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运动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
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学会地球公转的带来的地理意义
掌握四季和五带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01.
02.
03.
04.
学习目标
为什么会有冬和夏天?南北半球季节是否一样?
地球的公转
地球咋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四季划分
公转意义
五带划分设
公转方向
公转中心
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项目
基本
特征
方向
中心
周期
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呈现逆时针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地球公转的周期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四季更替
A
C
B
D
冬至
12月22日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2
3
4
5
6
12
11
10
9
8
7
回归线和极圈的判断
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端的纬线为回归线,为23.5°。
有极昼极夜的地区最低纬线为极圈,为66.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N
S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的地方,为热带地区。
温带,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的高一点?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南北半球季节有什么特点?
4、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我国而言,夏季太阳升的高一点,冬季太阳低一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我国而言,夏季昼长,冬季昼短。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南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项目
基本
特征
方向
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中心
太阳
周期
一年
意义
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
在研究地球运动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很多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做下面这个模拟实验来揭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据此回答1-4题。
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 一般情况下地球是静止的
B. 昼夜是更替的
C. 一年有四季变化
D. 地球绕太阳在自转
课堂练习
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其自转周期是一天
C. 其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D. 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
A. 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 北极圈和南极圈
C. 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一年中蓟州地区白昼时间最短的季节出现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冬 D. 冬季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A. 周 期 B. 方 向 C. 绕转中心 D. 产生的地理现象
课堂练习
读五带示意图,完成下题。
地球上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回归线
在地球表面划分的五带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热带 B. 南温带 C. 寒带 D. 北温带
北回归线的纬度是( )
A. 0° B. 23.5°S C. 23.5°N D. 66.5°N
课堂练习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 四季变化 B. 昼夜现象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昼夜交替
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围绕月球不停的公转
B.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
D. 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断变化
课堂练习
读京津翼部分地区图。
据图可知,“京津翼”地区主要处于( )
A. 高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低纬度地区 D. 图中信息无法判断
从五带的划分看,“京津翼”地区处于( )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南寒带
课堂练习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当地时间为2015年4月25日12时许,在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中位置是(28.2°N,84.7°E)。
此次地震的震中大致位于图中的(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此次地震震中的位置,位于( )
A. 西半球、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东半球、南半球
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而当时尼泊尔当地时间是2015年4月25日12时许,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纬度的差异 D. 气候的差异
课堂练习
谢谢聆听