的知识可得:,则
,因为
,所以
。即: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第二部分
21.
22.
不会;变暗
【解析】当他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说明手指的指尖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指尖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光屏上不会有他指尖的像。
当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时,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光屏上能呈现完整的像,此时凸透镜会聚光线的数量减少,故此时发光物体的像会变暗一些。
23.
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24.
太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5.
车内;成像
26.
凹;发散
27.
;;
28.
凸;实
29.
前;凹。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30.
缩小;抽水
第三部分
31.

32.
判定依据人的感觉。
白炽灯发光的道理是灯丝温度达到
左右而发白光,因而大量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故人感到温暖;日光灯发光原理是由氯蒸气放电时发出紫外线而照射灯管内的荧光粉发光,其热作用弱,故被人们称作冷光。
33.
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医生只要调节小平面镜的方位,使口腔内的物体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出口外,医生就能在口腔外方便地看到口腔内物体在镜中成的虚像,不必直接看口腔内的物体了。
第四部分
34.
(1)
【解析】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


得从
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

圆形凹坑的直径:

??????(2)
【解析】因为

所以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

??????(3)
【解析】如图所示,平面镜旋转
,相当于入射角增大
,因为原先入射角为
,(如左图)
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
,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为
(如右图)。
35.
(1)
烟花
【解析】烟花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明月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2)
烟花和爆炸声在空中同时产生,总是先看见烟花后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3)
【解析】根据公式
可知,放烟花的地方与他的距离

第1页(共1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