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授 课 日 期 授课教师 张学明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年级 初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信息主要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内涵,认识各种信息载体。 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使用信息的习惯,树立学好信息技术、掌握基本信息处理技能的决心。
教学重点 1、信息主要特征。2、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学难点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
教具学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感受信息 三、信息技术二、信息的特征 四、应用与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播放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大屏幕上滚动显示阅兵式的图片 。 问题: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课题)。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看到了2009年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图片,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二、展示目标 用大屏幕展示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三、新授 一、感受信息(板书,并用多媒体显示图片)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分组完成任务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每组代表发言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体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二、信息的特征(板书)自学课本P3至6页有关信息的特征的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信息有依附性?什么是信息的载体?举例说明信息远处不在。
2、信息具有传递性有什么好处?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3、信息具有共享性有什么好处?
4、什么是信息的时效性?举例说明信息的时效性。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主要特征: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结论。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主要特征。
三、信息技术(板书)
通过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实践活动: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比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录音报道;4、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的兴奋。 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北京奥运会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什么是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四、应用与发展。(板书)用多媒体演示、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学习、体会。
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及深,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增强为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而努力学习的计算机的决心。
四、小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的主要特征3、信息技术的应用 回想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使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作业 课本p9思考与实践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