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冲刺卷第四单元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冲刺卷第四单元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09 07: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不要大声尖叫”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声带。声带位于人体的
?
A.

B.

C.
气管
D.
支气管
2.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
?
A.
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B.
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扩大
C.
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缩小
D.
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3.
阳阳夜间有张嘴呼吸的习惯,早上醒来会觉得嗓子非常干痒。这是因为
?
A.
空气太干燥
B.
鼻腔的清洁、湿润和净化作用大大减弱
C.
空气中灰尘太多
D.
空气中有病菌
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公园里空气清新,是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B.
燃烧煤炭排放的烟雾是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
C.
单位面积内的空气尘埃粒子越多,表明空气质量越差
D.
在一些存放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佩戴口罩防止毒气的吸入
5.
同学们在中长跑运动中,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明显减少的成分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D.
氮气
6.
下列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功能无关的是
?
A.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B.
肺泡位于细支气管末端
C.
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D.
肺泡虽小,数量很多
7.
人在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
A.
喉结
B.
会厌软骨
C.
环状软骨
D.
甲状软骨
8.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吸入后经呼吸道进入肺,甚至进入血液,进而引发疾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B.
公布
指数有助于引导公众关注空气质量
C.
咳嗽、哮喘等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与
无关
D.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9.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如果吃饭时说笑,容易导致
?
A.
食物堵塞咽部
B.
空气进入食道
C.
会厌软骨盖喉口
D.
食物进入气管
10.
某地区近年来患支气管炎的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被污染
B.
食物被污染
C.
遗传物质改变
D.
大气被污染
11.
下列哪种结构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
?
A.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
B.
鼻毛
C.
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D.
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12.
人呼出的气体和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的含量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人呼出的气体,乙表示大气
B.
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只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C.
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来自血液
D.
乙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
13.
下图中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②与①相比,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C.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加
D.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14.
人体呼吸运动需要相应肌肉的参与,当膈肌舒张时,不会出现
?
A.
膈顶端下降
B.
胸腔容积减小
C.
肺泡内气压上升
D.
肺内气体排出
15.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气体依次经过
?
A.
外界

食道

B.

气管
鼻腔
外界
C.
外界
鼻腔
气管

D.

气管

外界
16.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时应处于呼气状态
B.
①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
②的顶部上升
D.
肋间肌应处于收缩状态
17.
人体的呼吸道需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其中气管能保持畅通的原因是
?
A.
肌肉较松弛
B.
有“”型软骨支架
C.
气管壁较硬
D.
周围有肌肉牵拉
18.
雾霾天气
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
进入人体的途径为
?
A.
外界
咽喉
食道

B.
外界
鼻腔
咽喉
食道
气管

C.
外界
鼻腔
气管

D.
外界
鼻腔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19.
近年来多地
指数较高,延庆区相对较好,
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人血液,危害人体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
雾霾天气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非雾霾天气
C.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
D.
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
20.
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肺泡数目很多
②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分布广泛
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如图所示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呼吸系统是由[
?]
?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的组成包括
?(填图中数字)。
(2)图中⑤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
?,该结构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3)人的声音是由[
?]
?部的声带发出的。青少年正处于变声期,应保护声带。
22.
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某小组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步骤
:在上述实验装置中央放入
只鼠妇,静置
分钟后,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步骤
:再按步骤
的方法重复操作
次。
步骤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实验结果应取“步骤

”各重复组的
?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3)实验结果表明,鼠妇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4)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
?中。
23.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肺炎,重症患者可能由于肺功能衰弱,进而导致机体其他器官也发生功能障碍。
(1)正常情况下,外界气体经过
?的处理后进入肺,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
?。
(2)在抢救肺功能衰竭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体外膜肺氧合()设备。
的本质是一种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如下图)。膜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肺的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据图分析,在膜肺中,隔离膜相当于人体中的
?和
?。膜肺运转时,血液从患者的
?(填“股静脉”或“股动脉”)导出,经膜肺处理后,导回人体的血液含
?丰富。
24.
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
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
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
?(选填“”或“”)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2)在实验中设置
试管的主要目的是
?。
(3)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血液
B.肺泡
C.组织细胞
D.气管
(4)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压出体外。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其中喉还是发声的器官,喉位于咽的下方,有声带和会厌软骨组成,人在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呼吸时声带打开,所以能使我们发出声音的声带,位于喉内。
2.
D
3.
B
【解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内表面的纤毛和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如果用口呼吸则会使口腔在温暖湿润空气时失去水分,会使喉咙干燥同时会产生咳嗽,这是干燥的空气损伤气管的表现。因此,阳阳夜间用嘴呼吸,早上醒来嗓子非常干痒,这是因为鼻腔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大大降低。
故选:B
4.
D
【解析】公园里空气清新,是锻炼身体的好去处,A不符合题意;
大气污染源是指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燃烧煤炭排放的烟雾是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B不符合题意;
单位面积内的空气尘埃粒子越多,表明空气质量越差;单位面积内的空气尘埃粒子越少,表明空气质量越高,C不符合题意;
口罩只能阻挡尘粒、烟雾中的较大微粒等,而对有毒物质无阻挡作用,在一些存放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应戴防毒面具,D符合题意。
5.
B
6.
B
7.
B
8.
B
9.
D
【解析】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是因为在人体中还有另一个结构——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所以如果在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就会出现食物“呛”入气管的现象,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0.
D
【解析】人体的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患急支的时候,支气管炎性渗出增多,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就会导致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如果诊治不及时,由于肺部血液循环丰富,并且,肺部的营养血供是由支气管动脉供给的,所以此时,肺部当然比平时更容易感染,支气管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某地区近年来患支气管炎的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大气被污染。
11.
A
12.
D
【解析】A、由图示可知,甲和乙比较,乙中的氧的含量比甲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甲多了,因此乙表示人呼出的气体,甲表示吸气,A错误;
B、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氮气、水蒸气等,B错误;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来自吸入的气体,而不是血液,C错误;
D、全身的组织细胞要想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需要能量,而能量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D正确。
故选:D。
13.
A
【解析】根据图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血管②是静脉血管。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A正确。故选:A。
14.
A
15.
C
16.
D
17.
B
【解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把气管支撑起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体能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故选B。
18.
D
19.
B
【解析】A.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它的含量与雾霾天气无关,B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C不符合题意;
D.
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
D
【解析】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①肺泡数量很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利于气体交换;
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第二部分
21.
(1)
⑥;肺;①②③④⑤
??????(2)
肺泡;一(数字

??????(3)
③;喉
22.
(1)

【解析】“在一个长方形的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黑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这样在铁盘里就形成了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因此,根据这个实验方案可以推测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
平均
【解析】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平衡数据,减少误差。实验结果应取“步骤

”各重复组的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3)
阴暗;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解析】如果根据该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的实验结果是鼠妇在阴暗处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4)
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解析】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如果让你按照该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做完实验后”,应该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23.
(1)
呼吸道;气体交换
??????(2)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股静脉;氧
24.
(1)
;二氧化碳
【解析】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
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
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由于进入
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是空气,进入
试管中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对照
【解析】设置实验要设置对照,在实验中设置
试管的目的是形成对照(或对比)。
??????(3)
C
【解析】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组织细胞。故选C。
??????(4)
舒张;大于
【解析】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吸气: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压出体外。
第8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