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09 07:0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

B.

C.

D.
气管
2.
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
?
A.
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
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
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
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3.
有关呼吸,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食物容易进入气管
B.
肺泡是因为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越薄后形成的
C.
痰是肺泡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的
D.
口罩不仅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还可以清洁进入肺内的空气
4.
刚装修完的房间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方法合理的是
?
A.
关闭门窗,放置大量茶叶
B.
喷洒大量空气清新剂
C.
关闭门窗,放置大量绿色植物
D.
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5.
同学们一定知道,冬天若教室里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都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
?
A.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缺氧
B.
温度太高
C.
氧气浓度太高
D.
病毒、细菌太多
6.
如图为血液流经肺泡时的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静脉血管,其内流动着静脉血
B.
②为动脉血管,其内流动着动脉血
C.
①内的
物质比②内的
物质多
D.

的出与入需要穿过肌肉细胞
7.
既是消化系统的器官,又是呼吸系统的通道的是
?
A.

B.

C.
气管
D.
食道
8.
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
?
A.
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
B.
温度太高
C.
氧浓度太高
D.
病毒和细菌太多
9.
吃饭时如果说话过多,常会被食物呛住,这是因为
?
A.
咽部的会厌软骨不能及时堵住气管
B.
食道收缩过快,导致食物不能下咽
C.
气管狭小,气流冲击食物速度过快
D.
食物中有异物,堵住了食道和气管
10.
为了保证教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可以采取的做法有
?
①绿化校园及周围环境
②勤打扫室内外环境
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④关闭门窗防止灰尘进入
⑤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
⑥咳嗽同学戴口罩
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
11.
用口也可以呼吸,但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
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B.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气体进入肺
C.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
北欧人的鼻子明显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大,这有利于预热冬天寒冷的空气
13.
人体在进行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密切配合,共同为骨骼肌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下图是人体部分物质运输和排出的途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②为肺通气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
过程③后进入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
C.
过程⑥后血液中
含量增加
D.
过程⑤后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氧气参与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
14.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曲线
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
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
在曲线
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
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
15.
肺炎常由病毒、细菌等感染或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引起,患者的肺泡结构受损。雾化给药利用设备将药液雾化成小液滴,让患者吸入,是治疗肺炎的一种给药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受损导致肺内气体交换能力下降
B.
雾化治疗的药物可经口、鼻吸入
C.
药物需经血液循环方可到达肺泡
D.
治愈后,血液为组织细胞供氧量恢复正常
16.
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曲线
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
图甲中,
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
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
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
图乙中,血液从
端流到
端后,其成分变化是
含量减少、
含量增加
17.
下列关于人体的呼吸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鼻腔内丛生鼻毛,能够阻挡灰尘
B.
“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C.
痰液的形成是因为灰尘和病菌被咽部分泌的黏液粘住
D.
吸烟有害健康,是因为烟中的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的多个器官都有严重的危害
18.
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


支气管
气管
肺泡
B.
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
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为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
D.
吸入的氧气最终在血液中参与呼吸作用
19.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蛋白是由小肠吸收进血液的
B.
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总是比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
C.
肺内气压降低时完成吸气
D.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氧气多
20.
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全力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是重中之重,一些危重症患者急需人工膜肺
进行救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心脏
B.
氧合器中的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C.
氧合器内发生的过程相当于外界环境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
D.
体外人工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完成下列呼吸系统组成的图表。
22.

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雾霾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1)从上述材料看出,“雾霾”对人体的
?系统影响严重,因生物之间可通过生物富集现象,仍可进入人体,危害人类。
(2)人体的呼吸道对空气有一定的处理作用,能够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清洁的是
?。
①黏液
②鼻毛
③鼻粘膜内毛细血管
④纤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了探究空气中
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泰安市某中学的同学在火车站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取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
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5)根据下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的
的浓度
?。
23.
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
?]
?,[
?]
?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
?。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若图乙表示在进行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则
这种气体是
?。
24.
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
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
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
?(选填“”或“”)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2)在实验中设置
试管的主要目的是
?。
(3)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血液
B.肺泡
C.组织细胞
D.气管
(4)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压出体外。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D
【解析】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导致肋间肌、膈肌收缩时阻力增加,胸腔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
3.
C
4.
D
5.
A
【解析】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可见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教室若长时间不开门窗,学生们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教室的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教室内缺氧,就会使人感觉精力不集中,甚至头晕等。故选:A。
6.
C
7.
A
8.
A
【解析】由于教室长时间不开窗,教室里的同学进行呼吸作用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氧气的含量下降,这时血红蛋白就会与氧分离,所以人就会头晕。
9.
A
【解析】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吃饭时不要说话过多,以免咽部的会厌软骨不能及时堵住气管食物误入气管,被食物呛住。所以,只有A正确。
10.
C
11.
D
12.
A
【解析】呼出的气体不全部是二氧化碳。主要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多种气体组成,A错误;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气体进入肺,B正确;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C正确;北欧人的鼻子明显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大,这有利于预热冬天寒冷的空气,D正确。
13.
B
【解析】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正确。
B.③过程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错误。
C.⑥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由于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血液的高,所以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会扩散到血液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正确。
D.⑤过程中氧气经过气体扩散作用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正确。故选B。
14.
C
【解析】曲线
段表明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此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
15.
C
16.
C
17.
C
【解析】气管、支气管中的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将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就是痰;所以,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支气管。
18.
C
【解析】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


气管
支气管
肺泡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错误。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B错误。
C.呼吸道的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C正确。
D.吸入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C。
19.
B
【解析】血浆蛋白质绝大部分由肝脏合成,故A错误;
由于气体总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的,因此,某种气体分子也总是从分压高的部位扩散到分压低的部位。如图所示:只有外界空气大于肺泡内的气压,这样空气中的氧气才能进入肺泡内完成气体交换,即人的肺泡中
浓度与外界空气中
浓度相比始终低些,故B正确;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图中
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由图可见:吸气时,肺内气压先降低,后升高,直到与大气压平衡,故C错误;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但是比氧气少,故D错误。故选B。
20.
C
【解析】()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差别,与在什么血管中流动无关。()心脏主要由心肌造组成,因而能够强有力的收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心脏压入动脉,由动脉流入全身,再由全身流到静脉,当心脏舒张时,血液再由静脉流回心脏。因此输送血液的动力器官“泵”是心脏;()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A、输送血液的动力器官“泵”是心脏,A正确;
BC、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图中氧合器可以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肺,氧合器中的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正确;C错误;
D、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可以提供葡萄糖,D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21.
22.
(1)
呼吸
【解析】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雾霾颗粒物微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2)
B
【解析】鼻是呼吸系统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因此能够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是①黏液、②鼻毛、④纤毛。
??????(3)
变量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
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
??????(4)
取平均值
【解析】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
??????(5)
越大
【解析】下班时段
的平均值为
微克/立方米,如下: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
的浓度越大。
23.
(1)
;肺;;呼吸道;清洁
??????(2)

??????(3)
二氧化碳
24.
(1)
;二氧化碳
【解析】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
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
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由于进入
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是空气,进入
试管中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对照
【解析】设置实验要设置对照,在实验中设置
试管的目的是形成对照(或对比)。
??????(3)
C
【解析】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组织细胞。故选C。
??????(4)
舒张;大于
【解析】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吸气: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压出体外。
第2页(共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