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物态变化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
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如果温度计中用“水”做测温物质,当被测物体的温度由0℃上升到10℃时,温度计的示数( )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热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
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8.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C.都在内表面
D.都在外表面
9.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B.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12.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等量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将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二、填空题
13.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拉动活塞吸进一些乙醚(乙醚是一种化学药品).取下针头,用橡皮帽套紧,如图所示,向外再拉活塞,注射器中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由于液态乙醚发生_______的物态变化,再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________的物态变化缘故,这一实验告诉我们__________也能使气体液化。
1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艰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 , 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
(2)干旱时,实施人工降雨,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 _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 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云层及周围的温度急剧 ________ (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产生上述降雨;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________ .
16.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7.如图为探究某物质状态变化时,小强绘制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DE段是________过程.
18.晶体和非晶体是对固体而言,固体________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叫晶体,固体________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叫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晶体形成时的温度叫________.非晶体既没有确定的熔点,也没有确定的________点.
19.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冰、食盐、铜、萘、铁、沥青、海波、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__.
20.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水蒸气变成小雪花﹣﹣________;
(2)冰吸热熔化成水﹣﹣________;
(3)向玻璃上呵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________;
(4)水吸热变成水蒸气﹣﹣________.
三、解答题
2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写出一种即可).
22.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
23.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问题:
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
24.情景1:如图是教义市蓸西河滑雪声人工造雪的场景,工人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和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变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
情景2,今冬,我省降雪较少,多地为了缓解旱情,在温度较低的天气利用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进行了人工降雪。
请解释;
(1)人工造雪和人工降雪中雪的形成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降雪时雪的形成原因.
答案
1.D
2.D
3.D
4.D
5.D
6.B
7.B
8.B
9.A
10.B
11.C
12.D
13.液化 汽化 熔化
14.汽化 液化 压缩体积
15.液化 凝华 熔化 升华 吸热 降低 用洗衣水冲厕所
16.升华 凝华 霜
17.0 沸腾
18.有 没有 熔点 凝固点 凝固
19.冰、食盐、铜、萘、铁
20.凝华 熔化 液化 汽化
21.80 固液共存状态 奈的量太少
22.升华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干冰吸热升华 水蒸气遇冷液化
23.暖湿气流中携带的水分是气态的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雨. 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天空中必须有暖湿气流或大量的水蒸气;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24.(1)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属于凝固现象;人工降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2)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干冰升华从空气这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越大,形成雪花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